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建筑消防系统可靠度评测手段落后、服务缺乏规范,评测过程效率低、主观影响性大、数据缺乏保护和利用的实际问题,本文研究消防设施可靠度评测平台的构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建筑消防设施可靠度评测系统平台化设计架构,定义了系统平台的四层标准化模型,利用Eclipse平台开发了相应功能模块,以某广播电视大楼2014年评测服务为例对系统平台进行了实例测试和验证,为建筑消防设施可靠度评测提供了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同专业领域通过多种软件之间简单模型转换导致语义信息部分缺失而难以全面共享,无法实现BIM技术真正的含义。一种软件对于数据标准的支持实际上就是支持对数据的读写,IFC标准作为BIM领域的主要数据模型标准,具有多种几何表达方式,可面向设计应用,含有丰富的建筑语义信息,因而需要通过构建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来实现BIM的价值。本文基于IFC标准,深入研究IFC构件信息的几何形状表达方法以及构件信息的分解,通过局部坐标转换得到世界坐标系下构件的点坐标信息,最终在三维图像引擎Direct X 11中通过Delaunay三角剖分生成表面模型,为后续室内导航奠定基础。实验证明,本文深入研究的解析方法和可视化技术路线切实可行,期望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建筑信息化科研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照球  万福磊  李云贵 《建筑科学》2012,28(9):79-83,78
建筑结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关键受力构件的详细信息可以协助工程师对遭受灾害的结构进行灾害评估分析和防灾减灾。BIM技术是以工程为对象的包含其生命周期全信息的三维数字模型,在分析建筑结构可能遭受的灾害和其主要受力构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BIM模型中结构关键构件的几何、非几何数据信息的表达格式和定义规则。结合分析BIM面向工程生命周期过程中信息模型的集成模式和积累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BIM全信息模型的结构灾害评估关键构件信息库框架。该框架提供了从BIM模型中提取和集成关键构件数据信息的整个流程和方法,结合基于internet网络平台或智能数字楼宇管理系统,可以为结构灾害评估中获取关键构件数据信息的应用平台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BIM(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技术在岩土勘察行业慢慢推广应用,成为一种新的信息表达手段。本文提出了"点-面-体"的地质体BIM模型的构建基本思想。首先对地质勘察的钻孔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克里金算法以钻孔数据为样本数据插值拟合出三维地质层数据,最后根据三维地质层数据,采用三棱柱模型构建出三维地质体。实验效果表明,利用BIM技术构建的地质体三维模型能够直观表达出地质层的分布情况,为后期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辅助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了将产生的信息更好的共享与管理,在施工前期建立基于GIS的BIM模型,BIM模型内的各构件信息包含了该构件的所有三维几何信息和施工信息,通过BIM模型链接施工全寿命周期内产生的信息,并研发建立BIM智慧指挥平台,从而指导项目管理。依托大直径公铁合建盾构隧道项目,将BIM技术覆盖至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隧道地质勘察、前期设计、设计碰撞核查、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大数据信息集成、安全质量监管与风险管控等阶段,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州文旅区项目由通州区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建设体量大、建设周期长、项目信息多源以及区域协调难度大等特点,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构建基于BIM+GIS的区域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的全程、全员、全专业的协同管理。平台采用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和服务层四层架构体系,包括九大基础应用模块和三大功能应用模块,采用了模型融合、模型轻量化、VR展示和三维渲染等关键性技术。通过平台在通州文旅区项目中的应用,验证了该平台在提高区域建设协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BIM技术在我国的风靡应用,BIM为海量资料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在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BIM技术、Web3D、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提出包含数据服务层、功能平台层和可扩展应用层的平台架构,研发出基于BIM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基于Web功能的BIM模型与施工资料的交互管理,并提供不同用户权限,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直接查看施工模型以及查询相关施工信息,为多参与方协同化资料管理系统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方法中,建筑物中的消防设备运维信息主要来源于纸质的竣工资料,需要用到这些信息时,往往要从海量的纸质图纸和文档中去查找。如果能采用电子化手段有效地组织这些信息,使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有效信息传递到运维期并辅助运维管理工作,那么建筑物的运维效率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引入建筑信息模型和二维码技术,开发基于BIM的消防设备智能管理系统,借助BIM模型库和二维码标识实现了消防设备的电子化集成交付以,并运用智能移动设备辅助建筑物运维期的维护维修管理,为保障所有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高效的手段和系统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Revit的BIM模型和OPC标准开展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的研究。借助OPC智能化数据访问技术和BIM三维模型信息共享的特征,在BIM模型中增加建筑智能化信息,研究基于BIM的智能化信息表达、共享和传递,拓展BIM模型应用范围的同时探索基于BIM三维模型构建建筑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协同设计是实现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的管理支撑,是建筑设计业的发展趋势。为解决工程协同设计中的模型管理问题,对基于BIM的协同设计中的模型管理、用户管理、设计冲突消解、增量模型传输、设计图档管理、用户通讯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对BIM模型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构建起基于网络的工程协同设计环境,将大幅提升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本文总结出的协同设计中的BIM模型管理机制可对国产协同设计管理平台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字化单兵装备功能单一、链路融合缺失、后场指挥平台各自独立的现状,设计实现了数字一体化多功能消防单兵系统装备,将前场功能各异的数字单兵装备进行了功能集成、链路融合和一体化指挥平台设计。