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织物的导湿性能,研究了防水/亲水异面整理工艺对锦纶织物防水/亲水性能的影响。本文选用无氟防水剂X与增稠剂PTE,采用涂层整理的方法对锦纶织物先进行单面防水整理,再选用亲水剂SA,使用浸轧的方法对其进行亲水整理,探讨了防水剂用量、增稠剂用量、涂层压力、亲水剂用量等因素对锦纶织物防水/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防水面防水等级可达到90分,亲水面润湿时间为9.5 s,整理后织物耐洗性和透气、透湿性良好。适宜的防水涂层整理工艺为:防水整理剂X 40 g/L、交联剂F 6 g/L、增稠剂PTE 1.0%,涂层压力为8 mm,170℃焙烘90 s。适宜的亲水整理工艺为:亲水整理剂SA 30 g/L、170℃焙烘90 s。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PU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旭凡 《印染助剂》2003,20(6):23-25
选用锦纶长丝作基布,经添加十八醇致孔剂,采用湿法PU涂层可获得高防水透湿及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涂层织物,探讨了聚氨酯用量、凝固浴及十八醇对PU涂层织物透湿性的影响,含氟防水剂对织物防水性的影响,并得出了合理的工艺条件:聚氨酯用量20%、凝固浴中的DMF20%,温度30℃,十八醇与含氟防水剂用量(相对聚氨酯涂覆液)分别为3%和0.4%~1.2%。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适用于洗后自然晾干的防水防油整理工艺,研究了涤纶织物经C6防水剂整理、洗涤并自然晾干后防水防油性能的变化。优化了交联剂与防水剂用量比,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防水剂用量、焙烘时间、焙烘温度、p H值等因素对整理后涤纶织物洗后自然晾干防水防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防水剂用量的25%,防水剂浓度50 g/L,p H值5~6,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90 s。  相似文献   

4.
锦/棉混纺织物存在特殊的"支架效应",导致其阻燃性能较差.将磷酸酯阻燃剂FR-8526与水性聚氨酯混合用于阻燃涂层整理,研究了阻燃剂添加量、涂层增重率、防水剂浓度等因素对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透气、透湿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U与阻燃剂FR-8526的质量比为1:2、涂层增重率为65%时,涂层锦/棉混纺织物获得较...  相似文献   

5.
一、纺织品的防水涂层整理工艺 (日本 大日本油墨化工公司) Jpn.Kokai 86 28076 C.A.105:25778 在一步法防水涂层整理工艺中,采用先在织物的表层涂布一层水分散型或水溶液型防水剂,然后在此潮湿织物的背面涂以合成树脂,接着将织物烘干,即可改进涂层织物的手感和防水性能。例:用50克50%聚甲基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十八酯、氯乙烯和单末端丙烯酸酯基有机硅单体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氟防水剂,并用于不同织物的整理。研究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防水剂乳液稳定性、处理织物耐久防水性、手感和缝线滑移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EDS能谱分析对无氟防水剂和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对丙烯酸酯防水剂成功进行了化学改性,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无氟防水剂具有很好的乳液稳定性,整理后织物的初期防水和耐久防水性以及手感得到明显改善,手感由3.5级提升至2.5级,缝线滑移性能有所下降,滑移量由10 mm增大至16 mm。  相似文献   

7.
针对涤纶织物和锦纶织物的防水抗静电整理,文章使用抗静电剂DM-3724和防水剂9033对织物进行同浴防水抗静电整理,探讨防水效果和抗静电效果的相互影响。实验表明,随着抗静电剂用量的增加,防水效果有变差的趋势,而且在涤纶织物上的表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防水剂用量的增加,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效果逐渐提升,而锦纶织物的抗静电效果逐渐下降。通过调整防水剂和抗静电剂用量,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防水和抗静电效果,实现防水抗静电同浴整理。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6,(23)
采用无氟无硅防水剂HJ-EFFR对涤纶织物进行防水整理,优化的整理工艺为:防水剂HJ-EFFR 30 g/L,交联剂HJ-C03 6 g/L,pH值为6,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2 min。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防水剂HJ-EFFR整理后,防水性能比含有C8的ACTO-4800A稍差,但优于含有C6的ACTO-4800。20次洗涤后织物的防水性能达到80分。  相似文献   

9.
章杰 《印染》2010,36(24)
织物涂层整理是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整理技术。阐述了重要的环保节能型涂层胶,如聚丙烯酸酯涂层胶、聚氨酯涂层胶、有机硅(聚硅氧烷)类涂层胶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环保节能型织物涂层用助剂,如阻燃剂、防水剂、抗菌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屏蔽剂、交联剂等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纳米管状聚苯胺织物涂层与导电及微波屏蔽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所合成的纳米管状聚苯胺,采用MinitabDOE多因子优化分析实验方法,通过选择纳米管状聚苯胺与普通盐酸掺杂聚苯胺混配比、碳纳米管掺杂剂用量、有机粘合剂用量、织物涂层用量4个因数对涂层织物的表面比电阻进行优化实验,确定了合理的织物涂层整理剂配方。利用对整理剂用量的单因数工艺实验,对涂层织物的表面比电阻和微波屏蔽性能进行了分析,优化涂层织物的最低表面比电阻使之达到16Ω,整理后织物的导电性大大提高。利用波导管法测试整理后织物的微波段电磁屏蔽效能,SE值为48dB。该整理技术对开发抗电磁波、导电、抗静电、电热纺织服装产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学者对生物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基于此,本文采用"浸轧-涂层"方法,将棉织物进行防水整理,使面料具备优异的拒水性能,再将水性聚氨酯复配交联剂、抗菌整理剂对防水整理后的面料进行干法涂层,最终制备一种手感剂并使整理后织物具备优异的防水透湿及抗菌性能,手感蓬松柔软.该手感剂也可应用于鞋材、...  相似文献   

