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我厂曾用苧麻精梳落棉,在棉纺设备上试纺苧麻/棉55/45混纺11~S纱,生产混纺11~S/2线。至1988年底累计出口300余吨,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获山东省1987年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现将在A512型细纱机上纺制苧麻/棉混纺纱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棉二道精梳落毛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针对棉纤维与二道精梳落毛纤维的性能差异,对二道精梳落毛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通过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和合理控制各工序相对湿度,有效解决了两种纤维混纺过程中出现的混和不匀、静电现象及牵伸不良等问题,最终成功纺制出棉/二道精梳落毛55/4520.5 tex针织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厂麻、棉混纺织物的麻系指苧麻纺纱厂的落麻。苧麻是麻纤维中品质最好的纤维。以55%的苧麻和45%的原棉为原料的麻棉混纺织物服用性能很好,具有易洗快干的特点,且散失能力强,透气性能好,穿着爽快舒适,在国际市场上久俏不衰。我厂自1982年5月份试纺试织并投产R/C8~s×8~s42×38 38.5英寸的粗平布以来,还先后试制并投产了R/C 10.5~s×10.5~s 50×4738.5英寸(47英寸)粗平布,R/C 14~s×14~s57×52 47英寸粗平布,R/C16~s×16~s 92×5038.5英寸纱卡等十几个品种。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麻棉混纺织物中的麻纤维具有很多与棉纤维不同的特性,因此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理论方面分析了A591棉型气流纺纱机纺制麻棉混纺纱的可行性;介绍了用精梳落(苧)麻与棉混纺58号纱的工艺流程、工艺设计和成纱质量,以及试纺中在气流纺纱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北京第三棉纺织厂通过将上述气流纺纱机适当改进后,纺出的58号麻棉气流纱的条干显著地优于环锭纱,因而织机断头率大幅度下降,该厂现已大批量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苧麻精梳落麻与羊毛在粗梳毛纺设备上进行混纺,试制粗纺针织产品的情况。通过成品质量测试和试穿结果说明,用20%(艹宁)麻精梳落麻与新西兰羊毛混纺的针织产品弹性和身骨好,且柔软膨松,具有设得兰针织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用图象分析法测定麻/棉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麻和棉都是植物性纤维素纤维,它们的内部结构、化学组成以及理化性能都基本相同,因此不能使用常规的化学溶解法来测定其混纺比。本文介绍用图象分析法在图象仪上区别麻纤维和棉纤维,借助电子计算机自动测量其平均直径,统计每种纤维的根数,最后,计算出麻/棉混纺纱线或织物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7.
针对棉纤维与毛纤维的长度差异大,混合后长度离散度高,混纺的棉/毛条易产生断裂的现象,文章采用精梳毛纺系统,改造生产设备,优化精纺工艺路线,确定加工工艺,开发出棉/毛50/50混纺纱。改造后的和毛机有效地控制了纤维过度开松,减少了纤维损伤程度;梳毛机顺利梳理并成条,有效防止了纤维缠绕和毛粒的产生;减小精梳机中锡林梳理区的弧长,不过度梳理,降低了梳理时毛条中短毛率的含量和平均长度离散;改造针梳混条时的喂入装置,实现毛条牵伸,棉条不牵伸。有效地控制了针梳机牵伸隔距大不能握持棉纤维的问题,解决了纺纱过程中的短纤落毛问题。该研究为开发棉/毛混纺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精梳大麻与棉纤维通过赛络纺纱方法进行混纺,研究混纺比对精梳大麻/棉混纺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纱疵、毛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麻纤维占比增大,纱线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条干不匀率增加,纱线疵点(细节、粗节、麻粒)数量逐渐增多,毛羽增多。综合分析得出,当精梳大麻/棉混纺比为20/80时,混纺纱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测试混纺纱纤维的混纺比,一般常用化学溶解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至今还未找到一种化学分析试剂能对棉和苧麻纤维实施化学分离。曾有人设想将纱切片从而借助其断面中棉和苧麻的形态加以区别,但这种区别不明显,因为它们都呈腰圆形,且有中腔,虽然苧麻横断面上存在裂缝,但仍难以区分。本文试图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有效测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梳落棉率的大小对精梳纱线的质量、用棉量、用棉成本关系十分密切,适当增加精梳落棉率将会提高纯棉或混纺纱线的强力和纱线的光洁度,减少棉结杂质,并能提高精梳纱的精梳感。近年来,国外客商对国内纺制精梳纱所选用的精梳落棉率的大小提出异议,香港市场上的精梳纱其精梳落棉率掌握在25%左右,精梳  相似文献   

11.
