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燃气热泵(GHP)系统在过渡季节制备生活热水的性能特性,分析了发动机余热回收对GHP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温度(15~24℃)和进水温度(37.7~47.8℃)下,考察回收与不回收发动机余热模式对生活热水制热量■、耗气功率(Pgas)及一次能源利用率(rPE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Pgas减小,而■和rPE R呈现递增的趋势;随着进水温度的升高,Pgas增大,而■和rPER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环境温度20~24℃与进水温度37.7~47.8℃为Qh的不敏感区间,在环境温度为24℃和进水温度为37.7℃条件下,rPER高达2.004。GHP系统的余热回收量分别占总制热量和发动机总余热的25.00%~30.16%和62.17%~71.56%,系统的余热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8,(11)
简要介绍热管传热技术的原理、发展以及热管换热器的性能,并以重力式热管换热器(热管式余热锅炉)应用在冶金行业硅钢常化酸洗机组中的余热回收为例,简单分析了此套余热回收系统所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增设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是大型燃煤电站锅炉节能的有效途径.分析比较了4种典型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结合某200MW机组参数,应用等效焓降理论及节能定量分析理论计算、比较了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低压省煤器余热回收系统节能量最大,复合相变换热器余热回收系统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徐振军  杨昭 《太阳能学报》2010,31(7):868-872
建立了燃气机热泵空调系统模型,包括燃气发动机、压缩机、换热器、空调系统和建筑负荷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及结果分析,得到了燃气机热泵空调的性能。结果显示夏季燃气机热泵系统的二次换热器能够替代常规电力空调的电再热器实现空调风再热。冬季二次换热器能够实现系统余热直接向室内供暖,室外温度不太低时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余热实现房间供暖。室外温度较低时,可以实现发动机余热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暖,节能效果明显。在夏季系统的最大一次能源利用率能达到1.6以上,冬季最高能达到1.8以上。系统具有良好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优点,并阐述了热管对其工作介质的要求以及工业余热回收中热管换热器的应用问题。结合某钢厂高温冲刷水余热回收的实例,对热管换热器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计算,并把余热回收的热量加以利用,即作为冬季供暖的热源,使得该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分析了热管换热器在余热回收中的技术、经济、环境的可行性,为热管换热器在余热回收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热采技术采出液余热利用效能,实现油田稠油热采节能降耗,设计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该换热器基于分离式热管换热技术并采用多模块串联型式,弥补了常规管壳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在油田应用中易沉砂、易形成死油区、换热性能差的不足。通过现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换热器换热性能突出,在采出液流量大范围变动下能够稳定运行,显著提高了油田热采余热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印染废气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为充分回收其余热,提出了一种复合型热泵系统。该系统由直接换热器和蒸汽压缩式热泵主机复合而成以三友化纤有限公司烘干排气余热回收制取70℃热水为应用背景,分别从热力学和经济性角度对复合型热泵系统设计进行了优化分析,并综合考虑选择出了最佳的余热回收分配方案。该方案直接换热器换热量占总回收余热量的23%,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631年,系统性能系数为6.43,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炼油装置余热回收集中热水供应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回收炼油装置丰富的低温余热用于生活区的集中供热,对余热资源和生活热水供应热负荷分别进行了综合标定和统计计算,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热管换热器回收余热和双管制生活热水集中供应系统方案,并对余热流股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计算。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表明,该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恩官 《节能》1989,(4):27-28
<正> 近年来,在散装热水锅炉系统中,多采用空气换热器以达到回收余热、加热空气来改善炉内燃烧,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系统中对气密性、预热风温、烟气温度、换热效率、烟气成分及含尘量大小、加热介质压力等的严格要求,一般选择对流式平滑钢管换热器效果较好。该形式的换热器具有加工制造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腐蚀材料换热器对燃煤锅炉净烟气余热进行深度回收和利用,对实现我国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氟塑料换热器为例,针对电站锅炉余热的深度回收,阐述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对该过程的凝水回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动力工程学报》2016,(11):920-926
针对某330MW燃煤供热机组,采用氟塑料换热器设计了分级布置、二次利用的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及水分回收系统,按照系统设计方案改造该机组,并在非采暖工况下进行机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烟余热及水分回收系统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减少脱硫系统水耗,还能回收烟气中的部分水分,降低烟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减轻对烟囱的磨损与腐蚀,对电厂安全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建辉 《节能技术》2014,(2):174-177
本文介绍了热管的基本原理,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施,对余热理论回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管换热器在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回收利用效果好,降低了燃料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一平  郭国春  朱丽  方振雷  田炜 《节能技术》2006,24(6):497-500,514
新风系统中的余热回收是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之一。板式通风换热器因其结构简单、经济且与建筑一体化程度好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板式通风换热器的特点,然后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试验和理论研究现状,最后展望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机组效率、降低机组水耗,本文针对烟气余热及水协同回收系统展开研究.该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降低烟气温度至95℃,回收低温烟气余热的同时降低脱硫塔耗水量,并通过烟气冷凝器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实现节能与节水的协同.本文研究了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现其有良好的节能节水潜力,同时研究了系统换热器面积及冷凝水质量流量对系统运行参数及性能的影响,发现低温省煤器、烟气冷却器、烟气再热器面积和低温省煤器冷凝水质量流量降低可以提高进入电除尘器烟气温度,为系统变工况运行调控、防止低温腐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余热回收理论和热管原理及工作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管传热过程计算、热阻分析、热管设计和选型、材料选择和热管换热器结构计算等,设计了一台尾气余热回收甲醇蒸发器,并根据设计参数进行三维建模。最后对该设计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发动机尾气余热甲醇蒸发器不仅能满足换热需求,而且具有较小的压力损失,能满足实际需求,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汽车尾气余热沥青加热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公路养护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加热沥青的装置,它利用热管换热器回收汽车发动机排气的余热去加热沥青。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是一种良好的节能、环保型公路养护设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并削弱热源波动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集成相变储热换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削弱尾气余热波动并储存热量。搭建了内燃机尾气余热直接驱动的储热式有机朗肯循环试验台架,开展了内燃机稳态工况和阶跃变工况下储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稳态工况下尾气平均温度和平均流量为342℃和0.142kg/s,蒸发压力为0.75MPa条件下储热式ORC系统平均输出功率约3.43kW,平均热效率可达到12.7%,平均尾气余热回收率可达40.1%。内燃机阶跃工况下,工质出口温度、蒸发压力和过热度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试验结果还表明储热式ORC具备完全抵御发动机工况小幅波动的能力。在发动机工况阶跃变化比例过大时,储热换热器可以实现对尾气的补热,从而延长储热式ORC的安全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群 《中外能源》2009,14(4):96-98
分析了某石化公司油页岩干馏系统加热炉、冷却塔等装置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潜力,指出回收该部分余热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该部分余热的回收利用方案,即采用BR型板式换热器对循环水进行换热回收。介绍了BR型板式换热器结构与特点。方案实施后,节约了采暖用蒸汽180t/d,减少软化水外排量约60t/d,节约费用约140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广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在糖厂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一种螺旋翅片管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联合的新型烟气余热回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加热糖厂糖汁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并对该技术在某130 t/h糖厂锅炉中的应用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换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安全可靠、控制灵活;系统投运后,锅炉排烟温度由135℃降低至82℃,每个榨季节约蔗渣5 731吨,实现收益200万元。  相似文献   

20.
《节能》2016,(10):65-67
利用烟气深度降污余热回收换热器+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烟气中的余热量,为用户供暖,实现低温余热资源再利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烟气中的SO2和烟尘的排放,提高了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并实现了烟气的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