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常见预制桩包抱钢管桩、锥形桩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而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用于建筑施工中较多,预制桩的施工方法有静力沉桩、锤击沉桩和振动沉桩等。在此从桩类型、打桩机械、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锤击沉桩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开口钢管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钢管桩轴向受荷承载力机理,从钢管桩的桩土特性、入岩深度、桩土恢复系数及沉桩工艺分析了开口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在特定桩型、桩径情况下,桩的入岩深度及闭塞效应是影响桩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可通过改进沉桩工艺加深钢管桩入岩深度以提高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共27根试件进行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发现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较低且为脆性破坏,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表现出较高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对桩心配筋桩、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分析,将桩心配筋桩受荷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将钢管+桩心配筋桩和钢管+H型钢桩分为试件咬合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强化阶段。钢管+桩心配筋桩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可用钢管混凝土桩极限抗弯承载力乘以1.2的提高系数计算。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力耦合作用下能源群桩和单桩连续72 h放热工况以及间歇运行工况的传热和力学响应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二者连续运行工况下的桩身温度、桩身应力、附加温度荷载、桩身截面位移、桩侧阻力以及间歇运行工况下的出口水温、桩心温度和桩顶位移。结果表明:虽埋管出口水温相近,但群桩与单桩的桩身温度差异较大,进而会引起桩身截面位移以及桩身应力等一系列能源桩力学响应不同;对能源桩施加结构荷载和温度荷载后,单桩的桩身应力大于群桩中各桩的桩身应力,并在桩身中下部达到峰值,附加温度应力在桩身主体段几乎相等;桩基出现整体沉降,但随着加热的进行出现了桩顶向上移动、桩底向下伸长的趋势;侧摩阻力沿桩深方向不断增大,在桩底处达到最大值;间歇运行工况下,能源桩出口水温、桩心温度以及桩顶位移出现明显的波动,呈现出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夯扩桩基础,对钢筋混凝土夯扩桩受水平荷载作用时的性状开展深入的研究,分析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以及位移的主要因素——桩长、桩径、竖向荷载、桩底扩大头、桩身抗弯刚度、桩身截面积、桩顶形式等;在对单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群桩受水平荷载作用时的性状及影响因素——桩距、桩数、桩长、桩径、土体模量、扩大头。发现桩径和扩大头对夯扩桩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桩距和桩数对位移场群桩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区扩底桩群桩抗拔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某工程的单桩、2根群桩和3根群桩的扩底桩静载抗拔试验结果,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扩底桩的群桩效应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程的群桩抗拔条件下,单桩、2根群桩、3根群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无明显差异,群桩效应不明显;单桩、2根群桩、3根群桩恒载过程中的桩顶上拔位移变化均很小,且在后期趋于稳定,软土地区用于抗拔的扩底钻孔桩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影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桩土模量比、置换率、桩周土性质、桩距、桩长、桩密实度、荷载水平、桩内加筋、深度、桩间土固结时间、桩数、垫层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表明,桩士应力比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此结果可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及施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筱博 《江西建材》2024,(2):168-170
文中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分析群桩的桩土沉降、负摩阻力以及桩身轴力。结果表明,群桩的极限荷载承载力为45 kN,所有桩的桩周土沉降量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当距桩顶深度小于20 m时,中心桩的桩周土沉降最小;当距桩顶深度大于20 m时,中心桩的桩周土沉降最大。浸水后的角桩、边桩和中心桩的摩阻力分别比浸水前高40%、38%、33%。浸水前,桩身轴力随着桩顶深度的增加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浸水后,桩身轴力随着桩顶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距桩顶最远处,浸水后角桩、边桩和中心桩的桩身轴力均高于浸水前的桩身轴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双桩、三桩沉桩情况下后沉桩对先沉桩上浮的影响,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桩侧摩擦力、桩侧挤压力、桩端阻力、桩周土超孔隙压力,分析过程关联邻桩上浮和桩基承载力问题,得到了在二元地层中沉入三桩时的桩上浮结果,使用有限元法模拟静载试验,表明桩的上浮类型主要是下部硬土在后沉桩的强迫变形下托顶先沉桩,此情况下的桩基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超长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桩数的增加、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加、以及桩径的增大都使得群桩效应系数减小,但它们各自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当桩数超过10×10后,桩数的变化对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非常微小;对于超长桩,一般要求桩间距达到10D左右可不计群桩效应的影响;桩长L<50D时,衰减较快,当桩长L>50D时,衰减较慢。最后通过进行8组超长群桩(1、2、4、9桩多种桩群和多种桩距、桩径)的大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验证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可为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