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特殊钢》2020,(5)
SCM435钢的生产流程为80 t BOF-LF-RH-280 mm×325 mm坯连铸。LF终点精炼渣成分为(/%):45~55CaO,10~15SiO_2,20~30Al_2O_3,∑(FeO+MnO)≤1%。分析了RH加钙(0.001 3%Ca)和RH不加钙(0.0002%Ca)对Φ13 mm盘条中D和Ds夹杂物的影响。结果表明,RH不加钙处理工艺夹杂物最大尺寸为7.65μm,Ds≤0.5级合格率为100%;RH加钙处理工艺夹杂物最大尺寸为25.68μm,Ds≤0.5级合格率为95%。在数量控制方面,RH不加钙处理工艺夹杂物指数由RH加钙工艺的0.72降至0.68,D类≤1.0合格率由RH加钙工艺的30%提高至75%;RH不加钙处理工艺夹杂物主要为MgO·Al_2O_3,少量钙铝酸盐夹杂,RH加钙工艺为镁铝尖晶石、钙铝酸盐和CaS多相夹杂。因此,在脆性D类和Ds类夹杂物尺寸、数量和类型控制上,RH不加钙处理工艺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Ds类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延展性差,严重影响TL-1D磨球钢疲劳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对某企业TL-1D磨球钢进行全流程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此钢种Ds类非金属夹杂物超标,且该钢种中的Ds类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CaO-MgO-CaS,在LF精炼钙处理后大量出现。总结出Ds类夹杂物形成机理为,首先以Al2O3为中心开始形核,之后其与钢液中[Mg]和[Ca]结合并长大形成CaO-Al2O3-MgO球状夹杂物,最后球状夹杂物外层与CaS结合形成Al2O3-CaO-MgO-CaS包裹体。工业试验结果证实,钙处理不利于TL-1D钢中Ds类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会造成夹杂物尺寸增大,由此提出在TL-1D磨球钢生产精炼环节进行非钙处理的生产工艺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钢液中钙含量处于饱和状态,优化后精炼渣成分趋于液相区,提升了精炼环节精炼渣系对夹杂物的软熔吸附性能,提高了Ds类非金属夹杂物上浮至渣层时的吸附去除率,最终使连...  相似文献   

