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纳米增强远红外电热技术在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针织内裤设计为例,从柔性电热元件、服装款式、面料与色彩以及产品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一款带有柔性电热元件、理疗控制系统的智能理疗保健与保暖功能针织内裤,并指出柔性纳米增强远红外电热技术在智能化理疗安全服装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4.
针对现有失禁内裤价格、功效和使用效率不对等的问题,从服装材料、结构以及功能模块等方面对失禁内裤提出优化设计,以实现对特殊护理人群失禁问题的实时监测。首先对现有具备提示功能的排泄物处理用品进行分析,总结其使用不够简便、更换不够便捷、价格昂贵以及兼容性差等缺点,其次利用温湿度传感器与STC89C52控制器实现对患者的监测及失禁时的多层报警机制,通过WI-FI模块实现在手机APP上实时接收患者信息,最后经过服装结构优化与服装服用效果测试评价实验,完成对特护失禁患者的失禁内裤研究与设计。研究结果显示:该款失禁内裤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护工的二次更换效率和实际看护效率,同时具有造价低廉,品牌兼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6.
为设计一款辅助老年人行走的智能安全内衣,首先应用模糊理论对50名60~80岁的行走不便的老年人进行调研,确定智能安全内衣的4个设计要素,包括尺寸合体、面料安全、智能元件、造型款式与工艺。阐述智能电子肌肉元件的设计原理,并结合人体工程学和中医学,确定辅助老年人行走及减轻腰腿疼痛的关键部位。然后采用嵌入式工艺将柔性智能电子肌肉元件置于人体阔背肌、髋骨肌、臀中肌、股四头肌部位,并从时尚性、安全性、智能性相结合的角度,介绍辅助老年人行走的智能安全内衣的款式设计、色彩设计和面料设计。设计开发的智能安全内衣具有增强肌肉紧度、促进血液流通、提高直立和行走稳定性的功能,而且美观、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老年人户外健康运动时压力舒适性和生理监测有效性,应用液态氨纶和微纳传感元件,采取多开口立体结构,设计研发老年人智能冲峰衣。基于三维虚拟仿真着装试验,通过人体皮肤压力测试评价服装舒适性,同时进行真人着装试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血压监测传感功效性。结果表明:在运动过程中,穿着该智能冲峰衣的压力舒适性显著优于普通老年人冲峰衣,血压监测智能元件输出电平功率在-21 dBW,血压监测智能传感灵敏度位移在1 mm时,血压监测信号频率(RSSI)达到了2 400 MHz和2 480 MHz,灵敏度佳,显著提高了老年人户外运动的安全监护性。 相似文献
8.
阐述健康管理境遇下变温服装的应用原理及研究现状。围绕都市女性健康问题,对女性夏季变温功能性服装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并制定设计方案。基于新型凉感纤维及热感材料的结构及功能特性,选择适用于夏季针织服装的材料进行设计。针对夏季女式针织服装的款式、功能及时尚度等需求,运用3D技术设计具有双向变温保健功能、增加生理舒适度的夏季针织裙,并进行功能性、服用性及产业化可行性评价,为新型变温材料及3D技术在健康功能性针织服装产品中的应用及产业化提供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特殊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对人们生活和未来战争的影响 ,提出了特殊服装材料向智能化、生物工程化、超常规化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11.