12.
A novel waterproof and moisture-permeable coating agent was prepared by modifying a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WPU) agent with silk fibroin (SF)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the PVP/SF/WPU blended agent was applied in polyester fabric coating to achieve a desirable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effect. The PVP/SF/WPU film prepared by the novel coating agent was characteriz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rmogravimetry (TG)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s, and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water repellency of the PVP/SF/WPU coated polyester fabric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rmostability of the blended film was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WPU film,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SF and polyurethane was improved with adding PVP component;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and waterproof of the PVP/SF/WPU coated polyester fabric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optimized recipe of the PVP/SF/WPU-coating agent was as follows: 10 wt.%SF (with particle size of 5 μm), 4 wt.% PVP, 4 wt.% cross-linking agent TF694A, and 2 wt.% Thickener TF601. The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value of the PVP/SF/WPU coated polyester fabric reached 5,031 g/ (m2 24 h) and 493 mm H2O, respectively.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ed fabric were not considerably affected.  相似文献   

13.
胡勇杰 《纺织学报》2018,39(10):104-109
为改善聚醚共聚乙酰胺涂层的防水透气及力学性能,将采用St?ber 方法制备的无机颗粒与强疏水性的聚醚共聚乙酰胺高分子材料有效复合,制备出高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防水透气织物涂层。分别对制备的无机颗粒成分及其形貌结构,以及涂层和涂层织物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讨论无机颗粒添加量对涂层和涂层织物防水透气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无机颗粒为纳米球形二氧化硅颗粒,适当添加该颗粒可有效改善涂层织物的综合性能,使其达到服用要求;当其添加量为1.5%时,涂层织物综合性能最优,涂层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52.4%和11.0%,涂层织物表面接触角增大20.0%,透气率增幅达242.6%。  相似文献   

14.
单组份防水透湿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交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腈水解物(HPAN)并联多端胺基聚氨酯(PU)预聚体的反应性共混,制备单组份防水透湿PU涂层剂。采用该路线可制备具有良好防水透湿性能的PU织物涂层剂,可避免常规制备路线中出现的工艺难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不同方法对改善紫外线吸收剂UV-234在防水透湿涂层胶中分散均匀性的影响,以及UV-234用量对防水透湿抗紫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涂层胶中,加入1%分散剂DH-FL750进行2 300r/min高速搅拌10min,再进行超声波振荡10min后,进行涂层整理,同一涂层织物不同点的UPF值极差较小,相对极差为9.72%;随UV-234用量的增加,UPF值逐渐升高,耐水压变化不大,透湿量有所降低;当UV-234相对于涂层胶的用量1%时,采用合理的涂层整理工艺,织物的UPF值50+,透湿量4 329g/m2.24h,耐水压370mmH2O,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和抗紫外线效果。  相似文献   

16.
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将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论述了各阶段防水透湿织物特别是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层压织物的特性;介绍了智能防水透湿材料、无污染聚氨酯以及功能性聚四氟乙烯层压等织物的发展动态;阐述了防水透湿织物的发展方向,认为聚四氟乙烯层压织物在防水透湿阻燃、防化服等方面的开发前景广阔;而各种功能性聚氨酯的开发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对改善织物舒适性、克服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防水透湿涂层织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娟  王革辉 《中国皮革》2006,35(15):38-41
介绍了防水透湿涂层织物的现状,并按防水透湿原理,涂层剂种类,防水透湿织物的性能等方面对它进行分别叙述。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介绍了防水透湿涂层技术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研制了一种兼具抗菌和阻隔功能的可重复使用生物防护材料。首先以纳米银(AgNPs)为抗菌剂,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银TPU纳米纤维膜;然后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疏水整理剂,涤纶织物为基材,通过等离子体刻蚀—浸轧PDMS—焙烘工艺制备防沾污织物;最后将制备的载银TPU纳米纤维膜与防沾污织物进行点胶复合制备生物防护材料。测试了生物防护材料的抗湿性能、透湿性能、防水性能及过滤性能等。结果表明:经过50次标准洗涤后,防沾污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43.1°;纳米银负载量为300 mg/kg的生物防护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99%,且沾湿等级达到5级,水蒸气透过量为2 654.8 g/(m2·24 h),断裂强力为450 N左右,静水压为53.6 kPa,过滤效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织物防水透湿涂层整理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光东 《纺织导报》2006,(6):79-81,83
防水透湿涂层整理技术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防水透湿涂层织物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已拥有200条以上的涂层生产线,因而助剂国产化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防水透湿涂层织物的特点、用途,并以德美化工的防水透湿涂层胶为例阐述了该类织物的加工工艺,以及工艺控制重点等。  相似文献   

20.
丁子寒  邱华 《纺织学报》2021,42(3):130-135
为提升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防水透湿功能,采用R972疏水型气相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共混改性,以涂层的方式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整理。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镜对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复合涂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对织物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型气相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在水性聚氨酯体系中发挥良好的纳米效应,并且对水性聚氨酯涂层膜的结构并无较大影响;当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膜的吸水率降低55.4%,涂层织物的透湿量增加54.7%,耐静水压和接触角分别增大86%和131.4%,同时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