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超细粒子包覆技术。本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进行超细粒子包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应用此技术制备包覆粒子的方法、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超细粒子的分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表面活性剂对超细粒子表面的吸附能很好地解决超细粒子的高度分散问题,从而可对超细粒子形态、大小及其分布进行全面、准确的观测。  相似文献   

3.
正大气细及超细粒子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大气气溶胶、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发展方向,同时由大气细及超细粒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污染控制是国家和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交流大气细及超细粒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拟于2016年7月25日—29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第9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及第14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新技术"。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协会中国学会、北京粉体技术协会、中科院大气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多孔超细粒子制备中的关键因素──干燥的影响。超临界流体和低温冷冻干燥,是两种有效消除表面张力的方法,能够保证超细粒子的多孔结构不被破坏。对这两种制备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法进行硅酸钙的超细粉碎 ,借助激光粒度仪和TEM进行超细粒子粒径和形貌表征。得到了平均粒径 1 1μm、粒径分布 0 4~ 3μm、粒子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超细硅酸钙样品。研究表明 ,气流粉碎后的超细粒子易于形成软团聚 ,但在应用时容易分散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超重力场制备了纳米碳酸钙,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超声波分散,然后进行原位乳液聚合,采用分步聚合的方式,在纳米碳酸钙表面包覆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制得了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产物.采用TEM、DSC、TGA和表面电子能谱(ESCA)对纳米碳酸钙表面原位聚合包覆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粒子粒径在20nm左右,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包覆后,粒径在40~80nm,包覆后的纳米碳酸钙复合粒子表面几乎不含Ca元素,表明纳米碳酸钙被良好包覆,并形成了以纳米碳酸钙为核、PBA为中间层、MMA和EA,St共聚物为壳的三层结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7.
气流粉碎法制备超细硅酸钙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法进行硅酸钙的超细粉碎,借助激光粒度仪和TEM进行超细粒子粒径和形貌表征。得到了平均粒径1.1μm、粒径分布0.4-3μm、粒子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超细硅酸钙样品。研究表明,气流粉碎后的超细粒子易于形成软团聚,但在应用时容易分散。  相似文献   

8.
有机包覆改性SiC粉体表面结构与性质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中的有机包覆改性SiC微粉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以及有机单体在其表面上的接枝聚合而获得。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前后粉体的主要物相成分;以粉体悬浮液离心清液的离子电导率和粉体胶粒的Zeta电位曲线来表征粉体表面的吸附离子浓度及表面电性;通过TEM、FTIR等测试手段表征粉体有机包覆层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结构。研究表明:以提高SiC粉体水基分散固含量为目的的有机包覆改性工艺在未改变粉体基本成分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了粉体表面吸附离子的浓度,提高了表面电荷;其完整的表面有机包覆层体现包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效地掩蔽了SiC粉体原有的表面,使有机包覆改性成为SiC粉体水基分散性能提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液相沉积法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面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用XRD、FT-IR进行了包覆膜结构表征,用TEM观察改性后颗粒的形态.测量了有机包覆量对改性样品亲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沉积并经105℃烘干得到的Al2O3膜为非晶态结构,煅烧后才能晶化;有机膜可以在无机膜上生成,其最大包覆量约为7%,且与包覆温度无关;复合包覆后纳米颗粒外形不变,分散性提高;有机包覆量对纳米TiO2的亲油性有非线性影响,包覆量为1.2%时其亲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微/纳米粉体表面包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纳米粉体包覆的基本理论和形成机理,并根据包覆物质的不同详细地从金属包覆、无机包覆及有机包覆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常用的表面包覆技术,提出了微/纳米粉体包覆改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用有机物蒸气包覆金属超微粒子的方法及铜超微粒子的表面包覆层结构,并研究了有机物包覆的超细铜粉浆料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采用在惰性气氛中蒸发冷凝金属蒸汽的方法,合成出纳米尺寸的 Cu 超微粒子,并利用 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 Cu 粒子的结构及形貌,讨论了有关合成工艺参数对 Cu 粒子的形态、大小及尺寸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纳米微粒(又称超细微粒)是一种新型材料·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其粒度分布的理论基础,实验条件和各种试样的制备方法,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展望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纳米微粒粒度分布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范敬辉  张凯  吴菊英  马艳 《材料导报》2006,20(Z2):293-295
含能材料超细化是提高能效的有效途径,微胶囊化可拓展这一新型材料的应用领域.将超细含能材料微胶囊化,不仅可以在保持活性的同时提高含能材料的安定性,而且可以提高超细含能材料的分散性,为超细含能材料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概述了近年来超细含能材料微胶囊化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绢云母矿物为原料,利用气流磨超细粉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处理对绢云母进行深加工,得到有机化的绢云母超细粉体,再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超细绢云母/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复合材料。用SEM对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SEM可以发现经偶联剂表面修饰处理后超细绢云母在硅橡胶基体中分散均匀。当超细绢云母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邵氏硬度达到了1.25 MPa和61,分别比纯硅橡胶提高了197.62%和48.78%。TGA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绢云母可显著提高硅橡胶的热稳定性能。此外,用Kraus方程对超细绢云母与硅橡胶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壳核型聚苯胺/钛酸钡复合电流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梓珺  晏华  陈勇  张斌  时刻 《功能材料》2006,37(5):716-719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在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的钛酸钡微粉表面原位聚合聚苯胺,得到聚苯胺/钛酸钡壳核结构(BaTiO3/PAn)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借助SEM、XRD、FT-IR、DSC-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热性能.利用改装后的旋转粘度计分别对钛酸钡和聚苯胺/钛酸钡复合颗粒的电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成功地在钛酸钡粒子表面接枝合成聚苯胺,聚苯胺/钛酸钡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性能明显比纯钛酸钡的电流变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Ultrafine particles of Ni(OH)2 were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ultrafine particles shows a distinctive maximum at temperature which is rather lower than TN of the large particles. Using the c-axis oriented ultrafine 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 sedimentation method,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he magnetization curve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 to the c-axis of the ultrafine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The magnetization curve showed a small hysteresis in low field and a remanent magnetization which increased with decrease of the particle size. Two-step jump was observed in the magnetization curve of the ultrafine particles when the external field was applied along the c-axis.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Ni(OH)2 ultrafine particl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Solvent extraction of Zr(IV) with TBP in kerosene was used to precipitate precursory zirconia which was then processed to produce ultrafine zirconia powders. The powder prepared was examine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Effects of the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on powder properties were especially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e preclpitate was gel-like material with heterogeneous porosity. The gel transformed to polycrystalline particles when calcined to ultrafine powder at 600℃.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 and the conditions of washing the precipitate are tw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powder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超细颗粒的相对论性时空变换理论和相对论性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利用功能原理得到超细颗粒的相对论性动能表示,由此得到光子的静止质量和动量的明确表示。  相似文献   

20.
Size-dependent Initial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Ultrafine Parti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odel for the size-dependent initial sintering temperature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as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size-depend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of W, Ni and Ag ultrafine particles are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evi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