以纤维素纳米纤丝(CNF)作为原料,以凹凸棒(ATP)作为增强材料,通过制备不同质量比的纳米纤维素-凹凸棒(CNF-ATP)悬浮液;然后利用液氮梯度冷冻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了CNF-ATP复合气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制备所得气凝胶样品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ATP的添加量对CNF-ATP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F-ATP的前驱体悬浮液Zeta电位为-31.20 mV,粒径分布主要在1000 nm以上。随着ATP添加量的提高,CNF-ATP复合气凝胶的湿、热稳定性及抗应变能力也显著提升,热分解温度超过了305 ℃,在溶液中浸渍72 h仍能保持湿稳定性。同时,研究发现当CNF和ATP质量比为2∶1时,CNF-ATP复合气凝胶的抗应变能力和柔韧平衡性最佳,形变承受程度可高达45%。该比例下CNF-ATP复合气凝胶的湿、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ATP在气凝胶孔壁上的分布状况表现了其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电源作为智能服装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了服装的舒适性。智能服装上轻薄、体积较小的电源能显著提高服装的服用性能。储能元件的柔性化对智能服装的设计和研发非常有意义。为探讨柔性储能设备应用于服装的可行性,对现有柔性电源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各类柔性储能设备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服装上的应用条件、嵌入部位、连接方式及储能大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开发适用于服装的柔性储能元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智能纺织品是指具备感知和反馈功能,并保留纺织品固有风格和技术特征的一类新型纺织品,由于其具有柔软和自适应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柔性可穿戴技术和柔性导电纺织材料是智能纺织品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柔性传感器是其实现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对柔性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柔性电容式传感器、柔性压电式传感器和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原理、制作方法、与纺织材料的结合方式以及在智能纺织品上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制备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老年人户外运动时运动服的压力舒适性和生理监测的有效性,应用液态氨纶高性能材料和微纳传感元件,采取多开口立体结构,设计研发了老年人新型智能冲锋衣。基于三维虚拟仿真着装试验,通过人体皮肤压力测试服装的舒适性,同时,以真人进行着装试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血压监测传感工效。试验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穿着新型智能老年人冲锋衣的压力舒适性显著优于普通老年人冲锋衣,血压监测智能元件输出电平功率在-21 dB,灵敏度在位移1 mm时,血压监测信号频率(RSSI)达到2 400 MHz和2 480 MHz,灵敏度达到最佳,显著提高了老年人户外运动的安全监护性能。 相似文献
17.
职业装设计因实用性强,与市场关系紧密,一直以来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传统的职业装课程设计重点大多在于体现公司形象,便于劳作的功能性开发及新颖美观的外形方面,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几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环境的需求,将高新科技引入职业装开发,尤其是新型纳米微胶囊涂层技术在纺织面料方向的应用,为职业装设计向更广的领域迈进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并在改革中吸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复合纳米纤维素、石墨烯和MnO2,制备石墨烯/MnO2/纳米纤维素柔性电极材料,探讨了在三者不同配比、不同电化学扫描速率和不同电流密度下对柔性电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材料的比电容逐渐下降,当扫描速率为10 mV/s时,材料(m(纳米纤维素) : m(石墨烯) : m(MnO2)=3∶5∶2)的比电容达117.5 F/g,当扫描速率为90 mV/s时,比电容降至40.4 F/g;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材料的比电容逐渐下降,当电流密度为0.5 A/g时,材料(m(纳米纤维素) : m(石墨烯) : m(MnO2)=3∶3∶4)的比电容达112.5 F/g,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电容降为20.5 F/g;随着石墨烯的减少,材料面电阻增大,当石墨烯配比为50%时,面电阻为15.60 Ω/□,当石墨烯配比为30%时,面电阻增至47.20 Ω/□;材料(m(纳米纤维素) : m(石墨烯) : m(MnO2)=3∶3∶4)循环充放电1次后,比电容为112.5 F/g,循环充放电100次后,比电容为90.9 F/g,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及循环使用性能。纳米纤维素对柔性电极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极大影响,当纳米纤维素与石墨烯质量比为5∶5时,石墨烯/纳米纤维素柔性电极材料弹性模量达2184 MPa。 相似文献
19.
为设计实现能缓解腰部疼痛的适用于日常穿着的功能内衣,应用扎根理论分析了17 位目标人群的深度访谈资料,确定了设计要素:尺寸适体、天然面料、功能要作用于腰部。参考人体工程学的思维方式和中医学中穴位疗法治疗腰痛的穴位定位法,确定了内衣腰部的功能位置。基于此位置设计,采用丝网印技术将托玛琳制作在内衣腰部的功能位置,以实现刺激穴位缓解腰痛的功能效应。通过红外热像仪实验验证了托玛琳内衣腰部温度可升高2.78 ℃;引入临床中测量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试穿过程中的腰痛情况进行评分,应用配对样本T 检验对VAS 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试穿15 d后可显著缓解腰痛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微米相变胶囊在应用中潜在的问题,合成2种不同相变温度的纳米相变微胶囊,借助透射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2种胶囊的粒径和储热性能。采用浸轧工艺整理棉针织物,用红外测温仪和织物透气量仪测定整理织物的调温和透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粒径约150 nm,核壳体积比为1:1,峰值相变温度分别为37.1 ℃和33.1 ℃,相变焓分别为57.2 J/g和57.8 J/g。整理织物的热焓可达7000 J/m2左右,整理织物升温或降温速率明显减缓,具有智能调温功能,但透气性能略有降低。采用纳米相变微胶囊整理织物可以制备具有调温功能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