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四、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降温机理回采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降温的效果已如前所述,到底降温的主要原因何在?还需进一步从理论上做较为深入的探讨.本部分研究时以局部工作面下行通风为例(指生产水平或采区内仅有部分工作面下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现场对比实验和相似模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行通风时沼气涌出和分布的规律、降尘和降温的效果与机理、发生外因火灾时风流的逆转规律以及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并全面分析了下行通风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风的合理使用条件,得出了下行通风时断面最高沼气浓度比上行通风低、沼气层长度比上行通风短、吹散沼气层所需风速也比上行通风小,而且倾角愈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愈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采面使用下行道风后,煤尘浓度可降低20~60%,倾角愈大,降尘效果愈好;在相同火势的情况下下行通风本侧风路比上行通风旁侧风路风流发生逆转时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下行通风能有效地降低采面温度1~5℃,工作面愈长、走向长度愈长、倾角愈大、原岩温度梯度愈大、机械化程度愈高,其降温的效果也愈好。建议修改《煤矿安全规程》时,取消对下行通风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场对比实验和相似模型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行通风时沼气涌出和分布的规律、降尘和降温的效果与机理、发生外因火灾时风流的逆转规律以及能够抑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原因,并全面分析了下行通风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风的合理使用条件,得出了下行通风时断面最高沼气浓度比上行通风低、沼气层长度比上行通风短、吹散沼气层所需风速也比上行通风小,而且倾角愈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矿井机械化程度、工作面产量和推进速度都不断提高,这给工作面带来了气候条件恶化、沼气浓度增高等一系列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靠方法之一是加强通风。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U 形上行通风系统愈来愈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相继出现了W、双Z 等新型的通风系统,这些系统中都有一半采面是下行通风。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下行风的一些偏见一直紧锢着人们的头脑,下行风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我国煤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温工况的狭长空间,有时仅用通风的方式难以满足要求,而用细水雾进行辅助降温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喷雾方式和喷雾压力对高温的狭长空间降温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喷雾方式和喷雾压力对高温的狭长空间的降温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温工况的狭长空间,有时仅用通风的方式难以满足要求,而用细水雾进行辅助降温是行之有效的。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喷雾方式和喷雾压力对高温的狭长空间降温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喷雾方式和喷雾压力对高温的狭长空间的降温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弄清下行风时采空区沼气的涌出规律,有必要首先对工作面和采空区间的压差分布情况和风流流动情况进行讨论。一工作面和采空区间的压差分布规律风流在采面的流动过程中,由于有各种能量损失,因此造成工作面两端的全能量不同,此外又由于采面和采空区内气体的重率不同,采空区和工作面间也存在有一定的自然风压,在采面两端的全能量差和自然风压共同作用下,采空区内气体从全能量高处向低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实仓通风更优的通风方案,可为粮食的安全储藏和通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程序,模拟研究不同仓型在不同通风方案下的4种储粮工况,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实仓内部粮食温度、含水率的变化以及害虫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通风工况下,锥形底仓降温保水效果最佳;锥形底仓对谷蠹生长繁殖的抑制效果优于平底仓;连续通风方案的单位能耗为0.045 kW·h/(t·℃),高于间歇式通风方案的0.021 kW·h/(t·℃),但连续通风方案的降温保水效果、对谷蠹繁殖的抑制效果均优于间歇式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堤,研究了加装采风口对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增强作用。基于路堤通风管的进风量,具体分析了加装采风口增强通风管路堤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加装采风口后通风管路堤的冬季降温效果显著增强;当采风口安装在竖向通风管顶端时,通风管路堤冬季降温效果随着竖向通风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流换热是通风管路堤通过通风管与外界空气发生热交换的重要形式,从通风管对流换热的角度考虑,采风口安装高度越高越好,但由于车辆运行会扰动路堤两侧附近的风场,采风口的安装高度最高应不超过路堤高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亥姆霍茨函数论证了重力场中大气压下沼气和空气自由混合后,其混合物是非均匀的,并利用Fick定律和重力场中的压力分布函数求出了沼气浓度的分布函数;给出了用Chapman-Enskog公式计算沼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关系;求出了呆滞空间沼气传质方程的解析解,据此阐述了沼气积聚的空间、时间概念;应用湍流混合理论分析了沼气层和风流相对运动的混合效应,并给出了最小混合风速的理论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14.
传统的沥青路面吸热、储热能力强,容易造成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和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沥青热反射涂层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目前路用热反射涂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材料的组成优化上,对涂层结构的研究较少,受单层结构涂层的限制,沥青热反射涂层降温性能发展面临着持续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反射涂层、辐射涂层和隔热涂层组成的三层结构降温涂层,用于沥青路面上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通过室内降温实验研究了多层结构降温涂层中组成材料的最佳掺量和各层涂层的最佳用量,并研究了多层降温涂层的结构组合形式。实验表明,钛白粉、中空玻璃微珠和远红外陶瓷粉的最佳掺量分别为15 %、20 %和15 %;反射涂层、辐射涂层和隔热涂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6 kg?m-2、0.3 kg?m-2和0.3 kg?m-2;着色颜料的加入会降低涂层的降温效果;将三种降温填料加入到不同的结构层中,涂层降温性能得到增强,在反射涂层下增添辐射层增加涂层降温达3.70 °C,在反射涂层下增添隔热层可以增加涂层内部降温达1.10 °C,其中,三层结构降温涂层以反射层作为表面层、辐射层作为中间层、隔热层作为底层的组合形式降温效果最佳,表面和内部降温幅度可达10.45 °C和9.22 °C。与单层热反射涂层相比,多层结构降温涂层降温效果更佳,能更有效降低沥青路面温度。  相似文献   