阐述了消防员体域网智能架构体系、异构通信链路单元设计与实现、多信息流及多业务单兵一体化模型集成型指挥平台等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明确了数字化消防单兵装备体系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 CAD技术引入建筑行业后, 引发了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革命。当今, BIM技术已经开始引发建筑行业的又一次革命。针对BIM技术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当前BIM技术在国内外的开发研究现状, 并阐述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的结构与构建。最后指出, 信息的共享与转换是BIM技术的核心, 而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平台的构建, 可以使各个专业在图形显示编辑平台上, 利用底层数据库所存储的数据, 进行多部门多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 真正做到协同工作, 实现真正的BIM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消防给排水设计、消防联动系统设计、消防设备过负荷保护为重点,探究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证明,保障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质量,在提高建筑应用安全性,保障人们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在建地铁工程火灾监测预警模式存在的可视化程度低、信息管理烦琐等缺陷,结合BIM 技术,提出一种火灾监测预警可视化管理方式。该方式以BIM 模型为载体,通过运用RevitAPI 二次开发技术,将火灾监测信息按照功能和顺序进行分类整合,在Revit 平台搭建具备可视化预警、数据查看、信息分析及信息共享功能模块的“火情预警平台”,进一步提高监测信息与BIM 模型的交互度,优化火灾监测预警可视化管理水平,提高地铁施工安全系数。以南宁地铁3 号线某车站为实例,分析该方式的实用性。实践表明,该方式能提高火灾监测预警的可视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琼 《山西建筑》2012,38(7):14-15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太原市大型家具卖场的消防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分别将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总平面防火设计、建筑单体防火设计作了论述,为类似建筑消防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传统建筑行业产生重大变革。对比过去建筑项目采用分散的图纸开展工作的习惯,BIM技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采用相互关联的建筑对象信息,能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协同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由于建筑项目具有多专业多部门的特点,各专业分工不可避免地使用不同的BIM软件。然而,目前不同的BIM软件主要采用自身的内部数据格式,不同的数据格式导致建筑项目BIM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数据交互效率低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基于IFC标准的BIM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路线,并自主研发基于IFC的结构模型服务器IFC-SMS与基于IFC的BIM协同平台SJTUBIM,为解决建筑项目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数据交互问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最后,以上海交大日上江村项目为分析案例,验证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永力 《山西建筑》2012,38(29):166-168
从消防泵的选用、防超压、吸水方式、管道布置以及控制等方面对消防泵的设置进行了论述,指出在建筑消防设计上要重视水源和电源及相关配套设备的设计,尤其是消防水泵的设置,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较大幅度的上升.80年代以后,火灾伤亡人数明显下降,但群死群伤火灾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国火灾形势基本稳定.在各级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努力下,推进了消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公安部直属四个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院所和大型消防企业为主体,相关教育科研单位和人员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火灾探测报警与灭火技术、建筑耐火性能和防火技术、火灾模化技术及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城市消防规划与灭火救援、消防标准化、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重点进行了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扑救技术、地下与大空间建筑火灾预防及控制技术、城市火灾与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与控制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在未来五年中,我国将重点开展火灾动力学理论与火灾风险理论、城市区域火灾风险与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估技术、新型消防设施及工程应用技术、消防装备与器材的现代化、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评价与抗火设计技术、人在火场中的行为特征、火灾数据库和消防经济学与性能化消防工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消防接警调度工作不仅需要第一时间获取各类警情关键信息,还需要对信息要素进行分析研判,基于队伍人员、装备、专业能力合理调度救援力量,并将掌握的信息推送至一线救援队伍。从当前消防救援队伍接警调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建立交互式调度指令单,以此为载体,汇聚数据资源,贯通指挥体系,通联联勤力量,实现接警录入、力量调度、信息推送、现场反馈、辅助决策等功能,建立时间线、证据链,为案例回溯复盘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森林灭火力量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短缺、队伍实战能力不足等短板日益凸显.森林灭火实训基地是2016-2025年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明确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森林消防员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实战化训练的重要平台.笔者从分析森林灭火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深入研究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从体系框架、场地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