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MTS比色分析法、细胞形态学分析法及诱导分化法结合油红染色比色分析法研究了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MTS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LA、LA均能呈剂量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的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且ALA抑制增殖作用强于LA;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ALA、LA在高浓度时均显示出细胞毒性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油红染色检测结果显示,ALA、LA、ALA/LA混合脂肪酸(1:1,n/n)在12.5~20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浓度依赖式的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且ALA抑制分化作用强于LA,但当浓度100μmol/L时,ALA/LA混合脂肪酸(1:1,n/n)的抑制分化作用强于同浓度的ALA,当浓度为200μmol/L时,比较ALA/LA摩尔比为1:4、1:2、1:1的混合脂肪酸抑制分化效果发现,比值为1:1的略强但相互之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硫辛酸(lipoic acid,LA)对高脂日粮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脂类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含20%脂肪),LA组(高脂饲料分别添加0.05%、0.10%LA)。6周后测定小鼠血脂及血浆脂酶水平,全血、消化道及肝脏组织自由基(ROS)水平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并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肝脏Cpt1a及ApoE的表达。结果表明,高脂日粮导致小鼠血脂显著升高、血浆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脂酶(HL)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LA可显著降低血脂并提高LPL、HL的活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血浆和组织中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造成慢性氧化应激;添加LA可显著缓解氧化应激,0.10%LA可使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肝脏Cpt1a表达显著下调,ApoE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添加LA可显著缓解高脂造成的上述基因表达的变化。因此,高脂日粮会导致小鼠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造成脂代谢紊乱,LA可通过清除自由基、调整氧化还原状态,改善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猪油、植物油及其调和油对血脂、肝脂及血尿酸的影响,评估其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潜在风险,本文研究以小鼠为模型,模拟居民用油习惯,将5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葵花籽油组(SSO)、豆油组(SO)、猪油组(LO)、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SO-L)、豆油与猪油调和油组(SO-L)5组,模拟我国部分人群(5%~10%)日均烹调油脂高摄入水平(95g/d),每组日粮中分别添加10.5%的不同油脂,饲喂8周后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指标。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各组,LO组在体脂和血脂方面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而SSO-L组和SO-L组在肝脂方面显著高于对应的SSO组和SO组(p0.05)。同时,SSO-L组和SO-L组的SUA和肝脏XOD水平都显著高于LO组(p0.05)。表明在95 g/d的膳食油脂摄入水平下,猪油会极大增加肥胖和患脂肪肝病的风险。葵花籽油与猪油调和油和豆油与猪油调和油也会通过升高尿酸水平来增大痛风和脂肪肝的患病风险。此外,长期以该水平摄入这两种调和油对肝脏功能也有明显损伤。在该摄入水平下,豆油为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脂质堆积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棕榈酸组(PA)、油酸组(OA)、亚油酸组(LA)和亚麻酸组(ALA)。培养24 h后,以MTT法比较不同种类脂肪酸对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同一浓度下,以油红O染色法比较,各组细胞内脂滴生成情况拍照并测量吸光度;以酶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比较不同种类脂肪酸对肝细胞脂质堆积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每种脂肪酸诱导的浓度为50μmol/L,同一浓度下,随着PA、OA、LA、ALA各组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依次增加,PA、OA、LA、ALA各组细胞内脂滴依次增多,细胞内TG含量依次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A无统计学差异,O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LA和ALA分别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对每种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质堆积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一条件下,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肝细胞活力和脂质堆积程度的影响不同,提示可能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有关,不饱和度越高的脂肪酸对细胞脂质堆积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选取植物油中典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A)和α-亚麻酸(ALA)为原料,分为7个不同摩尔浓度配比实验组(组1,LA;组2,10∶1 LA/ALA;组3,5∶1 LA/ALA;组4,1∶1 LA/ALA;组5,1∶5 LA/ALA;组6,1∶10 LA/ALA;组7,ALA)体外评估不同比例n-6/n-3 PUFAs对HepG2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60μmol/L各实验组均可降低HepG2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提高抗炎因子IL-10和抗炎介质LXA4水平,其中组4(1∶1 LA/ALA)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脂肪是母乳的重要组分,母乳中的脂肪酸是母乳脂肪中变化较大的常量营养素,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婴儿营养、免疫及神经认知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旨在为更科学合理的母乳喂养提供营养策略,综述了中国母乳中n-6 PUFA、n-3 PUFA、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以及LA/ALA比值,并根据0~6月龄婴儿PUFA的参考摄入量,分析中国母乳中PUFA的组成及特点。我国母乳成熟乳中LA含量偏高,ARA含量相对稳定,ALA和DHA含量偏低且波动范围大,LA/ALA比值在4.25~33.44之间。可通过膳食干预改善母乳中PUFA组成,提高母乳喂养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PUFA含量。  相似文献   

7.
