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解决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高温易流淌、易泄露、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P(MMA-co-MAA))为壁材、58#石蜡为芯材,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MMA)∶m(MAA)为9∶1,乳化剂PVP的质量分数为5%,聚合时间为5 h,芯壁比为2∶1时,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较好。相变潜热和芯材石蜡质量分数较高,分别达到112.95 J/g和72.99%。  相似文献   

2.
固体草酸双层微胶囊化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氯化铵/亚硝酸盐化学生热压裂液破胶体系存在的羟丙基瓜尔胶用量大、粘度难提高(一般为100mPa·s)、应用范围窄、压裂成本过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物理方法--油相相分离法将草酸微胶囊化.通过微胶囊制备实验,确定乙基纤维素作第一层囊壁,芯材比为10:2,石蜡作第二层囊壁,芯材比为5:2.缓释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较高的产率,按上述条件制成的微胶囊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pH值为8左右的水溶液在3 h以后pH值才下降为7.5,对压裂液粘度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好地解决了氯化铵/亚硝酸盐化学生热压裂液破胶体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沥青自愈合微胶囊是一种将可流动黏结剂包埋、封存在聚合物薄膜内而形成的微小囊状粒子。当沥青材料出现裂缝后可引发微胶囊囊壁开裂并释放芯材,进而促进裂缝快速愈合。分析了微胶囊对沥青自愈合能力强化作用机理和效果,总结了沥青自愈合微胶囊制备方法,重点探讨了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工艺参数对微胶囊粒径、囊壁厚度、表面形态、高温性能以及强度等性质的影响,并提出控制释放技术是沥青自愈合微胶囊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微胶囊常用壁材的种类特性及其制备方法,常用的壁材主要有淀粉及其衍生物、糖类、植物胶类、纤维素类、蛋白质类、脂类等,制备技术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等传统方法,以及纳米微胶囊、脂质体微胶囊、微生物微胶囊等新型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米氧化锌和聚氨酯对聚丙烯进行复合,制备了弹性体/nano-ZnO复合材料。并采用XRD、POM及SEM对弹性体/nano-ZnO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ZnO可以改善基体聚丙烯材料的结合界面,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纯聚丙烯相比,加入聚氨酯/ZnO复合物后,聚丙烯的晶粒微小化,界面间受力不易发生断裂并且其结晶速率明显提高;随着ZnO在复合材料中含量的增加,抗冲击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也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石油机械》2020,(8):16-22
为了研究旋转控制头胶芯配方及胶芯的使用和储存温度对其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虚功原理应用橡胶单轴压缩试验确立了胶芯变形过程中Yeoh本构模型,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旋转控制头胶芯动态密封仿真模型,讨论了摩擦因数、材料配方及温度对旋转控制头胶芯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Yeoh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胶芯材料的大变形现象;胶芯的密封性能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强,但摩擦因数过大会加速胶芯失效,推荐胶芯材料摩擦因数为0.40;低温储存和运输过程对旋转控制头胶芯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在使用前需做充分预热处理;高温环境下,胶芯材料的拉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加,在65℃左右降到最低。所得结果可为提高国产旋转控制头胶芯的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堵水调剖用交联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流化床法包衣技术制备交联剂微胶囊原理及交联剂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微胶囊壁材的选择、交联剂固化材料的筛选、素丸的制备及素丸包衣过程。考察了交联剂微胶囊化后对成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微囊化后的成胶时间比微囊化前延后16h左右,交联剂包覆后可延缓成胶。  相似文献   