3.
王昆鹏  王郢  徐建飞  陈廷军  谢伟  姜敏 《钢铁》2022,57(6):42-49
 研究了轴承钢LF精炼和RH真空处理过程各类夹杂物的成分、种类和数量变化,并结合热力学模拟计算了夹杂物与钢液的界面参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精炼25 min后,脱氧产物Al2O3消失,钢中夹杂物以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CaO·2Al2O3和CaO·Al2O3为主。继续精炼65 min至LF精炼结束,钢中夹杂物仍以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CaO·2Al2O3和CaO·Al2O3为主。RH真空处理25 min后,钢中夹杂物总数量较LF精炼结束降低75%,其中,纯尖晶石和含少量CaO的尖晶石去除率分别为99.5%和93.2%,CaO·2Al2O3去除率为67%。RH破空后钢中夹杂物以液态钙铝酸盐CaO·Al2O3和12CaO·7Al2O3为主。精炼过程尖晶石类夹杂物尺寸集中在10 μm以下,尺寸大于20 μm夹杂物主要为处于液相区的钙铝酸盐,这些钙铝酸盐在LF精炼前期就已经存在。与钢水接触角大于90°的固态夹杂物纯尖晶石、含少量CaO的尖晶石和CaO·2Al2O3在RH真空处理过程容易去除,与钢水接触角小于90°的液态夹杂物CaO·Al2O3和12CaO·7Al2O3不易去除。因此,将LF精炼结束的夹杂物控制为固态夹杂物有利于RH真空处理过程夹杂物的高效去除。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钢中w(T[O])为0.001 0%、w([Mg])大于0.000 18%时,脱氧产物Al2O3热力学上就不能稳定存在。铝脱氧、高碱度渣精炼条件下很难稳定地获得固态Al2O3夹杂物。为获得完全固态尖晶石或高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钢中w([Ca])需控制在0.000 1%以内。钢中w([Ca])大于0.000 2%,就具备生成液态夹杂物的热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钢厂欧标Ⅰ类车轴钢Ds类夹杂控制不稳情况,对车轴钢坯和车轴中超标Ds类夹杂物进行扫描能谱分析,并对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车轴钢Ds类夹杂物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车轴坯和车轴中Ds类夹杂物主要是以钙铝酸盐为主,含少量尖晶石和CaS的复相夹杂,为钢中内生夹杂。通过钙处理的稳定控制,终点氧含量控制在0.02%以下,炉渣碱度控制在3.0~6.0,CaO/Al2O3控制在1.2~2.0,RH精炼过程铝损在20%内,中间包铝损控制在30×10-6内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实现车轴钢超标Ds夹杂物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5.
GCr15钢的生产流程为120 t BOF-LF-RH-CC工艺。BOF出钢加200 kg铝块进行强脱氧,同时LF过程控制Al含量至0.030%~0.045%,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RH真空后MgO·Al2O3夹杂物被去除,钢水中夹杂物以钙铝酸盐为主,但是连铸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又会重新生成。因为LF精炼过程Al-MgO和C-MgO反应的存在,高碳铝脱氧GCr15轴承钢LF精炼结束更容易获得MgO·Al2O3夹杂物,并促进中间包钢水MgO·Al2O3夹杂物重新生成。当BOF出钢仅加40 kg铝块进行预脱氧,LF结束钢水MgO·Al2O3夹杂物数量显著降低,同时中间包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不再重新生成。此外,将低钛低铝硅铁由出钢过程改为LF过程加入,也可以有效控制钢水中MgO·Al2O3夹杂物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研究20CrMo合金钢在生产过程中夹杂物的演变机理,实现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合理控制,保证生产顺行,提高产品力学性能,针对“BOF→LF→RH→钙处理→连铸→热轧”工序生产20CrMo合金钢全流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在LF精炼及RH精炼加钙前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有70%以上的Al2O3。钙处理后,由于过量的钙加入到钢液中,夹杂物中CaS质量分数迅速增加至59%,Al2O3质量分数降低至21%。在连铸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的发生,夹杂物转变为CaO?Al2O3,其中含有50%的Al2O3、39%的CaO和10%的CaS,并且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加。在钢的冷却和凝固过程中,CaO质量分数降低至5%,CaS质量分数增加至57%,钢中夹杂物转变为Al2O3?CaO?CaS的复合夹杂物,同时含有少量大尺寸的CaO?Al2O3夹杂物。在钢的轧制过程中,夹杂物中CaO含量进一步降低,CaS含量增加,夹杂物平均尺寸增加,形成了CaO?Al2O3与CaS黏结型的复合夹杂物与Al2O3?CaS复合夹杂物。对CaO-Al2O3与CaS黏结型的复合夹杂物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贾进  黄治成 《特殊钢》2022,43(4):10-14
对采用“120tBOF-LF-RH-260mm板坯CC”工艺流程生产的EH36钢,在精炼过程中的夹杂物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各工序取样检测,结合夹杂物形成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夹杂物种类和尺寸的变化。研究表明,在“LF→RH→中间包”的精炼过程中,钢中夹杂物数量密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其中直径>5μm的大颗粒夹杂物数量密度则逐渐增加。大颗粒夹杂物种类为MnO-SiO2系氧化物和CaO-Al2O3系钙铝酸盐,如3CaO·Al2O3,12CaO·Al2O3和CaO·Al2O3。在精炼过程中,当钢中Ca含量较低时,形成CaO·6Al2O3和CaO·2Al2O3,随着钢中Ca含量的升高,主要形成12CaO·7Al2O3和3CaO·Al2O3。  相似文献   