硫辛酸对高脂日粮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研究了硫辛酸(LipoicAcid,LA)对饲喂高脂日粮大鼠脂肪代谢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24只SD大鼠分成3组,分别是常规日粮对照组,高脂日粮组和高脂日粮+LA(0.1%)组。结果表明饲喂高脂日粮可导致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A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的含量,使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降低(p<0.05),显著增加血清HDL-C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LPL和HL的活性;使血清和组织T-AOC、SOD活性、GSH含量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添加LA对饲喂高脂日粮大鼠的血脂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脂饲粮条件下,添加不同剂量硫辛酸(LA)对小鼠肠道自由基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设置正常组、高脂组(16·1%猪油),高脂饲粮中分别添加0·05%和0·1%LA每组,饲喂六周,观察对小鼠血浆组织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及肠道乳杆菌、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可导致小鼠氧化应激,显著升高血浆、肠道组织自由基水平,降低总抗氧化能力,并降低肠道内乳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P0·05);而高脂添加LA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和肠道自由基水平及MDA含量(P0·05),提高肠组织SOD活性和肠道与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5),达到接近正常组水平。高脂日粮添加LA使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并与LA添加量呈显著量效关系(P0·05)。结论:小鼠消化道氧化应激引起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调整肠道氧化还原状态能够使微生物区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的降脂作用。在测定亚麻籽油调和油理化特性的基础上,以采用高胆固醇和脂类饲料喂养动物形成脂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将大鼠分为基础对照组、高脂对照组、花生油高脂对照组,高(3 g/kg.bw)、中(2 g/kg.bw)、低(1 g/kg.bw)剂量亚麻籽油调和油组,在大鼠灌胃给予受试品4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亚麻油调和油符合国家食用调和油标准,结晶温度为-21.7℃,氧化诱导期为5.23h,脂肪酸组成中n-6脂肪酸与n-3脂肪酸比例为4∶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高血脂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饲喂亚麻籽油调和油后,与高脂对照组和花生油对照组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C(总胆固醇)和TG(总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仅中、低剂量亚麻籽油调和油组的体重呈显著性下降。亚麻籽油调和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抗冻性能;灌胃给予2、3g/kg.bw的亚麻籽油调和油对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柏传明  李理 《食品与机械》2016,32(11):142-144
探讨火麻仁油—藻油复配剂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配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后,测大鼠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检测血脂水平、血清的丙二醛(MAD)、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显著增加,TG、T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MDA显著升高,SOD、GSH、GSH-Px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垫重、肾周脂肪垫重、脂体比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SH、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火麻仁油—藻油复配剂具有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2细胞影响,通过体外培养细胞60μM不同比例LA/ALA培养24 h,通过反转录PCR研究不同比例LA/ALA对HepG2细胞SREBP-1、FAS、HMG-CR、LDLr和Apo B蛋白等脂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1(LA)、组2(10:1 LA/ALA)、组3(5:1 LA/ALA)、组4(1:1 LA/ALA)、组5(1:5 LA/ALA)、组6(1:10LA/ALA)和组7(ALA)7组比例中,1:1 LA/ALA比例处理细胞效果最佳,此比例脂肪酸通过下调HepG2细胞SREBP-1和FAS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细胞TG的含量;下调HMG-CR基因的表达,上调LDLr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细胞TC和LDL-C含量;通过上调SR-B1基因表达增加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实现对HepG2脂代谢的有效调控。此多不饱和脂肪酸体外营养评价模型,为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最佳营养比例推荐及食用植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营养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温州地区市售的十二种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但不利于长期储存,建议生产调和油时要充分考虑油脂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灌胃的方法建立急、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四联活菌试剂Bornlisy(BO)及其上清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O可显著提高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生存率(p0.05),BO上清则无上述效果;在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BO可有效降低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肝脏指数升高(p0.05),改善肝组织脂肪性病变和脂滴蓄存,血清中ALT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SOD活力显著上升了43.30%(p0.05),GSH-Px活力明显上升了281.44%(p0.01),BO上清则无明确疗效;进一步分析脂肪酸代谢信号通路,发现BO可显著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1)和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m RNA水平的降低(p0.05),而BO上清对于PPARα、ACOX1的m RNA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通路检测,结果显示BO和BO上清均对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影响。因此,BO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选择性增强PPARα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佳  李静  邓泽元  曹君  刘蓉  范亚苇  胡蒋宁 《食品科学》2010,31(19):363-366
