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推广乙醇汽油,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交通领域占比的重要战略性举措.近年来,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缺乏诸如美国、欧盟、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对生物燃料乙醇提供优先消纳的支持政策,因此整体发展不及预期.本文重点分析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发展燃料乙醇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生物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2006,(4):49-49
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推广使用车用生物燃料乙醇汽油试点评估及编制“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组织召开了生物燃料乙醇汽油试点评估专题论证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6月起,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工作在郑州、哈尔滨等5城市展开。截至目前,试点已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  相似文献   

4.
《云南节能通讯》2006,(7):11-12
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已历时五年,作为我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取得了重大发展。按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目前已圆满完成试点任务。  相似文献   

5.
孟伟  罗宏  吕连宏 《中国能源》2006,28(1):29-34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和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世界各国都在研发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变性燃料乙醇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我国正在试点使用含10%乙醇的乙醇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综合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环境恶化和粮食过剩三大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国际开展政策性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推广使用变性燃料乙醇后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得出推广使用变性燃料乙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推广使用变性燃料乙醇的措施,为在我国顺利推广乙醇汽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国家支持燃料乙醇政策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对推广燃料乙醇出现的不同意见,国家发改委有关官员9月28日明确表态:逐步扩大和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是一项无悔的政策。今后几年乙醇汽油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按10%比例掺烧,燃料乙醇的总产量国家会控制在500万吨到700万吨。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2002,(1):33-33
遵照朱基总理关于燃料乙醇工作的指示精神,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领导小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吉林60万t燃料乙醇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河南、安徽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取得了较快进展,“十五”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专项规划初稿已经基本完成。一、吉  相似文献   

8.
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碳排放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最初被认为是"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并在各国政府以"减排"为目标的相关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近两年却有学者提出,发展生物燃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对碳排放效应的认识发生了转折性分歧。文章基于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碳排放效应,系统综述了其碳排放效应研究历程,结果表明:仅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法对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与化石燃料的生产流程,二者的确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如将它们所带来的土地利用的变化考虑在内,就会产生更大的碳排放;尤其是改变森林、草地等碳储量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回收期。因此,未来制定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发展政策前,有必要将其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考虑在内,以准确认识其综合碳排放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环境、农业等问题将更加突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工转化、扩大出口等多种方式,解决粮食等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问题;要开发燃料乙醇等石油替代产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借鉴国外经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便是国家着力缓解能源、农业、环境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乙醇作为发动机燃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所谓燃料乙醇是指对浓度为95%左右的乙醇经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变性剂使之成为水份小于0.8%,且不可食用的无水乙醇。7…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厨余垃圾的资源环境问题,本文对厨余垃圾转化为燃料乙醇过程,如厌氧发酵法、直接发酵法、分步糖化发酵技术、同步糖化发酵技术、联合生物加工以及固定化细胞技术等工艺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餐厨垃圾制备生物燃料乙醇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