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方法,对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Ca2 -ATPase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原始细胞形成期,Ca2 -ATPase活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质膜、核染色体、染色质及核仁上.在初生壁形成早期,质膜上Ca2 -ATPase活性增强;随着纤维细胞的逐渐液泡化,液泡膜、细胞质、质膜内陷和同心圆潴泡上逐渐出现Ca2 -ATPase活性产物的分布;在初生壁形成后期,液泡膜上的Ca2 -ATPase活性增强,在运输小泡上出现Ca2 -ATPase活性产物分布,质膜、细胞质、染色质和核仁上始终具有较强的Ca2 -ATPase活性.随着次生壁的形成,纤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在质膜、胞间连丝和降解的液泡膜、细胞质、核染色质上具有较强Ca2 -ATPase活性;随着次生壁的逐渐增厚,大量具有Ca2 -ATPase活性的运输小泡在前四年中持续存在,以后逐渐减少;而在六年生茎秆纤维细胞的质膜、胞间连丝、凝聚的核染色质和降解的原生质体中始终具有Ca2 -ATPase活性.结果表明,ca2 -ATPase参与了毛竹茎秆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细胞壁形成过程及PCD过程中原生质体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由于银杏中种皮的发育及结构与早期种仁形成、后期种核贮藏特性密切相关,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银杏中种皮的分化、发育过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授粉后不久珠被分化并形成细胞大小、形态明显差异的3个区,其中中区的5~6层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排列紧密,这几层细胞即将发育形成中种皮;中种皮发育早期,细胞数目增殖速度较快,细胞质染色深,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的中央;授粉后70d细胞数目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发生径向扩张,随着次生壁的形成,中种皮细胞壁开始加厚;授粉后100d中种皮细胞壁迅速增厚,细胞径向扩张加剧,细胞中央形成完整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向靠近细胞壁的部位;之后细胞中液泡破裂,细胞质降解,细胞核解体消失,形成次生壁强烈增厚的多层结构;中种皮发育成熟后由大量管胞组成,根据管胞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螺纹管胞和孔纹管胞2种,管胞侧壁均分布有大量纹孔。  相似文献   

3.
应用焦锑酸盐沉淀技术对水稻花后衰退珠心和胚乳发育初期进行了Ca^2 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初始衰退的珠心细胞中Ca^2 主要分布于液泡膜上和核内;在衰退中期的珠心细胞中,Ca^ 主要分布在核膜、液泡膜及质膜上;在严重衰退的珠心细胞,Ca^2 仅存在于液泡中。珠心降解的Ca^2 跨过胚囊壁,通过质外体向胚乳内运输;发育初期的胚乳细胞,Ca^2 主要位于胞间隙,线粒体和液泡中也有少量分布。讨论了Ca^2 与珠心P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半薄切片等技术,对银杏小孢子囊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银杏小孢子囊壁分为表皮、内壁、中层和绒毡层。(1)对小孢子囊壁的表皮、内壁和中层细胞的观察表明,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这些细胞均处于活跃的代谢和合成阶段,含有大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等;减数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内分布有大液泡,其中表皮细胞的液泡膜上形成大量贮藏蛋白,内壁细胞的细胞壁逐渐皱缩,中层细胞纵向拉伸;有丝分裂时期,细胞的细胞质逐渐降解,内壁细胞切向壁和径向壁均出现大量乳突状纤维加厚,中层细胞解体,最后仅剩残余。(2)绒毡层细胞属于分泌型,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内的细胞器丰富,其中质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游离小孢子时期,粗糙内质网达到最大,绒毡层开始形成乌氏体,最终结合到花粉外壁,参与花粉外壁的形成;有丝分裂后期,绒毡层通过自溶的形式解体。以上结果显示,银杏的小孢子囊壁在为花粉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已经证明,在具双细胞的杨树花粉内,会形成营养核包围生殖细胞结构形式的雄性生殖单位,这是双细胞花粉粒中观察到雄性生殖单位的唯一例证。本工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杨树花粉内雄性生殖单位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一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殖细胞贴壁阶段。第一次证实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之间的弧形壁具三层结构,中间的纤丝层和两侧的电子透明区,分别与花粉内壁和外壁内层相连。(2)生殖细胞离壁阶段。包围生殖细胞的营养细胞质膜内陷,产生大量液泡。由于液泡具溶酶体的功能,弧形壁内纤丝层溶失。进入了营养细胞内的生殖细胞,周围仍具狭窄的电子透明区,  相似文献   

6.
大鳍鳠卵细胞发生中的溶酶体结构变化活跃,Ⅰ期卵原细胞胞质内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少量呈球状的初级溶酶体。Ⅱ期卵母细胞胞质内可见多个球状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蛋白呈结晶态,多紧贴线粒体部分分布。卵母细胞质膜绉缩,胞质边缘可见大量球状和线状溶酶体分布。Ⅲ期卵母细胞内侧出现绒毛状卵膜结构,外侧出现“放射带”,球状的初级溶酶体结构消失,绒毛状卵膜与放射带之间可见大量线状溶酶体结构。推测球状溶酶体和线粒体间接参与了卵母细胞质膜的绉缩位移;而线状溶酶体则可能直接参与了绒毛状卵膜和“放射带”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细胞壁中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对杨树木质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二氨基联苯胺(DAB)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在细胞壁上的分布,并讨论了POD的分布位置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形成层细胞阶段和伸展生长阶段,POD主要分布在径壁上,尤其是细胞壁角隅处和初生纹孔场附近的细胞壁.在次生壁S1层的沉积开始后,胞间层的POD反应强烈.随后,POD的分布由胞间层的角隅处向S1层快速推进.但整个过程中,POD活性的增加并不是由胞间层依次向次生壁各层推进.与木质化过程的比较结果表明,POD参与了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但次生壁中木质素的沉积位置并不与POD活性位置一一对应.这说明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分布的POD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同工酶组份,不能将细胞壁上木质素的沉积位置与POD的分布简单地对应.  相似文献   