8.
陈星光  代加林  周明  胡成 《石油化工》2013,42(12):1378-1382
以三氯化铬为芯材、聚丙烯酰胺为壁材,利用反相悬浮聚合和溶剂蒸发法制备了缓释型Cr(Ⅲ)微胶囊,对Cr(Ⅲ)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在模拟环境下对Cr(Ⅲ)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和成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经1,2,3次包裹的Cr(Ⅲ)微胶囊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0700μm,最大释放率为78%;Cr(Ⅲ)交联剂经包裹后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与包裹前相比,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体系的成胶时间明显延长,可由包裹前的20 h延长至50 h;可以通过控制包裹次数和合成聚丙烯酰胺壁材所用交联剂的用量来调节成胶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以过硫酸铵为芯材、聚吡咯为壳材的微胶囊,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微胶囊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集中在100~300 nm,且聚吡咯成功包覆过硫酸铵。微胶囊在水中分散时的电导率的变化过程说明微胶囊的释放过程为渗透释放;且随着甘油量的增加,微胶囊吸水速率加快,内部固体过硫酸铵溶解速率提高,对应过硫酸铵的释放速率提高。将过硫酸铵与等质量的微胶囊分别加入聚合物压裂液中,通过高温降黏实验,发现该微胶囊能延迟破胶7 h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先通过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在中和阶段,加入乙烯基共聚单体降低体系粘度,合成羟甲基丙烯酰胺封端的聚氮酯乳液;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乳液共聚,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其数均和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乳液及其涂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MA用量增加,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粘度降低,但涂膜的吸水率降低、拉伸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共聚物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性环氧树脂改性的丙烯酸为高反应活性大单体交联剂,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共聚物(简称改性共聚物)乳液。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动态光散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改性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共聚物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观黏度及其涂膜的微观形貌、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共聚物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60nm,粒径集中分布在150~200nm之间;由于水性环氧树脂的加入,改性共聚物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形成三维交联结构,产生了不可逆的共价交联,可显著提高涂膜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2.
以聚醚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三乙胺、乙二胺、三羟甲基丙烷、纳米二氧化硅、硅烷偶联剂KH550为原料,合成了纳米二氧化硅/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并研究了纳米SiO2用量对 WPU - Si 膜的表面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包覆RDX颗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逐渐降低,熔点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强,耐高温性增强,拉伸强度增大,但是断裂伸长率随着纳米SiO2的增加而降低。随着Si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表面张力降低,吸水率降低,接触角逐渐增大,使得聚氨酯和待包覆的RDX表面张力接近,包覆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ABS树脂通常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其中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该产品采用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生产,具有刚性好,冲击强度高,耐热、耐低温、耐化学药品性,机械强度和电器性能优良,易于加工,表面光泽,容易着色等特点,还可进行喷涂、电镀、焊接和黏接等二次加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文教用品、生活用品和工业零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弹性体用作海底湿式保温输油管道保温层,其力学性能、蠕变性能是重要参数。文章对聚氨酯弹性体保温管道保温层在海底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了保温层在海底的压缩形变,设计了聚氨酯弹性体保温管道保温材料的蠕变试验装置,并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试验方法与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RDX/HMX based Plastic Bonded Explosives (PBXs) with epoxy resin as a binder have been formulated and studied in detail for their explosiv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moulding powder has also been optimized to achieve maximum loading density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Further, these PBXs have been analysed for homogeneity and coating of binder over RDX/HMX crystals. The data suggest that epoxy resin based PBXs have higher loading density, highe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higher velocity of detonation (VOD) as compared to polyurethane based PBXs.  相似文献   

16.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分散剂聚乙烯醇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高吸油树脂对甲苯和三氯甲烷的吸油率分别为13.9,24.6g/g。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产物为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使用温度可达130℃。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尼龙66/弹性体/玻璃纤维三元复合材料。对三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吸水率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微观形貌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弹性体发生了接枝反应,生成了马来酸酐(MAH)-g-弹性体反应型增容剂,该增容剂进一步与尼龙66和玻璃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强化了三元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当弹性体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的加入量为15份(质量)时,相应三元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尼龙66的5.8,6.7,4.7倍;拉伸强度分别为109.32,99.30,85.46 MPa。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进口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结构特点,并与国产PE80级树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进口专用料为丁烯共聚产品,具有共聚单体含量低、相对分子质量高且分布窄、熔点高和力学性能好等特点.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管材交联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交联剂的较佳用量在0.3%~0.5%;考察了7种不同抗氧剂组合的耐热水抽提和抗老化特...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聚丙烯工业装置上采用国产催化剂进行新型无规共聚聚丙烯专用料PPR—E-003的开发试生产情况。所制备树脂PPR—E-003的等规度为98%,结晶温度为99.83℃,熔点为148.07℃,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2.50,拉伸强度为29MPa,挠曲模量为784MPa,其中三单元序列结构PEP,PPP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5%,91.1%。树脂PPR—E-003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均与采用同类型进口催化剂PTK所产的树脂PPR接近。用PPR—E-003生产的管材,在90℃、环境应力为3.5MPa的条件下进行了液压测试,结果为1000h无渗漏,无破裂;在110℃、环境应力为1.9MPa的条件下进行了热稳定性测试,结果为8760h无渗透,无破坏。  相似文献   

20.
PP/EPDM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体系、硫化温度、硫化时间以及炭黑、滑石粉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与硫磺的配合使用可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压缩永久变形;炭黑与滑石粉配合使用且配比为15:15时,共混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