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特殊钢》2020,(4)
为探究14Cr1MoR钢特厚板的低温冲击性能,对钢厂生产的136 mm厚14Cr1MoR钢板分别进行了交货状态(正火+回火)和长时模焊后的0~-30℃低温冲击试验,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对交货状态下和长时模焊后的全厚度组织、晶粒度和夹杂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Cr1MoR钢特厚板的极限冲击温度为-30℃,交货状态和长时模焊板厚1/2处-30℃冲击功分布为150~173 J和19.5~97 J。金相组织研究表明,影响钢板长时模焊后低温冲击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碳化物在晶内和晶界处聚集长大,并趋向于球化,使基体韧性和晶界处性能大为弱化.从而导致冲击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某项目废热锅炉气化炉用14Cr1MoR钢板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钢板最大厚度达到145 mm,且首次采用双模拟焊后热处理制度,最大模焊时间长达30 h,升降温速率55℃/h,装出炉温度400℃,试样总在炉时间超过39 h。同时要求检验板厚1/2处交货态、最小和最大模焊态性能,并对现行热处理工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针对试制的两种厚度规格钢板热处理工艺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实物性能进行工艺调整,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杨海林  杨秀芹 《特殊钢》2005,26(3):48-50
在舞钢进行了82mm 厚14Cr1MoR(%:0. 15C,1.48Cr,0.57Mo)钢板的工业性热处理工艺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min速度加热,930℃奥氏体化2.4 min/mm,870℃水淬,680℃保温3.0 min/mm回火、 空冷、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为索氏体,室温抗拉强度590~650 MPa,屈服强度445~485 MPa,延伸率27%~28%,断面收缩率73%~75%,20℃横向冲击功173~212 J,580℃co₂为295~330 MPa。钢板各部分性能均匀,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大厚度14Cr1MoR钢板技术要求,分析了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终轧温度、ACC水量以及返红温度对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配套轧制工艺,成功解决了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实践证明,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是可行的,同时该工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引领大厚度14Cr1MoR类钢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制造厂的技术要求和舞钢现有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以及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超过100 mm、满足最大模焊状态下-38℃低温冲击韧性要求的1Cr0. 5Mo钢板。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大厚度1Cr0.5Mo钢板在最大模焊态下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性能,板厚1/2处显微组织主要由少量回火贝氏体+铁素体组成,晶粒度8. 0级,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利用300 mm厚连铸坯,采用TMCP工艺,通过合理分配轧制道次来保证单道次压下率和累计压下率,解决了压缩比低等问题,成功开发出200 mm厚Q235B特厚板。钢板厚度公差控制在±1.2 mm以内,板形良好,钢板1/4厚度0℃冲击功为86~91 J,1/2厚度0℃冲击功为55~77 J,厚度方向断面收缩率为27.0%~31.0%。钢板低温冲击韧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钢板组织中枝状晶破碎不彻底,在近表面形成了部分粗大魏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结合氨合成塔的技术要求以及舞钢4 200 mm宽厚板生产线的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及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达151 mm的14Cr1MoR钢板,并对所研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理化性能检验。结果表明:舞钢开发的151 mm厚14Cr1MoR钢板组织为均匀的单一贝氏体回火组织,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合理的成分设计和优化工艺,开发出厚度达到150 mm的Q390ME保心部性能特厚板。在微观组织结构上采用针状铁素体调控性能,达到了高强韧匹配。钢板厚度1/4处-50℃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均值可达300 J以上,1/2处-40℃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均值可达200 J以上,Z向性能可达Z35级。扩展了GB/T 1591的产品规格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莱钢特厚规格Q275D热轧H型钢纵向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晶组织是造成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根据莱钢现有设备,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和控制轧制工艺参数,使得此规格H型钢晶粒尺寸细小均匀,-20℃纵向V型冲击功平均值大于160 J,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88.5 mm厚度S355NL-Z35厚壁焊管用特厚板,研究了其复合微合金化、控轧控冷和正火热处理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实施了工业试制。试制钢板屈服强度达到350~390 MPa,抗拉强度达到490~525 MPa,伸长率达到26%以上,-40℃常规及应变时效冲击功达到141 J以上,Z向断面收缩率大于35%,探伤达到1级要求,实现了强度、韧性、抗层状撕裂性能、低应变时效敏感性等性能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1.
简要分析了大厚度14Cr1MoR钢板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匹配性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列热处理制度对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了最佳的热处理制度.结果表明,导致大厚度14Cr1MoR钢板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匹配性差的根本原因是轧制或淬火过程中形成的大块状非均匀性组织,以及晶界及基体处含铬/钼碳化物的不规则聚集长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模拟焊后热处理制度对临氢12Cr2Mo1R钢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模拟焊后温度下,随着模拟焊后时间的延长,钢板的强度降低,延伸率升高,模拟焊后时间的延长对钢板的冲击性能、晶粒度、显微组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HIC)钢板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详细研究了钢板热处理工艺与组织对模拟焊后热处理和回火脆化倾向等性能的关系。以118mm厚钢板为例,给出了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该特厚临氢设备用12Cr2Mo1R钢板成分均匀、杂质元素含量低、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回火脆化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马氏体时效钢00Ni14Cr3Mo3Ti(%:0.002C、14.06Ni、3.19Cr、3.06Mo、1.32Ti)750~1 050℃固溶处理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900℃固溶处理,该钢奥氏体晶粒和强度无明显变化,固溶温度超过900℃时钢的奥氏体晶粒显著增大,钢的强度呈下降趋势。当固溶温度由750℃增加至900℃时,随固溶处理温度提高,钢中Fe2Mo相量降低,810℃时完全溶解,钢的冲击功由32 J提高至61 J,当固溶温度由900℃增至1 050℃,随奥氏体晶粒增大,钢的冲击功由61 J 降至26 J。  相似文献   

