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与有关大型设备修造厂合作,通过选用合理的堆焊材料及堆焊工艺,成功地对安钢2800mm中厚板机组失效的支撑辊进行了堆焊修复再利用,从而延长了支撑辊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轧辊消耗,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堆焊工艺对失效的70Cr3Mo平整支承辊进行修复,并上线进行了工业试用。结果表明,堆焊修复后的平整支承辊无掉块、严重开裂等现象,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辊面无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辊身各点硬度均匀,各项指标接近新辊水平,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冷轧辊耐磨堆焊修复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轧辊局部堆焊修复入手,介绍了Cr3型冷轧工作辊耐磨堆焊参数及试验过程,进行了堆焊层耐磨试验及堆焊焊缝的显微观察,结合母材和堆焊焊接材料的成分特点及2种不同的堆焊工艺试验,对试验结果及工艺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轧辊工作层修复技术延长了轧辊使用寿命并实现了轧辊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轧钢成本,同时推动了轧辊制造技术的进步。本文对轧辊循环利用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并对目前常用的大型轧辊工作层修复方法如堆焊、镶套、激光涂覆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同时也为传统轧辊生产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ZG75CrMo热轧工作辊堆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材质为 Z G75 Cr Mo 热轧辊传动侧扁头因磨损先于辊身达到报废尺寸,而导致整根轧辊寿命缩短的现实情况,在扁头表面堆焊耐磨、耐冲击复合层, 提高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并将此工艺用于新轧辊的生产制造中获得成功, 为轧辊的修复和制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大型支撑辊堆焊修复的意义,阐述了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材料研制思路,指出对于大型支撑辊堆焊材料径向要有打底层、过渡层和工作层;轴向由于两端面易断裂,工作层材料分为断面工作层和中间工作层。并对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工艺研制进行了分析,指出成功堆焊修复大型支撑辊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7.
轧辊堆焊技术日益成熟,成为轧辊修复的主要手段。由于冷轧机组支撑辊使用工况、材质和精度限制,国内冷轧支撑辊堆焊修复应用实例较少。本文以邯钢2180 mm冷轧机组支撑辊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堆焊修复工艺,确定了堆焊工艺过程控制关键点,建立了轧辊检测制度和使用方案。跟踪堆焊支撑辊综合服役使用情况,发现支撑辊修复后辊面硬度≥68 HSD,均匀性可以控制在2 HSD以内,其修磨量的平均毫米过钢量与整体锻钢支撑辊相当。堆焊支撑辊的成本约为整体锻钢支撑辊的50%,如果F1~F5机架均使用堆焊支撑辊,轧辊成本可显著降低,推广使用后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冶金轧辊堆焊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轧辊堆焊技术进行了比较,着重对冷轧支承辊堆焊材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指出现行冷轧支承辊堆焊材料存在的问题,对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国内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修复     
《机械制造文摘》2009,(5):41-42
20095262大型热轧支撑辊复合再制造技术/王清宝…//焊接.-2009(6):37-39 系统介绍了大型支撑辊堆焊修复的意义,阐述了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材料研制思路,指出对于大型支撑辊堆焊材料径向要有打底层、过渡层和工作层;轴向由于两端面易断裂,工作层材料分为断面工作层和中间工作层。并对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工艺研制进行了分析,指出成功堆焊修复大型支撑辊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表2参2  相似文献   

10.
修复     
20095262大型热轧支撑辊复合再制造技术/王清宝…//焊接.-2009(6):37-39 系统介绍了大型支撑辊堆焊修复的意义,阐述了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材料研制思路,指出对于大型支撑辊堆焊材料径向要有打底层、过渡层和工作层;轴向由于两端面易断裂,工作层材料分为断面工作层和中间工作层。并对大型支撑辊堆焊复合制造堆焊工艺研制进行了分析,指出成功堆焊修复大型支撑辊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表2参2  相似文献   