8.
杜广巍  郭汉杰 《特殊钢》2016,37(4):18-22
55SiCr钢280 mm×325 mm铸坯(/%:0.55C,1.42Si,0.67Mn,0.008S,0.67Cr)的冶炼流程为80 t BOF-LF-RH-CC工艺。通过BOF出钢加Al和硅铁合金,同时加入精炼渣,控制精炼过程渣碱度R(CaO/SiO2)为2.0左右,RH≥20 min,软吹搅拌≥15 min,控制钢中夹杂物转变,得到洁净弹簧钢55SiCr。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由早期的Al2O3-SiO2-MnO和Al2O3夹杂将逐渐转变为Al2O3-CaO-SiO2夹杂,RH真空处理后夹杂物全部转变为Al2O3-CaO-SiO2夹杂,LF开始精炼T[O]和[N]分别为36×10-6和26×10-6,铸坯T[O]、[N]分别为7×10-6和43×10-6,铸坯中夹杂物主要为Al2O3-CaO-SiO2和Al2O3,尺寸≤10μm。   相似文献   

9.
丰年 《特殊钢》2018,39(5):36-39
分析了120 t转炉生产42CrMoA合结钢(/%:0.28~0.45C,0.17-0.37Si,0.50~0.80Mn,≤0.020P,≤0.020S,0.90~1.20Cr,0.15~0.25Mo,Cu≤0.20,Ni≤0.30,0.015~0.035Al)塞棒和浸入式水口结瘤原因。分析表明塞棒结瘤物的主要为Al2O3和高熔点的CaO·2Al2O3类钙铝酸盐,浸入式水口结瘤物主要为Al2O3夹杂物聚集。通过控制转炉终点碳在0.18%~0.28%、转炉出钢钢水溶解氧含量< 200×10-6、调整精炼终点钙铝参数(0.020%~0.030%Al;0.001 5%~0.003 0%Ca)、连铸保护浇铸工艺实施等措施,解决了转炉生产42CrMoA合结钢塞棒和水口结瘤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GCr15轴承钢浇铸过程MgO·Al2O3夹杂物形成原因,以改善钢的可浇性,对LF结束、RH结束、中间包冲击区、中间包浇铸区进行夹杂物全流程分析。LF结束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并含有少量钙铝酸盐夹杂物。RH真空处理后镁铝尖晶石夹杂物被高效化去除,钢液中仅剩少量低熔点和高熔点钙铝酸盐夹杂物,中间包浇铸时可以在钢液中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采用不含氧化镁的中间包覆盖剂和铝质中间包内衬,在不改变连铸其他工艺参数条件下,中间包MgO·Al2O3夹杂物数量并没有得到显著降低,中间包钢液中仍然可以检测到许多MgO·Al2O3夹杂物,这说明中间包钢-渣-耐火材料间的反应并不是MgO·Al2O3夹杂物的生成原因。向铁质提桶取样器中加入成分以SiO2、Cr2O3、Fe2O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120 t BOF-LF-RH-160 mm×160 mm坯CC工艺生产的铝脱氧20钢(/%:0.13~0.23C,0.17~0.37Si,0.35~0.65Mn,≤0.035P,≤0.035S,0.020~0.050Al)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技术,对LF精炼过程中脱氧剂加入时机进行调整,并对精炼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类型与夹杂物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炉出钢后采用铝块脱氧,LF精炼进站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2O3,精炼结束前部分夹杂物由Al2O3转变为Al2O3·CaO,RH结束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3~4个/mm2,铸坯氧含量(7.48~8.18)×10-6;而转炉出钢后采用硅锰进行脱氧,精炼结束前采用铝线,精炼过程中夹杂物主要为MnO·SiO2,CaO含量小于5%,精炼结束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RH真空处理后,非金属夹杂物密度小于1.5个/mm2,铸坯氧含量(4.94~5.53)×10-6。因此,针对采用“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的含铝钢,提出精炼结束前将非金属夹杂物控制为Al2O3,同时运用RH真空高效去除夹杂物,以提高钢水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90 t BOF-RH-LF-CC流程生产的超低碳钢AISI1006夹杂物控制情况,通过对200 mm×200 mm铸坯横断面不同位置夹杂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小颗粒夹杂占比较大,尺寸5~10μm的夹杂物占比达到91.0%,10~13μm的占比3.6%,13μm以上占比5.4%。尺寸较大夹杂主要分布于铸坯中心。在铸坯1/4边长处夹杂物分布最多,其次是近中心处,铸坯近表面处夹杂物最少。铸坯内夹杂物主要为Al2O3、Al2O3·CaO·(CaS·MnS)、Al2O3·CaO·MgO·(CaS·MnS)、MgO·Al2O3·(CaS·MnS)复合夹杂物,为内生夹杂物。开展工艺优化改进,RH高真空保持时间控制在15 min以上,LF精炼做好脱氧造渣及脱硫,精炼时间控制在90 min以内,精炼终渣碱度在6~7,出站前喂入硅钙线进行变性处理,软吹时间控制在25 min以上,连铸做好保护浇注,中间包开大氩气流量吹...  相似文献   