15.
王彧  柳木桐  钟平 《特殊钢》2018,39(2):68-71
试验1Cr12Ni3Mo2VN钢(/%:0.13C,0.16Si,0.70Mn,11.42Cr,2.78Ni,1.67Mo,0.30V,0.0360N)的冶金流程为30t EAF-LF-VD-3t ESR-锻造成Φ350mm材。研究了950~1100℃淬火和200~700℃回火对1Cr12Ni3Mo2VN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及500℃,500~10000h时效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淬火温度950~1100℃对1Cr12Ni3Mo2VN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该钢的回火脆性区在600℃左右,但对钢的塑性的影响较小。经1040℃淬火、540℃回火的1Cr12Ni3Mo2VN钢,在500℃时效500h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下降了7.7%和5.8%,时效10000h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下降了13.4%和14.6%,断面收缩率下降了40%,主要原因是杂质元素在晶界处偏聚以及碳化物在晶界处析出。  相似文献   

16.
利用 Gleeble-3500型热模拟机,研究700MPa 管线钢(/%:0.07C,0.90Si,0.60Mn,0.008P,0.002S, 0.30Ni,0.10Cr,0.12Mo,0.06V,0.03Nb,0.28Cu,0.04Alt,0.0060N) 20mm热轧板在850~1250℃ 和应变速率0.01~1s-1下单道次热压缩变形及组织演变,得出单道次压缩变形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热压缩再结晶动态图和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与变形温度关系(RT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再结晶由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共同决定,该700MPa管线钢在温度1100~1250℃和应变速率0.01~1s-1下压缩变形时容易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发生机制是热压缩应变,使得原始晶粒破碎、新晶界产生迁移促使新晶核生成。  相似文献   

17.
杨伟勇 《特殊钢》2020,41(6):55-59
在化学成分合理设计的基础上HRB400E钢(/%:0.21~0.25C,0.40~0.65Si,1.40~1.55Mn,≤0.040P,≤0.040S,0.015~0.025Nb,0.005~0.008N),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及控轧控冷温度对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钢筋表面时效锈蚀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轧制温度参数:加热温度为1140~1170℃、开轧温度为1 040~1 060℃,精轧温度为1000~1030℃,终轧后的冷床温度是870~890℃。结果表明,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屈服强度450-475MPa,其析出物主要为粒径大小为300~600nm的Nb(C,N),分布在网状碳化物上、网状碳化物边缘以及晶界附近的晶粒内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冲击韧性试验机对07MnCrMoVR钢热影响粗晶区在460~660℃ 2h焊后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焊缝热影响粗晶区-20℃冲击韧性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现象。焊后热处理钢在580℃和620℃出现再热裂纹倾向,冲击试样为脆性断口,解理断裂,沿着晶界出现了微裂纹,主要是因为碳化物沿着晶界析出并长大弱化了晶界的结合能,导致低温冲击韧性出现降低。≥620℃焊后热处理,07MnCrMoVR钢出现再结晶的现象,位错消失,铁素体晶粒合并长大使其低温冲击韧性又重新升高。该钢最优焊后热处理为460~500℃ 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