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流失的控制程度,而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又与水土流失发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用地方式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机理,文章以宽甸县振江项目区西江小流域,利用直接剪切试验探究了林地、灌木、草地、耕地4种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并对各因素的关联度运用TOPSIS模型排序。研究表明: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抗剪强度坡耕地林地灌木地草地,可见坡耕地抵抗土壤侵蚀的能力最弱,而草地的抗侵蚀能力最强;土壤抗剪强度与根须质量百分比间的关联度最大,由此表明草地根须对土体的增强作用为草地最难发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直接改变土壤侵蚀的方式和强度。以长江上游龙川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土壤侵蚀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土地利用内部转化以林地转化最为突出,导致了土壤侵蚀面积的减少或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林地的转化均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而向耕地的转化则会增加土壤侵蚀;耕地向林地、草地、水域的转化使侵蚀强度指数显著降低,林地向耕地、草地转化,水域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均使侵蚀强度指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表层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分别在湖南省湘东大围山和湘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现有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林及由其转变而来且紧邻的杉木林、果园和坡改梯耕地),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选择Torri.D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对本研究采样点和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  相似文献   

4.
陕北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很多,现重点探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测试样品的化学组分,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陕北黄土地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值(IFI).IFI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利用方式下的IFI值排序为:林地>好梯荒地>好坡荒地>果林地>梯耕地>淤积坝>坡耕地>差梯荒地>差坡荒地.鉴于该结果,现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简单分析,为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合同沟小流域耕地、草地、林地、林牧复合4种类型土地土壤的含水率、持水量、储水量、容重、孔隙度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土地土壤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植被恢复对减缓土壤侵蚀的影响,文章选取5种植被类型,采用土壤质量指数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土壤的堆积密度较高,可达到1.42~1.53 g/cm3。自然恢复灌丛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为0.52%。不同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总氮含量为原生林>自然恢复灌丛>人工林地>人工草地>耕地,总磷含量为原生林>人工草地>人工林地>自然恢复灌丛>耕地,总钾含量为原生林>人工草地>自然恢复灌丛>耕地>人工林地。原生林的土壤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耕地的土壤质量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8.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以土壤侵蚀自然灾害严重的广东省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估算了广东省的年土壤侵蚀量。并统计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结果是林地虽占全省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但主要以微度、轻度侵蚀为主,耕地(主要为坡耕地)虽占面积不大,但主要以中度、强度、剧烈侵蚀为主。进而进行二者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二者间分布的相关关系,其程度依次为林地、耕地、城镇用地与草地。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水土流失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规律的影响,分别对坡耕地、草地、灌木地和林地土壤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Topsis模型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关联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抗剪强度草地灌木地林地坡耕地,说明抵抗水土流失破坏能力草地最强而坡耕地最弱;根须质量百分比与土壤抗剪强度关联度最高,说明草地最难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草地根须对土体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以土壤侵蚀自然灾害严重的广东省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估算了广东省的年土壤侵蚀量。并统计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结果是林地虽占全省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但主要以微度、轻度侵蚀为主,耕地(主要为坡耕地)虽占面积不大,但主要以中度、强度、剧烈侵蚀为主。进而进行二者的相关分析,得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二者间分布的相关关系,其程度依次为林地、耕地、城镇用地与草地。  相似文献   

11.
英国土壤侵蚀及治理的研究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资源流失,土地退化和大量生态环境灾难问题产生。土壤侵蚀与其生态、环境影响被认为是阻碍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而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英国土壤侵蚀与治理的研究,分析总结了该国近年来土壤侵蚀的概况、研究机构、侵蚀影响因素研究、侵蚀模型及侵蚀定量预报模型研究,和在措施上、决策上的侵蚀治理特点等,并与我国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研究进展、土壤侵蚀研究重点和趋势、土壤侵蚀治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异同分析,据此得出了启示,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下垫面红壤坡地壤中流对自然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壤中流是红壤坡地降雨产流的重要组成,但其发生机理与定量化一直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野外大型水分渗漏小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百喜草植草覆盖、百喜草干草敷盖与地表裸露)红壤坡地壤中流产流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草覆盖和干草敷盖能有效减弱红壤区降雨季节性差异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降低地表径流,促进壤中流发育;(2)植草覆盖与干草敷盖的次降雨地表径流系数是地表裸露的10.80%和12.55%,而壤中流次降雨径流系数为地表裸露的2.47倍和3.22倍;(3)下垫面条件能显著影响壤中流的输出特征,地表裸露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0 cm层,次降雨径流系数是30 cm层的1.29倍,植草覆盖和干草敷盖主要影响30 cm层,对60 cm层影响较小,且30 cm层次降雨径流系数是60 cm层的1.44倍和2.22倍;(4)春季是植草覆盖与干草敷盖30 cm层壤中流的主要输出季节,输出量占全年的34.90%和39.6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60 cm层壤中流季节性差异降低;(5)壤中流受降雨量和降雨历时两个因子影响显著,与降雨强度无显著关系。在红壤坡地侵蚀治理过程中,科学的坡面覆盖类型能有效调节坡面降雨-径流特征,控制降雨侵蚀,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红壤坡地土壤侵蚀机制及防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下红壤果园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土壤容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以施用多量有机质肥的果园变化最为明显;对照总孔隙度与采取营建措施果园的无明显差异,但整个土壤剖面上其非毛管孔隙显著低小.(2)在干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2mm粒径为主,总体呈现出随粒径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而在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0.25mm粒径为主,呈现出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3)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总体上呈现多量有机质肥<少量有机质肥<稻草覆盖<清耕<对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周欣花 《人民长江》2020,51(5):74-78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坡改梯工程实施对土壤质量影响显著。在实施坡改梯1 a后,受土壤推翻和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提高,而随着坡改梯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著提高。在坡改梯实施10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坡耕地高出108.45%,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坡耕地降低了21.67%;全氮、有机质及有机碳分别较坡耕地提高了144.68%,155.35%以及104.2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坡耕地提高了125.65%及56.42%;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了95.16%,83.32%以及2.90%。土壤呼吸强度与坡改梯年限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10 a后较坡耕地增幅达90.10%。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性特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荣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11):22-23,7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来恢复草原生态,治理后的坡耕地可以保护黑土层不被侵蚀,有效的保持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呼盟水蚀区不同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土地利用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以呼盟水蚀区宝龙泉小流域为观测基地,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降水量和与之相对应的径流观测小区的径流量、土壤冲刷量的观测分析,说明了顺垅坡耕地、横垅坡耕地、荒坡、梯田、次生林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流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径流量与土壤冲刷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呼盟水蚀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侵蚀模型是定量评价土壤侵蚀影响,进行土地利 用和水土保持规划的科学工具。总结了长江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成果,对长江流域国外 物理模型的应用、USLE模型的应用、经验性模型、物理过程性模型作了详细介绍,以期为今 后长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长江、黄河水系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根据川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沟壑密度和植被覆盖度5个因子,综合评价了川西北地区2000年与2015年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情况。从两期评价结果来看,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进一步规划与实施生态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强,水土流失有持续恶化趋势,青莲水流域内土壤肥力下降,河道泥沙淤积,影响河流行洪安全。本文选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等功能,分别计算分析研究区内与土壤侵蚀相关的降雨、土壤、植被、地形、土地利用等因子,经叠加分析后生成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因子和土地利用因子是影响流域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中小流域治理提供水土保持方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家峡库区内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生活困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库区水土流失治理由分散治理逐步发展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片治理,库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群众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