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中和陶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烧成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ZnO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3.0%纳米ZnO,pH为9.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4.0%纳米ZnO、pH为9、陶瓷基釉200 mL.以此釉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使光泽度提高7.14%,烧成温度降低约15℃.  相似文献   

2.
六偏磷酸钠对陶瓷釉料中纳米ZnO分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体系中和陶瓷釉料体系中的分散作用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釉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和釉料始熔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ZnO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3.0%纳米ZnO,pH为9.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4.0%纳米ZnO,pH为9.釉料中含4.0%纳米ZnO的陶瓷制品,光泽度提高5.10%,烧成温度降低约15℃.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SiO2、Al2O3在水中和骨质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SiO2/Al2O3对骨质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了吸光度实验、釉料流变性、烧成温度、疏水性测试手段。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SiO2、Al2O3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均为:0.25%六偏磷酸钠,0.5%纳米粉,pH为10。纳米SiO2/Al2O3在骨质瓷基釉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25%六偏磷酸钠,2%纳米SiO2/Al2O3(按釉料化学组成比混合),pH为10,基釉200mL。以此釉料烧成的骨质瓷制品,烧成温度降低约30℃,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SiO2、Al2O3在水中和骨质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SiO2/Al2O3对骨质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了吸光度实验、釉料流变性、烧成温度、疏水性测试手段。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SiO2、Al2O3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均为:0.25%六偏磷酸钠,0.5%纳米粉,pH为10。纳米SiO2/Al2O3在骨质瓷基釉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25%六偏磷酸钠,2%纳米SiO2/Al2O3(按釉料化学组成比混合),pH为10,基釉200 mL。以此釉料烧成的骨质瓷制品,烧成温度降低约30℃,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声预处理法对纳米SiO2在水中分散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佳的超声条件(超声功率180W,t为30min,θ为35℃);并在此超声条件下得出了分散剂硅烷偶联剂(KH570)与六偏磷酸钠在纳米SiO2悬浮液中的最佳配比,对不同条件下纳米SiO2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KH570与六偏磷酸钠复配与超声波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纳米SiO2有较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含钛高炉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的陶瓷釉料.结果表明,炉渣加入量在33%左右,烧成温度为1200℃时,陶瓷釉料具有较好的光泽度和较高的乳浊性,并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将混合稀土氧化物添加到含银系纳米抗菌剂的陶瓷釉料中,在氧化气氛中1 180℃温度下烧成可制得纳米抗菌建筑卫生陶瓷.本实验研究了添加混合稀土氧化物对釉面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新釉料比不含混合稀土氧化物的纳米抗菌釉料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且釉面质量好.新产品有许多优良特性如:小的粒径尺寸、高效、对人体无毒害等.添加0.5%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后,釉面的白度、硬度、耐磨性、抗热震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将混合稀土氧化物添加到含银系纳米抗菌剂的陶瓷釉料中,在氧化气氛中1180℃温度下经烧成可制得纳米抗菌建筑卫生陶瓷.本实验研究了添加混合稀土氧化物对釉面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新釉料比不含混合稀土氧化物的纳米抗菌釉料具有更强的抗菌效果,且釉面质量良好.添加0.5 wt%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后,釉面的白度、耐磨性、硬度、抗热震性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抗菌陶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并通过往釉料中掺入纳米TiO2的方式制成抗菌、自清洁陶瓷。考察了醋酸量、水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以及TiO2的加入量、掺杂Ag的TiO2的加入量、烧成温度等因素对抗菌、自清洁陶瓷制品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纳米TiO2的最佳方案为:在室温、pH为2—3、反应物体积配比为:钛酸丁酯:无水乙醇:水:冰醋酸=5:20:1:1,实验所制得的纳米TiO2为锐钛矿晶型,晶粒尺寸为11-17nm。制备纳米TiO2抗菌、自清洁低温陶瓷的最佳方案为:烧成温度900℃、m釉料:mTiO2=100:5.34时抗菌效果显著。同时,适当的掺杂一定量的Ag有助于提高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吕志杰  赵军  艾兴 《硅酸盐学报》2007,35(11):1434-1438
纳米相颗粒弥散在陶瓷基体中构成的陶瓷刀具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制备这类复合材料的体的均匀混合.基于此,研究了制备Si3N4基陶瓷刀具材料所用纳米Si3N4粉末分散性与悬浮液pH值、分散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分子量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为得到分散良好、抗团聚的纳米Si3N4悬浮液,用PEG作为分散剂,测定了电位与pH值关系,进行了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Si3N4纳米粉末等电位点在pH=5.5附近,最佳分散条件为PEG相对分子量为4 000,分散剂质量含量为0.5%及分散介质pH值在9.5~10之间.  相似文献   

11.
反应体系组成对纳米SiO_2/PS复合粒子粒径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的苯乙烯原位聚合反应中,反应体系的组成(单体、引发剂、稳定剂及纳米SiO2粒子用量)对纳米SiO2/PS复合粒子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粒子与单体质量比为5%,苯乙烯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及稳定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用量(质量比)的0.15%和1.5%时,制备出的纳米SiO2/PS复合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颗粒之间分散性很好,粒径为0.923μm,分散系数为0.108。  相似文献   

