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胶/CMC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明胶/CMC比例、pH、壁材浓度、芯壁比等参数对胶囊形态、粒径及包埋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CMC比例9∶1, pH 4.6~4.7,壁材浓度1%,芯壁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与明胶/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相比,形态相似,产率较高,而壁材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的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制备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深入探讨了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的形态、载量对微胶囊释放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壁材浓度不超过1%时,复合凝聚橘油微胶囊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保持球状、多核的结构,否则微胶囊在复合凝聚或凝胶化过程中会产生粘连,最终形态变得不规则;与载量相比,微胶囊的形态对于芯材橘油的释放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制备具有优良控制释放性质的复合凝聚球状多核橘油微胶囊的适宜壁材浓度是1%。  相似文献   

5.
纳米银微胶囊的抗菌整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用阿拉伯胶、壳聚糖为壁材,纳米银材料为芯材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壳聚糖除了作为壁材外还兼有抗菌性能.采用自制的纳米银微胶囊进行抗菌整理实验,通过实验选择最佳纳米银微胶囊浓度、最佳焙烘温度.使纺织品得到较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质量浓度、芯材壁材比、乳化剂含量、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对番茄红素微胶囊效率的影响作用,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产品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壁材质量浓度0.28g/mL、芯材壁材比1:7、乳化剂质量分数2%、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60℃、出风口温度88℃,所得微胶囊效率为91.8%,此番茄红素微胶囊产品膜结构致密完整。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对番茄红素红素进行微胶囊包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锐孔法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采用锐孔法,以原花青素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液氯化钙浓度、芯壁比、针头孔径、下滴高度等因素对原花青素微胶囊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3%,氯化钙浓度3%,芯壁比1:4(芯材浓度1.5%),针头孔径0.45mm,下滴高度8cm;此时微胶囊化产率和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77.83%。视频变焦显微镜图显示,原花青素微胶囊有良好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艾蒿,是常见的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其精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本文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艾蒿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微胶囊,主要研究了体系中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比值,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及固化剂戊二醛的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m(明胶):m(阿拉伯胶)=1∶1,搅拌速度为300 r/min,戊二醛用量与明胶用量相同时,可获得形态规整,大小均一的微胶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黄曲霉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壁材微胶囊化海豹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以天然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壁材微胶囊对芯材包埋性不够理想,微胶囊表面有很多凹陷。该研究采用经酶法改性SPI作为壁材主要原料对海豹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最佳壁材组合为:总固形物浓度25%、芯材/壁材30%、明胶/麦芽糊精(MD)1+3、乳化剂用量1.25%,在最优组合下所得微胶囊化产率为94.5%,效率为94.9%;所得产品形状有规则,表面无裂纹及凹陷,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贮存稳定性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0.
徐丽萍  王鑫  宋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242-244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为芯材,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复合壁材,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壁材配比(阿拉伯胶与明胶)为3:2,固形物浓度为20%,壁材与芯材的比为1:20。此时还原型谷胱甘肽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83.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