我厂从1983年四季度开始,利用苎麻切段麻与棉混纺,以55/45、英制18支为主的针织纱线出口,前一阶段采用抓棉机棉包混棉,为了保证麻/棉混纺比例,从今年二季度起改为条混。目前尚处于边生产、边摸索改进阶段。一、工艺流程苎麻切段麻与棉混纺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基本上与普梳棉纺相同。但因苎麻切段麻的性状与棉纤维尚有一定差异,在混纺之前必须单独进行给油加湿及预开松处理,并在梳棉机上增加分梳装置,其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用30%的长绒棉精梳落棉与70%的细绒棉进行混纺试验,并与同工艺的100%细绒棉纺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得出结论:长绒棉精梳落棉可以部分代替细绒棉进行纺纱,既利用了部分精梳落棉,又能保证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棉纺设备上生产麻/棉中号纱线,采用条混与纤维混的两种混合方法的对比,得出了采用新工艺复精梳落麻与棉混以条混方式为好的结合。特别是落麻经梳理的麻条通过一次预并后,不仅可以提高半制品及成钞的条干均匀度告示质量,而且能保证混纺纟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苧麻在我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优良纺织原料,苧麻纺织产品以其挺括、滑爽、吸湿、散湿快、透气性好和悠久的传统穿着习惯而深受国内外欢迎。近年来苧麻原料及纺织产品均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对于在加工中产生的落麻的综合利用,以及苧麻短纤的开发,已经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外贸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利用落麻短纤与棉混纺先后纺成从5支(英支,下同)到40支各种纱线十余种,各种混纺布十余种,填补了一些纱、布品种的空白,为国家积累了一些外汇。从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麻棉混纺逐步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也进行了一些小型试验,本文仅对麻棉混纺生产中的一些作法和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麻赛尔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对麻赛尔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各工序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了成纱质量,最终成功纺制了棉/麻赛尔50/5014.8tex的混纺针织用纱。  相似文献   

16.
上海第九棉纺织厂麻纺车间在该厂二纺车间的协助下,将原来作为下脚处理的精梳落麻与涤纶或维纶混合,经过棉型梳棉机、并条机、混纺成条,再经过棉型气流纺纱机纺制成纱。目前已纺出36公支麻/涤和18公支麻/维二种气流纱。产品可用于蚊帐布、装饰用织物、沙发套及包装用布等。苎麻短纤维气流纺试纺成功,为今后充分利用精梳落麻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现有棉与其他纤维素类纤维混纺织物成分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通过实测近年来中国主要进口国细绒棉纤维的面积折算系数并分析棉纤维面积折算系数在棉/纤维素纤维混纺比检测中的影响,得出现有的棉纤维面积折算系数可能会导致混纺比计算中棉纤维含量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参考棉麻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法,采用图像法测试了木棉/棉混纺纱中纤维根数以及纤维直径,建立了木棉/棉混纺纱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定量分析设计了混纺比为40/60的木棉/棉纱,结果发现,随着采用棉纤维直径的不同,计算得出的木棉纤维成分比范围为19.2%~39.1%,其中采用棉纤维转曲处直径计算得到的木棉/棉混纺纱混纺比与设计值最为接近,木棉/棉混纺纱计算混纺比为39.1/60.9。研究可为木棉/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基于棉纺系统的棉/大麻混纺纱在纺纱过程中造成的大麻损耗,在对棉纺前纺系统进行设备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了预处理棉与大麻普梳混纺、预处理棉与预处理大麻普梳混纺、预处理棉与大麻精梳混纺3套方案,通过其与原棉纺系统纺制的棉/大麻混纺纱的损耗与品质对比,确定了减少损耗,提高制成率的优化工艺方案:预处理棉与大麻精梳混纺方案,即原棉经过预处理后与大麻纤维混合,经过进行机器改造后的开清棉、梳棉、精梳设备,最终纺制成细纱。该工艺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损耗降低16.7%,纱线条干略有下降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纱线强度没有明显差别,制成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了81.7%,降低了大麻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染色工艺的不同.通过测试B型活性染料在pH值11和60℃条件下处理30 min后对棉纤维染色的固色率,以及羊毛在相同条件染色后的断裂强度,认为B型活性染料应用于棉/毛织物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通过模拟对棉/毛50150和80/20 2种混纺比织物在一浴两步法染色中pH值的控制,达到了2种纤维混纺织物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