12.
复合包装膜用尼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少量纳米SiO2于己内酰胺单体中进行聚合,制备了SiO2达到纳米级分散的尼龙6(PA6)。对SiO2的分散工艺、PA6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是PA6的有效结晶成核剂和理想的增韧剂;含纳米SiO2的PA6,其球晶微细均匀,冲击韧性显著提高;用于生产PA6复合包装膜时,各项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KH570用量对纳米SiO_2接枝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醇和水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KH570接枝改性纳米SiO(2Nano-SiO2-g-KH570)。采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及亲油化度测试,研究了KH570用量对Nano-SiO2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醇和水混合液为分散介质,KH570可以对Nano-SiO2进行接枝改性;KH570用量对Nano-SiO2-g-KH570的粒径、粒径分布及亲油化度有明显的影响:KH570用量为5%时,Nano-SiO2-g-KH570的粒径最小,为103nm,粒径分布较窄,亲油化度为32%。  相似文献   

14.
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表面包覆的微晶纤维素(MCC)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LA/PBS)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力学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了nano-SiO2对PLA/PBS/M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SiO2包覆在MCC表面后与PLA/PBS熔融共混提高了nano-SiO2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性,改善了MCC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添加5 %(质量分数,下同)MCC的PLA/PBS/MCC复合材料,与同样添加量的PLA/PBS/nano-SiO2-MCC复合材料相比,其储能模量、冲击强度以及结晶度分别提高了13.04 %、11.70 %、71.92 %。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入沉淀相转化和铸膜液光透射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纳米SiO2对PVC/MPC铸膜液扩散性质及膜性能的影响。分析测试了不同配方体系的相分离动力学曲线、膜的性能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VC/MPC共混膜体系中加入纳米SiO2后,PVC/MPC铸膜液体系分相速度加快。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体系中SiO2含量对PVC/MPC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有影响,加入的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2%~4%时,该膜在保持较大的截留率的情况下,水通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膜断面的SEM照片表明,PVC/MPC/SiO2共混膜有更大、更短的指状孔。  相似文献   

16.
氨化聚丙烯增容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红军 《塑料科技》2007,35(8):54-58
利用反应性增容剂氨化聚丙烯(PP-g-NH2)增容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聚丙烯(PP)复合材料。通过扭矩流变仪、熔融指数仪、高级扩展流变仪、红外、热重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对PP-g-NH2增容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g-NH2的加入使复合材料黏度增大;抽提实验、红外和热重分析表明,共混时确实发生了反应,消耗了部分改性纳米粒子(SiO2-g-PGMA)表面的反应性基团,在SiO2-g-PGMA粒子含量为3%,PP-g-NH2含量为10%时,SiO2-g-PGMA上环氧基的反应率为8%;扫描电镜研究表明PP-g-NH2能有效促进纳米粒子的分散。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纳米SiO2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纳米SiO2及其表面处理(分别选用小分子偶联剂KH-560和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对纳米SiO2/CE复合材料热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SEA-171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3.0%时,其CE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比纯CE树脂提高了将近75℃,摩擦系数降低了约25%,磨损率降低了77%。偶联剂的加入增加了纳米SiO2与CE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作用,因而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等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纳米SiO_2界面处理对CE基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纳米SiO2先用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处理,再与偶氮二异丁腈发生接枝反应而锚固上偶氮引发剂,并通过热失重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引发剂在纳米SiO2表面的锚固。利用纳米SiO2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研究了纳米SiO2的含量对CE/纳米SiO2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纳米SiO2复合材料界面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当M–1的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幅56.4%;弯曲强度增幅为44.2%。当M–2的添加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幅为89.0%;弯曲强度增幅为53.8%。经过锚固处理后,纳米SiO2颗粒团聚程度减小,在高分子有机相中的分散更均匀。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丙酮法合成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用三乙胺中和后在乳化过程中原位引入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Wv33、R900、R301)制备二氧化硅/光固化水性聚氨酯(SiO2/UWPU)纳米复合乳液,并进一步通过紫外光固化制备了SiO2/UWPU复合膜。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电子拉力机研究了不同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对UWPU/SiO2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表明表面有机改性的pH值接近中性的硅溶胶(Wv33)较pH为酸性或碱性的硅溶胶在聚氨酯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表明Wv33能有效实现对复合膜的增强,即提高了复合膜的储存模量、拉伸强度和邵A硬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偶联剂KH570,马来酸单十八酯和苯乙烯对气相白炭黑进行接枝改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法(TGA)等手段对改性后白炭黑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配方改性的白炭黑对SBS机械性能的影响,寻求增强SBS的最优配方。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单体成功接枝在白炭黑表面;在白炭黑接枝改性过程中,滴加方式投料比一次投料更有效,马来酸单十八酯和苯乙烯的最佳单体摩尔比例为5:8;不同总单体浓度改性的白炭黑,对SBS性能增强不同,总单体浓度达15%时,增强效果最好。改性白炭黑的用量对增强效果有很大影响,在白炭黑添加量为SBS质量分数的15%时,材料达到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