15.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采场下行通风瓦斯涌出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煤集团四矿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φ(CH4)频繁超限,影响了工作面正常安全生产.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采空区内风流流动状况和采用不同通风方式时采空区的瓦斯涌出规律.结合现场实验,探讨了工作面采用下行风时采空区的瓦斯涌出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下行风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结果表明,在采用下行通风后,采空区绝对瓦斯涌出量为上行风时的80%,工作面φ(CH4)下降了75%,瓦斯不再超限.  相似文献   

16.
<正> 由我院采矿系石琴谱教授领导研究的课题“回采工作面下行通风研究”于1990年6月5日经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安全局组积鉴定通过。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全国煤矿回采工作面使用下行通风的将愈来愈多。虽然下行通风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它对降尘、降温、防止隅角沼气积聚、抑制采空区自燃等有较好的作用,认识比较统一,但仍有很多问题看法不一致。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中煤总公司安全局的领导下,该课题组历时三年多,完成了  相似文献   

17.
温室冷雾降温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室冷雾降温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温室冷雾降温雾系统,然后将系统安装18m*42m的温室大棚,对其降温效果进行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系统在夏季能为为温室内作物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浅圆仓垂直通风产生的温度、水分分层明显的现象,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传质理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方法,探究了浅圆仓径向通风时,粮堆内部的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规律,得到浅圆仓不同储粮高度时径向通风的速度、温度分布以及通风阻力值,并分别与相同装粮高度时全孔板垂直通风的效果对比,分析对比了浅圆仓径向与垂直通风在不同装粮高度时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可以为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的选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降低大幅快速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控制平均DO浓度1.5mg/L左右,考察了大幅度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温度从25℃大幅度降温到14℃时,可引发活性污泥沉降性指标恶化,SVI值明显升高并导致污泥膨胀。当系统温度恢复至常温25℃后,SVI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并未恢复到SVI的正常范围。大幅度降温对活性污泥系统磷和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而对活性污泥硝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幅度降温后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下降至20%左右。当系统温度恢复到常温后,活性污泥的硝化效果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在高密度城市中,建筑屋顶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通过结合绿化打造屋顶休闲空间,不仅可以改善屋顶上部微气候,还能有效提高城市绿量。以重庆典型气候条件下绿化屋顶常用的3种屋顶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屋顶绿化植物对周围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屋顶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从正午高温之后持续至次日日出,增湿作用夜间效果更为突出,植物的降温效果在其表面最显著;植物叶面积指数与其反射辐射量呈反向相关。3种植物中,小叶景天综合效果最好,在其表面日间最大降温11.7℃,在300、700 mm处夜间分别降温4.64、3.97℃,其最大增湿效果出现在19:00,增湿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