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明松 《园林》2008,(7):24-24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重大的文化现象.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三大支派: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又形成中国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历史资料,解读明清代五台山镇海寺中章嘉呼图克图灵塔的建立。揭示了一座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形成过程。通过清代乾隆年间镇海寺的发展,揭示五台山地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相互融合以及相互影响的实态。并认为这样的局面是由宗教的权威与世俗的权力相互作用推动形成的。镇海寺中一组塔院的成立真实地反映了清帝国的宗教政策和皇帝的意志。保留寺院中主要汉传佛教建筑物,在别院中建立藏传佛教灵塔形成塔院是汉藏混合样式寺院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与表现形式,西藏佛教建筑更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以及物质空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范例。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逐步成熟,有了自己较成型的建筑形制。可称之为佛教寺庙建筑的繁荣期。选择在此时期对佛教寺院中的殿堂进行空间文化分析,探索佛教文化所赋予西藏佛教建筑空间的内涵性,为西藏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理地区现存的佛塔多为汉传佛教的密檐塔,其次为喇嘛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整个大理地区所流传的佛教主要为汉传佛教和阿吒力密教,其次为藏传佛教,三种佛教并存发展,形成大理地区独特的佛塔文化。该研究对大理地区佛教及佛塔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大理地区五个具有代表性区县的现存佛塔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与特色具体分析研究,以解析大理地区三种佛教共存影响下佛塔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东旭  张嘉琳  孔春晓  陈雷 《建筑科学》2021,37(10):75-80,88
本文分别选取辽宁及周边地区汉传和藏传佛教的4座代表性寺院,通过录制寺院内声音分析其物理和心理声学参数,实测佛寺声场找出室外院落及大雄宝殿室内的声场特征,发放调查问卷找出人对两类寺院内声环境评价规律,从声音、声场和声环境评价3个方面来对比汉传和藏传佛教寺院声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声音方面藏传佛教诵经声起伏变化较大,汉传佛教法器声更加平稳和缓;在声场方面城市型汉传佛寺平常日的院落声级全天变化幅度较小;在寺院声环境评价方面,受访者对藏传佛寺的声环境满意度更高,且山林型佛寺的满意度优于城市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现状调研,选取6个重点寺院进行测绘及历史资料收集,分析这些寺院的环境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类型、建筑的尺寸比例等要素,并与其他地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进行对比,总结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特征,最后运用Ecotect软件对寺院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沈阳汉传佛教寺院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法明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自唐初建,至今香火延绵不断,虽然目前仅存一殿一塔,但其对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论文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参考法明寺碑文记载及梳理相关史料,结合法明寺的历史发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法明寺大殿的建构技艺特征,进一步明晰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传播发展与地方建构技术的灵活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9.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建筑也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建筑类型。其中山西的佛教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从对其研究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佛教建筑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而且能反映出我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沈阳市内最有代表性的"四塔四寺"为例,对沈阳藏传寺院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佛寺空间布局、主要建筑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四塔四寺"与沈阳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及其他地区的藏传佛寺进行比较,寻找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空间与内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心雕龙》与佛学的渊源,在"求正"、"折衷"、"余味"这三个方面对包头的汉传佛教建筑进行了品析,通过文学的视角赏析佛教建筑的空间感受,建筑的空间精神被文学进一步阐释,包头的汉传佛教在草原文化下形成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应当借鉴佛家的"禅"意,扎根广阔的佛法土壤,创造优秀的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2.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单体建筑遗址的平面形制特点;阐释渔猎游牧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寒地低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下的汉传佛寺营造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单体建筑遗址的平面形制特点;阐释渔猎游牧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寒地低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下的汉传佛寺营...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汉地的发展是从城市出发的,城市佛寺以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影响着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佛寺园林有着影响城市绿地规划、促进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西安汉传佛教城市佛寺园林植物设计,发现不同建筑布局及空间布局下的佛寺园林植物设计特征及规律,为城市环境中汉传佛教佛寺园林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佛教建筑外部环境与外部空间、建筑的种类与造型的宗教特征、内部空间、造像与装修风格这几个方面揭示了汉传佛教宗教空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佛教建筑的选址相地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力求达到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统一。本文以汉、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佛教寺院选址相地因素方面,对汉、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进行了初步地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尘  许砚梅 《城市建筑》2014,(30):298-298
佛教建筑的选址相地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力求达到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统一。本文以汉、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佛教寺院选址相地因素方面,对汉、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进行了初步地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鸡足山位于云南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古处中原文化与印度文化过渡地带,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一教三派的交汇地,为我国著名佛教名山。明末清初时期,其寺庵建设数量达到"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的宏大规模,在全国佛教名山中位居第一。基于实地踏勘,结合鸡足山志、古代诗文、明清游记等古籍资料,研究其寺庵总体分布规律与内涵,分析宗教思想在寺庵总体布局中的影响与体现。研究得出鸡足山寺庵总体呈现"一城八寺"的布局结构,并传达了"三界三境"的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佛塔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总结我国佛教建筑的发展趋势,力图通过对中国佛教建筑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的解析,探索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的新形势。指出我国佛教建筑设计应尽量与当代主流建筑发展模式相结合,在新结构、新材料、新追求等方面创新,寻求中国特色佛教建筑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传来我国之后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这颇与佛教建筑有些相似。佛教建筑起源于印度,但我国现在所见到的此种实物,除云南省境的尖形丛塔和中原一带的瓶形藏式佛塔外,其他已经很少带有印度风格了,有之也只在细部雕刻和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