13.
X80管线钢LF-RH二次精炼过程夹杂物行为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10 t BOF-LF-RH-CC工艺流程生产X80管线钢(%:0.041~0.044C、0.15Si、1.78~1.80Mn、0.007~0.010P、0.000 8~0.001 2S、0.039~0.047[Al]s)时精炼过程中夹杂物的变化。在BOF出钢阶段采用加Al强脱氧(0.01%~0.02%[Al]s),LF精炼过程采用高碱度、强还原性精炼渣(精炼渣成分%:50~58CaO、7~10MgO、20~25Al2O3、4~7SiO2、0.5~1.4TFe),炉渣和钢液反应活跃,使得钢中Al2O3夹杂物很快向液态钙铝酸盐和部分液态CaO-MgO-Al2O3复合夹杂物转变。液态夹杂物通过碰撞、聚合、长大及上浮去除,提高了钢液的洁净度。浇铸前T[O]降到(7~10)×10-6,钢中夹杂物尺寸在3~5μm,试验炉次的热轧板内未发现大尺寸的低熔点钙铝酸盐类长条夹杂物。  相似文献   

14.
25CrMoVNi钢由120 t EAF-LF-RH脱气-φ600 mm圆坯连铸工艺生产,EAF出钢时加Al预脱气使[Al]s≥0.030%,并加入石灰造渣预精炼,LF精炼时炉渣表面加Al粒扩散脱氧,LF精炼渣的组成为(/%):53~57CaO,10~13SiO2,27~28Al2O3,6~9MgO,0.09~0.10MnO。RH脱气精炼结果表明,RH后T[O]由脱气前0.001 3%~0.001 5%降至0.000 5%;钢中TCa由0.001 9%降至0.000 9%~0.001 7%;夹杂物发生MgO·Al2O3→(MgO)z(CaO)x(Al2O3)y→(CaO)x(Al2O3)y的转变;最后以尖晶石类固相夹杂物数量迅速减少,以钙铝酸盐类的液相夹杂物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钢中夹杂物由6.7个/mm2下降至2.7个/mm2  相似文献   

15.
对“120 t BOF-LF-RH-CC”流程GCrl5轴承钢的洁净度研究结果表明,LF精炼结束以A12O3 • MgO尖 晶石和Al2O3-MgO-CaO夹杂为主,RH真空处理后, Al2O3- MgO尖晶石几乎全部消失,钢中夹杂物以液态钙铝酸盐为主,T.0含量降至5.3x10-6;浇注过程中间包重新成Al2O3- MgO尖晶石;RH终点和中间包钢水以及连铸坯未发现≥20um钙铝酸盐夹杂。  相似文献   

16.
在钙处理对夹杂物变性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钢厂生产X80管线钢(%:≤0.08C、≤1.85Mn、≤0.060Als)的工业性试验,利用冶金热力学原理,分析计算了Al2O3变性为低熔点钙铝酸盐所需钙含量的范围和避免单相CaS析出硫含量的范围,同时对≤0.002%S和0.025%~0.035%Al的RH处理钢水按出站[Ca]Tot=(40~50)×10-6计算喂Ca-Si线进行钙处理,并对中间包钢水和铸坯中的夹杂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X80管线钢试验炉次平均[Ca]Tot为41×10-6,[S]为23×10-6,均在理论计算范围内;同时经钙处理后,钢中绝大部分夹杂物CaO-CaS-Al2O3复合夹杂,钙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