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改善能源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减少碳排放。虽然中国高污染产业的科研经费支出较高,但是对于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进而改善工业整体环境效应的方向和力度仍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为进一步分析科研投入对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本文首先将科研规模效应引入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LMDI模型,从经济规模、科研规模、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的分解结果进行讨论;同时为了弥补LMDI模型在弹性分析方面的不足,引入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总体能源强度指标和科研投入效率因素,结合省际面板数据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研投入的增加对碳排放无显著抑制效果,但科研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减少碳排放;2)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量显著负相关;3)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对碳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后结合模型结果提出增强科研投入针对性,提高科研投入效率;出台节能减排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新疆能源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分析新疆能源利用现状、碳排放总量、三大产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变量,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1985-2009年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排放系数、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6个因素对新疆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的负效应表现最为突出。最后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平均对数迪氏指数法(LMDI)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00—2011年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变动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LMDI模型的情景分析,对2020年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促进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影响较小。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减排潜力很大,未来减排关键在于控制经济规模的扩张和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4.
杨嵘  常烜钰 《资源与产业》2012,14(2):172-179
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ia(LMDI)方法对西部地区1995-2009年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西部地区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或变化对减少碳排放的潜力尚未显现;能源强度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帮助煤炭型城市科学合理地制订碳减排对策,以平顶山市为例,计算了2004~2012年间来自产业部门、生活部门能源活动和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地碳排放量,并用LMDI(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法测算了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1平顶山市碳排放量年增长率为13.226%;2生产部门能源强度、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是碳排放地主要正向驱动因子,生活部门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负向抑制因子,正向驱动因子的贡献远大于负向因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升级是降低碳排放地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减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碳排放模型,计算了1995~2009年间河南省能源碳排放量.根据LDMI因素分解方法,对河南省人均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得出以下结论:①河南省能源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02年后呈现指数增长,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2007年后增速变缓;②河南省碳排放强度在1995~2002年间呈下降态势,但是2002~2004年间反弹急剧攀升,2004年后再次呈现回落态势;③经济发展是促进河南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能源效率是拟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对河南人均碳排放变化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若仅依赖能源效率的提高,难以抑制经济发展引起的河南人均碳排放增加.因此,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发挥能源结构改变对河南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露  宋媛 《资源与产业》2020,22(6):18-28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其低碳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中国的低碳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各产业的碳减排成效对地区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模型分析2000—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构建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回归分析相关经济变量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以及短期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整体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会降低碳排放;2)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水平分别对本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存在差异。最后,基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对各地区的碳减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碳化是黑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及相关参数估算了1994~2015年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并进行了弹性分析与因素分解。研究发现: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倒U型",年均增速分别为8.76%和-5.02%;冶炼与压延加工环节,焦炭及高炉煤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弹性以弱脱钩为主;经济产出是行业碳排放最大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作用次之,就业规模2007年起增排作用日益增强;能源强度是主要减排因素,排放因子2002年开始减排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减排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能源结构情景分析及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源消费的基本等式,采用改进的LMDI能源预测模型,建立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模型,依据江苏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定量分析了2002-2008年间,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影响。从不同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及技术条件等角度对江苏省2010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情景分析,利用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式即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的表达式,测算了江苏省未来碳排放总量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VEC模型,定量研究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计量关系。结果显示,新疆碳排放、能源效率、非农产值结构、非农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能源效率提高存在“反弹效应”;人均GDP每增长1%,则碳排放同方向变动3.2%;非农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变迁可以有效抑制碳排放。短期内,新疆能源效率、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调整系数分别为0.04、-0.03、0.13及-0.11。基于研究结论,从开发新型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及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探讨新疆实现碳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计算1994-2015年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运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的脱钩状况,并采用LMDI方法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以期更全面了解中国采矿业的碳排放情况,为制定适合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中国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年均增速分别为2.92%和-5.77%。采矿业能源消费碳排放与产值之间的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焦类能源和电力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拉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中国煤炭消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效率四个因素对中国煤炭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拉动中国煤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对中国煤炭消费增长也具有正向影响,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抑制中国煤炭消费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对调控煤炭消费的政策进行了延伸性讨论,认为煤炭消费调控政策的重点在于抑制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而引致的煤炭消费不合理增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煤炭消费不合理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露  宋媛 《资源与产业》2021,22(6):18-28
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其低碳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中国的低碳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各产业的碳减排成效对地区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模型分析2000—2017年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构建VAR模型具体分析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差异,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回归分析相关经济变量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以及短期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整体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会降低碳排放;2)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水平分别对本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存在差异。最后,基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对各地区的碳减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脊梁”,其碳减排效果将会影响我国发展全局。在“共抓大保护”背景下,利用广义迪式指数分解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2005—2016年碳排放演变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并采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模拟6种情景分别预测2017—2030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及达峰时间,并指出了减排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地区碳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能源消耗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能源强度促降作用微弱,技术进步是促进碳减排的关键因素。中增长高减排模式是6种情景中实现减排目标的最优路径,在高减排模式下碳排放会提前达峰;若碳排放强度降速较慢,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则不能在2030年达峰。  相似文献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进行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研究,对实现黑龙江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IPCC准则测算黑龙江省历年工业碳排放量,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从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3个方面,确定人均生产总值的平方、人口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能源消耗、能耗效率、能源结构6个自变量,借助岭回归方法消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然后,从经济发展、人口规模、能源消耗、能耗效率4个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并结合宏观政策,分别对自变量进行变量涨幅确定,对2020—2050年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量设定基准情景、低碳情景、高能耗情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1)黑龙江省工业低碳发展面临化石能源需求大、能源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在影响工业碳排放的6个变量中,人均生产总值的平方、工业总产值、工业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对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量起到促进作用,人口规模、能耗效率对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工业能源消耗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黑龙江省工业碳排放量在各情景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IPAT模型对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反弹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新疆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碳排放强度则呈现下降趋势。导致碳排放呈现反弹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规模效应,同时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能源效率提升对碳减排的作用非常有限。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率最大。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贡献作用,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从碳排放总量及能源强度方面,对脱钩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新疆经济增长与CO2排放之间处于弱脱钩及扩张连接状态;各个脱钩状态下,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来促使CO2排放强度下降是实现新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实现节能。  相似文献   

18.
1992-2007年广州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碳排放计算公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缺省值,计算了广州市1992-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则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4.19 t/万元减少到2007年的2.75 t/万元,年均减少率为2.28%。碳排放结构分析表明,广州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碳排放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则迅速增加。通过相关分析认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影响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的下降则可以明显抑制碳排放量增长。因此,建议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出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完全碳排放,并借助LMDI方法对完全碳排放变化量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碳排放强度则逐年递减,交通、食宿和购物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三个主要部门,旅游业间接碳排放占完全碳排放的70%;游客规模扩张和旅游人均消费升高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收入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结果表明,降低碳排放强度、转变游客消费理念和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是降低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方法;旅游业碳减排不仅需要交通、食宿和购物等旅游直接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向旅游业提供中间产品的各个产业部门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20.
在中部省级行政区极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前提下,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经济发展、行业发展、能源消耗三方面研究湖南省2010~2017年有色金属采选业碳排放的影响因子,通过关联度比较,得出能源规模、有色金属采选业企业个数、能源强度、经济增速、第二产业占比和能源结构是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业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耗比、减量增质以实现集约发展、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资源深加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