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根本解决铜坑矿细脉带火区地表塌陷坑废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以及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在分析塌陷坑废气排放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方案选择与比较,采用地表硐室爆破抛掷覆盖塌陷坑与地表废气碱吸收方法进行综合治理。治理结果,有效窒息了火区燃烧,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红山铁矿Ⅱ-1主矿体崩落法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坑可以作为一个非常经济、理想的排废场,但是必须保证废石回填治理工程的安全。基于工程技术难题,矿山采取了全方位、多手段的监(观)测技术,包括上覆岩层钻孔探测、地压观测巷道观测、微震监测、无人机高清航拍、GPS地表变形监测、卫星遥感精细变形监测等,对上覆岩层崩落高度、是否存在较大规模隐伏空区、地表塌陷程度及其规律与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监(观)测与数据分析。研究数据与废石回填工程实践均表明,崩落法采区上覆岩层内没有较大规模的隐伏空区,地表塌陷沉降是渐进可控的,而不是突变的,排废人员与设备可以安全地在塌陷区及周边进行排废作业。  相似文献   

3.
高峰矿区新洲地表塌陷坑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矿区新洲地表塌陷区等是国家特大事故隐患区,其综合治理对矿区环境与安全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明新洲塌陷区状态,从环保与安全的角度研究综合治理方案,并采取了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地表、陷坑和边坡的处理和监控,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工程施工,投入约600万元,全面实现了地面水沟、边坡和塌陷坑综合处理,为深部开采创造了安全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山塌陷坑治理后深部开采对其扰动影响评估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获取岩石的基础力学参数;开展现场节理裂隙调查及统计分析,得到岩体结构面分布规律;采用GSI法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并据此给出相应岩体的力学参数建议;最后,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深部开采对地表变形影响评价模型,分析对地表塌陷坑治理后的安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三采一"的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后,地表的沉降变形、水平变形和倾斜变形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对地表塌陷坑治理后的充填体扰动影响较小,在研究条件下可保证地表塌陷坑治理后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5.
菜园煤矿地表塌陷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菜园煤矿地表塌陷面积的计算,并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塌陷地综合治理的规划方案,为矿山的地质环境的全面整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英华  付俊  郭岩 《矿冶工程》2017,37(6):18-20
采用二维有限元程序, 模拟计算了不同倾角薄矿脉由浅至深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降范围和最大下沉量随倾角及开采深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倾角越大, 开始产生地表下沉的深度也越大, 而地表下沉范围越小, 当矿体倾角足够大时, 甚至不会在地表形成下沉盆地; 随开采深度增大, 下沉范围由近空区上盘围岩呈下开口抛物线逐渐向地表发展, 当在地表形成下沉盆地后, 其地表沉降范围及最大下沉量似线性增长, 其中, 地表下沉范围扩展速度与矿体倾角无关。  相似文献   

7.
金山店铁矿余华寺矿区为了解决尾矿堆置问题,拟利用地表塌陷坑进行尾矿干堆排放。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利用相似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尾矿干堆过程中-340~-410m深部矿体分别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与上向进路充填法开采,并监测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表沉降、尾矿渗漏、井下应变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塌陷坑尾矿干堆后所监测项目均未出现异常,两种采矿方法均可用于安全生产,上向进路充填法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程潮铁矿进入围岩性质复杂多变的深部开采环境,塌陷坑移动变化规律与浅部不尽相同,以致无法准确预测周边地表重要建筑物的稳定性.为保证新副井和塌陷区周边地表重要构筑物安全,基于室内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500 m以下深部开采塌陷坑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塌陷坑移动角和远近地表围岩随开采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  相似文献   