人群跟踪调查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增加冠心病危险及死亡率,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血脂和炎症反应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实验在脂肪供能33%(目前中国居民膳食供能比)的情况下,通过 90d 的大鼠饲养实验探讨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对大鼠体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饲料对比,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显著升高大鼠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肝素前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的活力,显示TFA 可能改变大鼠脂肪酸代谢,引起甘油三酯代谢异常;TFA 同时显著降低大鼠血液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且对C 反应蛋白(CRP)没有影响,显著升高HDL-C/ LDL-C,表明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可能并不引起大鼠胆固醇代谢异常,这可能是由于除基础饲料外,植物油的摄入没有引入外源胆固醇,且大鼠本身缺乏胆固醇转移蛋白(CETP)。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亚麻籽饼对饲喂高脂日粮大鼠血浆中血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40只SD大鼠分成4组(n=10):正常组、高脂模型对照组、低剂量亚麻籽饼组(10%亚麻籽饼)、高剂量亚麻籽饼组(20%亚麻籽饼)。10周后处死SD大鼠,测定其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同时测定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亚麻籽饼可以显著降低SD大鼠血浆中TC、TG、LDL-C的水平,但对HDL-C无显著影响;亚麻籽饼可以提高SD大鼠血浆中GSH-Px、SOD、CAT的活性,同时增加GSH水平,降低MDA的含量。研究表明:亚麻籽饼可以改善饲喂高脂日粮对SD大鼠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和调节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观察我国居民将植物油与猪油搭配食用的习惯,探讨玉米与猪油调和油,大豆与猪油调和油在两种不同摄入水平下对肝功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C67BL/6J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按人均理想用油25g/d和目前中国居民实际人均用油42g/d两个水平,分别在其基础日粮下添加3. 8%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R)、6. 5%玉米油与猪油的调和油(CA)、3. 8%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R)、6. 5%大豆油与猪油的调和油(SA)。8周后进行称重,取血,采集肝脏。结果:CR与SR比较,肝指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 SA相比CA显著上升AST活性;无论在推荐摄入水平还是实际摄入水平,玉米调和油相比大豆调和油能有效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显著提升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与大豆调和油比较,玉米调和油有明显的保护肝功能,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过氧化损伤,并能降低肝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7.
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三酯分子构成、脂质伴随物和消化特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ALA,其中: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和牡丹籽油的ALA含量较高;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蚕蛹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2位,牡丹籽油和火麻仁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1,3位;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脂质伴随物主要为维生素E和甾醇,其中沙棘籽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其余5种食用油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消化程度和消化速率均低于非富含ALA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葡萄籽粉对高脂膳食喂饲大鼠血液流变学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葡萄籽粉低、中和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模型和葡萄籽粉各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33 g/kg·bw、1.67 g/kg·bw和3.33 g/kg·bw的葡萄籽粉,连续28 d后,分别测定大鼠血液流变性指标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葡萄籽粉干预能显著(p0.05)降低高脂膳食大鼠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使血清SOD活性明显增强,MDA生成量显著降低。结论:葡萄籽粉对高脂膳食喂饲大鼠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降低血液粘度,提高血液流动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预防血管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19.
牦牛肾脂氧化初期脂肪酸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牦牛肾周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15±1℃下储藏期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牦牛肾脂肪氧化初期发生于储藏期第0~25d(15±1℃),在此期间,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由49.68%提高至55.9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由10.73%和37.85%下降至6.95%和28.22%。第0~20d,n-6/n-3PUFA的比率低于4,但在第25d达到4.46,并且MUFA/SFA较PUFA/SFA下降幅度高11.24%。此外,除共轭亚油酸(CLA)和油酸(LA)外,功能性脂肪酸(ARA,EPA,DHA)在10d后下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高脂饲料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干预对肥胖大鼠脂质蓄积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ND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其中N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模型组(H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低剂量组(LC组)灌胃0.2%共轭亚油酸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高剂量组(HC组)灌胃2%共轭亚油酸1 g/kg,干预9周。于实验末采集大鼠粪便后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后进行16S rDNA测序,之后麻醉采血后处死,取肝脏、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组织,于?80 ℃保存。结果:HD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高于ND组(P<0.05),高剂量共轭亚油酸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肝脏总胆固醇(P<0.05);高脂饲料诱导可使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中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真杆菌属)、Psychrobacter(嗜冷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高剂量CLA干预可改变肥胖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如在属水平上显著增加了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瘤胃球菌科_UCG-014)等的相对丰度(P<0.05),减少了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等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共轭亚油酸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质蓄积,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