11.
依据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使用工况,选择了YJ012-S堆焊过渡层和YJ243-S药芯焊丝作为堆焊工作层并辅以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热处理的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冷轧支承辊进行堆焊修复.堆焊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其强韧性和耐磨性优于原9Cr2Mo辊面金属.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运行考核,相对原辊,寿命提高了1倍,满足了冷轧支承辊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支承辊镶套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支承辊采用堆焊修复而使辊面组织不均匀的问题,采用了支承辊镶套修复技术,根据支承辊的使用情况设计镶套轧辊的配合直径及联接过盈量,根据配合直径及过盈量确定热装温度,保证安装顺利进行.支承辊镶套修复后,镶套轧辊联接紧固,可以满足支承辊使用性能.实际使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赫兹理论分析了支承辊和工作辊接触区的应力状态,结合现有的几种辊型倒角曲线,依据辊间接触应力均匀分布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支承辊辊型倒角。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轧制模型,通过改变轧制力等参数对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应力场、工作辊挠度以及钢板的厚度差做了分析和对比;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利用FE-SAFE疲劳分析软件,并采用Brown-Miller疲劳损伤公式估算不同辊型倒角下支承辊的疲劳寿命,证明了新辊型对提高支承辊疲劳寿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废旧锻模进行修复,并与用堆焊方法修复的锻模做了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覆修复的锻模使用寿命至少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5.
硬质合金轧辊在轧钢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建武  张智  邓钢  侯先能  张银生 《轧钢》2004,21(3):32-34
为了满足用户对轧辊寿命和性能不断提高的要求 ,研制了含有较高和较低粘结相的硬质合金轧辊 ,并开发出复合硬质合金 (CIC)专利技术 ,应用于棒材、线材、无缝钢管及其他小型材生产 ,不仅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而且寿命是普通铸铁轧辊的 2 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刘开海  陈玉叶 《轧钢》2021,38(3):89-92
针对三钢中厚板十一辊热矫直机支撑辊轴承频繁损坏的问题,通过对支撑辊矫直过程中承载受力及轴承实际使用情况的分析,认为支撑辊轴承损坏的原因一是辊系精度不足,造成工作辊与其支撑辊未完全接触,使单个轴承轴向承载力过大;二是支撑辊轴承整体式保持器不适应实际工况,需要优化改进。为此,对使用年限达5年及以上的矫直机辊系辊盒及支撑辊轴承座进行精度修复,确保辊盒安装面与支撑辊轴承座装配面装配紧密,使矫直力通过支撑辊能较为均匀地传递到辊盒上,避免支撑辊局部受力过大;选用国产24130CC/C3W33 S1(钢制、冲压保持器,两片)耐高温轴承,使轴承轴向承载力及高温要求满足现场要求。改进后辊系单次在线使用寿命由2~3个月延长至6个月,大幅降低了辊系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7.
Adhering tin is the main reason of a reflow conductor roll which works in an electroplating tin line (ETL). A det- inning agent whose main composition is NaOH and KOH and assistant composition is Na2PbO2 or K2PbO2 and NaNO3 or NaNO2 has excellent detinning effects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detinning solution is 40-80℃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flow conductor roll reaches 40-70℃. After the adhering tin layer of the reflow conductor roll is removed, the roughness of the reflow conductor roll can resume to 4.0 μm, its service life increases by 80%, and the repairing cost decreases by 90%.  相似文献   

18.
依据半钢轧辊的成分特点和服役工况,设计开发半钢轧辊堆焊修复用的隔离层材料,研究采用隔离层材料打底,配合工作层材料修复半钢轧辊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半钢轧辊表面堆焊隔离层材料后,脆性高碳马氏体周围析出了韧性的珠光体组织,增加了隔离层的韧性储备,隔离层中无裂纹等冶金缺陷,且隔离层材料与工作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解决了半钢轧辊不可堆焊修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分别用FM法和KD法,以及两种锻造法联合生产70Cr3Mo钢整锻大型支承辊的工艺及生产经验。使用这些工艺能实现轧辊内部良好压实,减少锻造火次,提高锻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张凤泉  马庆民 《钢管》1992,(2):21-26
偏心调整机构采用上下辊同时调整的方式,既可以保证轧线稳定不变,又提高了轧制精度以及立辊寿命,且调整灵活,精度高,成型稳定,优于传统的上调整压下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