8.
冬季沙冬青液泡中膜状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中由于液泡膜内吞现象极其普遍,以致常常形成各种细胞质突起,并有丰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及大量的膜状结构存在于液泡中。膜状结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膜层排列也不一样。有的相当紊乱,有的比较规则,有的甚至呈同心圆形。同心圆的内部膜层时而清楚,时而模糊,时而是一团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在这些液泡中常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近似圆形的内含物,它的表层中偶尔有膜状结构。冬季沙冬青液泡膜的大量内吞可能与沙冬青具有高度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用扰乱微丝和抑制细胞质川流运动的松胞素B(Cytochalasin B)处理黑麦花序,经24、48、56h后,分别将花药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Epon—812包埋切片经铀铅双染后在EM—400T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初步结果如下: 1.正常黑麦花粉母细胞细胞络构完正,细胞内原生质稠密、大小液泡数量较多,细胞核大核膜清晰。 2.经CB24h处理的材料,花粉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细胞质稀疏出现不规则空白区,有的液泡变为多角形,细胞壁内生或有絮状物沉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发育过程中的冬枣果实韧皮部及周围薄壁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发育早期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少量胞间连丝,发育中期胞间连丝数量有所增加,筛分子和伴胞间及韧皮薄壁细胞问存在丰富的胞间连丝,显示了从筛管伴胞复合体卸出到周围薄壁细胞的同化物的卸载路径可能发生了变化。果实发育的各个时期伴胞胞质致密,富含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液泡化程度不等;果实发育前期,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邻近的薄壁细胞质膜存在囊泡结构,果实韧皮部薄壁细胞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多泡体和小囊泡,到后期线粒体开始降解,显示了伴随果实发育薄壁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和运转功能经历了由活跃到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枸杞胚性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植物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体细胞转变为胚性细胞是细胞分化的转折点,因此对胚性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十分重要的。为此,本研究以枸札胚性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早期为重点,用半薄切片定位,进行超薄切片,以观察胚性细胞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1)杞的胚性细胞多由愈伤组织表层的薄壁细胞分化而来;愈伤组织中不未分化的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形状不规则,一般都具有中央大液泡,核小,细胞质少,细胞器少。(2)胚性细胞呈卵圆  相似文献   

12.
13.
超显微结构水平观察发现造孢时期细胞的壁较厚,由中间层,初生和次生壁组成,细胞间的连接为典型的细胞间连丝,减数分裂前间期的细胞壁主要由中间和初生壁组成,典型的胞间连丝消失,但局部位置上的中间层和初生壁组分缺失,构成约200~800nm,宽的“豁口”,进入分裂期后,次生壁组分急剧增加,当整个细胞壁加厚到240-500nm时,细胞壁出现穿孔,穿孔过程似乎有下列两种方式:1)在细胞壁的一侧或两侧出现电子致  相似文献   

14.
樱桃番茄叶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2.0 mg/L 6-BA+0.1 mg/L I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利用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外植体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培养5天后,部分叶肉细胞通过脱分化而进入分裂,开始形成胚性细胞;13天后切口处可诱导出淡黄色胚性愈伤组织,继续...  相似文献   

15.
La_(0.85)Sr_(0.15)CrO_3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普遍使用的连接材料, 但其难以烧结致密.该文考察了Ca~(2+)和Cu~(2+)分别在La位和Cr位取代对La_(0.85)Sr_(0.15-x)Ca_xCr_(1-y)Cu_yO_3(x=0~1、y=0.2~0.8)连接材料烧结性能、电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x=0.05、y=0时,材料La_(0.85)Sr_(0.1)Ca_(0.05)CrO_3的电导率显著提高, 800 ℃时达到20.1 S/cm.研究La位和Cr位共掺杂发现, x=0.05、y=0.05时的试样烧成温度降低了100 ℃,体积密度提高31.6%,同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也与8YSZ电解质材料匹配.  相似文献   

16.
染色质是遗传信息发挥作用的重要处所,其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些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模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选择人源Hela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综合前人的实验方法,从细胞内提取纯化染色质"30 nm"纤维并进行电子显微观察,在不同Na+离子浓度盐溶液中对Hela细胞染色质"30 nm"纤维结构形态及折叠紧密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 Na+之间,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染色质结构折叠呈现逐渐紧密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提取染色质纤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Na+,Ca2+,Mg2+等盐离子浓度抑制Hela细胞内源性核酸酶的活性。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2-1基因致癌的超微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时比观察RSV M2-1基因转染前后人肺腺癌细胞(PAa)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转染后肺腺癌细胞(PAa/M2-1)呈现低分化超微结构特征: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减少或缺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多见畸形核和双核,并可见巨大或多个核仁。核膜不规则,呈锯齿状或佛手状,核质富含常染色质。癌细胞胞浆少,以游离核糖体为主,其他细胞器稀少。偶见癌细胞凋亡。未转染肺腺癌细胞(PAa)呈现高分化超微结构特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胞浆内有较多发育完好的细胞器。结论:RSVM2-1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可诱导和促进PAa细胞去分化,其变化的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