9.
大红山铁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之一,其主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为国内领先,大规模深部开采导致各采区之间应力较为复杂。针对大红山铁矿硐室爆破冒落上覆岩层后,崩落法深部开采引发的岩层移动及地表塌陷规律展开研究,总结地表塌陷区沉降及其裂缝的发展过程,系统分析了深部开采对地表沉降及开裂的影响,得出了岩移导致的陷落角。通过地表沉降及相关井下地压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硐室爆破后,塌陷区地表及井下岩层趋于稳定的结论,表明崩落法上覆岩层冒落对于缓解深部开采高应力、保证足够覆盖岩层厚度、控制岩层移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井田范围内薄煤层储存的特征、回采后的塌陷规律、塌陷后的地面积水情况,分析了当地居民耕地占有情况。根据塌陷后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复垦方法,成功的将塌陷地复垦为良田,改善了耕种条件,提高了耕种面积,为当地居民解决了生活口粮的大问题。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村庄、道路、绿化带更加井然有序,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都为薄煤层开采塌陷后的综合治理获取了宝贵经验,对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露天开采条件下地基变形机理分析,阐明了石油一厂厂区变形的直接原因是露天开采,主要影响因素是断裂构造和地下水。在变形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出适合该厂区的综合治理总体思路和预防治理措施。结合区域变形特点和建筑物结构特征,分别采取地下堵水帷幕注浆、地下空化裂隙充填注浆、地下混合桩连续墙加固和建筑物结构加固、纠偏等措施,减缓地基变形30%以上,确保了厂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黄和平  侯克鹏 《现代矿业》2018,34(2):167-169
针对采空区失稳导致的地表塌陷问题,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某矿宏观岩体力学参数,通过FLAC3D 数值模拟研究,圈定出地表移动范围并进行安全监测,提出采用选矿厂全尾砂胶结充填塌陷区域及采空区的处置措施,有效解决地表陷落、采空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尾砂排放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实现矿山的绿色开采。  相似文献   

13.
土钉墙因其造价低、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设计和施工经验也越来越多。但是,盲目使用土钉墙会给基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通过海口某基坑边坡垮塌事故,分析了基坑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处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某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露天采场边坡垮塌为研究背景,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展现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塑性区发展过程, 并分析了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① 空区上部岩层主要以拉伸破坏模式为主, 其他部位岩层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 西部边坡坡面的一侧已经与地下采空区塑性区相互贯通。② 东部矿体采用充填法开采,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表塌陷;产生塑性区的部位为西部边坡和靠近西部边坡的露天采场底部。③ 开采前期西部矿体在西部边坡坡面和露天采场底部产生的塑性区较多;开采后续水平矿体对地表塑性区的产生影响不大。④ 模拟矿体开采过程, 可将产生的塑性区划分为3个阶段, 有2个突变点: 第1个阶段对应西部边坡开始出现裂缝、局部垮塌滑坡;第2阶段对应边坡出现较大范围垮塌滑坡、露天采场底部出现裂缝、西部边坡脚出现塌陷孔洞;第3阶段塑性区占比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滑坡治理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室开挖与基础施工过程中,当坑底存在承压水,如设计考虑不周或施工方法不当,因钻孔穿透承压含水层等原因,将导致管涌发生。结合浙江宁波某基坑管涌处理工程实例,提出采用钢套管、高压旋喷桩、双液注浆的综合处理技术,实践证明,提出的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16.
结合百富高速公路者桑隧道因滑坡而引起的隧道塌方灾害治理工程,详细介绍了采用地表钻孔注浆治理隧道塌方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测缝计、收敛计以及应变计等测量手段,对兰尖铁矿兰4#、兰5#废石平硐溜井系统若干断面进行了相应的变形测量,得出了底部废石平硐溜井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某基坑工程实例,开展了10m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现场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发生最大侧移41.2mm,最大地表沉降38mm,深层土体最大水平应变发生在开挖面附近;当基坑开挖到10m时,桩身最大水平位移达28.2mm,最大弯矩达471kN ·m,分别比开挖深度5m时增加了82%和95%,同时发生位置也产生了下移.观测成果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程数据.  相似文献   

19.
余振锡  项宏海 《金属矿山》1995,(10):10-13,27
应用地下采空区调查,地质雷达测试及控制钻探等勘测资料,对向山硫铁矿在国内首次利用塌陷坑修建尾矿库的场地稳定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对某些特殊地段进行处理并做了监测工作的条件下,在该矿利用塌坑修建尾矿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