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嵌入式GENE8310开发平台上进行多媒体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文中在掌握了Intel ECX规范的定义、发展和应用基础上,构建了GENE8310开发平台,运用软件解决了3个问题.一是摄像头的监控,包括远程控制、摄像信息的存储和远程传输;二是声音的控制,包括声音的录制、远程传送和播放;三是多媒体的管理.设计的开发平台能够实现与计算机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的通信,系统除了能够实现无人区的视频监控,还能够实现语音信息的远程传送,从而实现广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详细阐述了一种用于导引头地面测试的嵌入式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测试需求的抽象,完成了测试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参数显示等测试适配接口的设计.硬件电路采用ARM9和FPGA的双核心控制器结构,软件采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并在应用程序中采用多线程的设计方法.实践表明,本测试平台具有接口丰富...  相似文献   

3.
基于MPC8260嵌入式通信开发平台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中介绍基于POWERPC内核的嵌入式芯片MPC82600,以及MPC8260嵌入式开发平台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陈妍妍 《电器评介》2014,(6):194-194
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嵌入式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嵌入式技术的不断成熟也带给了多媒体开发新的应用空间。对于多媒体开发而言基础开发平台是关键性组成,基于嵌入式技术对多媒体开发平台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从技术层面规范变电站内地线管理,设计出一种基于无线身份识别的地线管理系统。通过在每套地线上安装一个无线身份识别装置,地线柜内位置槽附近安装与无线身份识别装置连接的针式插座,系统可有效识别地线是否放置在柜内正确位置,从而实现对地线的实时管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力系统监控的需要,设计了具有无功补偿和电能质量分析功能的变压器监控装置.该装置基于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MCU+DSP)双处理器嵌入式平台,平台采用MCF5272微处理器为系统主处理器,DSP采用ADSP-BF527处理器.变压器监控器硬件包括嵌入式平台核心单元、变压器监控器功能扩展板和人机接口模块3个部分.MCU软件采用μCLinux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关联、通信和人机接口等低速功能.DSP完成实时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和变压器监控任务.双处理器的分工处理机制可满足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和自适应人工神经网络等复杂算法的要求.变压器监控器验证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装置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集成在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标签中的嵌入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采用双振荡器结构,利用标准时钟对受温度影响的时钟形成的信号进行采样并计数,根据计数值与温度的线性关系获得温度的测量值。振荡器采用对称结构,消除了由于工艺影响造成的线性度的偏离。提出的温度传感器部分电路面积102.0μm×19.8μm,采用TSMC 0.18μm Mix-signal/RF CMOS工艺进行流片,测试结果显示,在工作电压1.0 V时,电路最大功耗为1.32μW,在?40℃~+55℃温度范围内,测量误差不超过2℃。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人体身份及动作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分辨率红外阵列传感器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出人的身份和跌倒、坐下以及行走动作。本文使用的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VGGNet搭建的,由输入层、5层卷积层、3层池化层、1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构成,自动提取红外热图像中的信息特征,对身份及动作进行分类,在良好的隐私保护下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提取特征。经过实验测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识别动作平均准确率为93.3%,其中行走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坐下识别准确率为90%,跌倒识别准确率为90%,身份识别准确率为96.7%。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日趋明朗,政府在努力推动产业朝阳发展的同时,需将动力电池安全与末端治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对每个动力电池标记唯一的识别码,在车联网终端系统上加装动力电池射频卡阅读器,使动力电池通过无线信息网络连接到动力电池安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在平台内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动力电池状态监控、动力电池行驶记录定位检测,有利于落实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高动力电池使用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及完善废旧电池回收渠道、推动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制度,并且从生产标记、出厂跟进和对号回收实现动力电池闭合循环,使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环境友好型绿色汽车。  相似文献   

10.
中 国 EIP 产 业 现 状 剖 析步入后PC时代,嵌入式系统将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美国著名未来科学家尼葛诺曾预言,四五年后EIP(EmbeddedIntelligent Platform)将是PC和Internet之后的最伟大发明。作为现代计算机技术两大分支之一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已经渗透到每个人身边,成为继PC机之  相似文献   

11.
嵌入式系统的平台化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在广度和深度飞速发展,传统小作坊式的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开发要求,基于平台化的开发方式是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嵌入式平台化开发的硬件平台化和软件平台化的核心内容、平台化开发过程的步骤、以及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处理软件研发和硬件研发的几种主要关系模式:串行的瀑布模式,并行的V模式,基于硬件抽象层和操作系统移植层的改进并行模式,并对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给予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微机继电保护向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的趋势,在采用工业数控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并成功地开发了基于嵌入式多芯片模组的高性能通用微机保护平台。该平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中央处理多芯片模组MCM2812为核心,MCM2812是以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内核,集成了多种大容量存储器、译码器、时钟日历、网络通信和电源管理等功能元件;该平台还嵌入了控制器局域网(CAN)和以太网(Ethernet)通信模组,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功能,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抗干扰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M平台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通信管理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变电站内的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的多样性带来了如何实现互操作的现实问题,而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不可能短期内实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变电站通信网络中采用通信管理机。通过通信管理机,可以实现低速的串行总线、现场总线网络和高速以太网之间的互联,构建出高速、可靠、开放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基于ARM平台采用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一种具有多种通信接口,能实现异种网络互联的通信管理机,简述了通信管理机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势,详细介绍了该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入式硬件平台的馈线自动化远方终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式硬件平台的设计以硬件模块化设计和灵活组态技术为基础以减少硬件成本和缩短开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可灵活配置的FTU(Feeder Terminal Unit)硬件平台设计方案,该平台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工业芯片组RCM2110、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双口RAM等硬件组成,不仅在硬件结构上可以重新配置,而且构成其软件系统的监控软件、保护功能、通信模块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都可以灵活配置,增强了装置的性能,更好地适应配电复杂多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使用的装置均采用嵌入式软硬件平台架构,经过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试点,智能变电站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针对智能变电站嵌入式平台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测试嵌入式平台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基于实际的软硬件平台,针对内部通信特点,定制测试用例驱动,能够模拟极端情况下各个板卡间协调工作和运行的可靠性,实现软件平台任务调度、时间和内存管理、中断和边界等功能及性能的自动测试和分析。通过该嵌入式平台测试系统,能够快速模拟装置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状态和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从而保证智能变电站相关产品的稳定性。该测试系统已经在智能变电站软硬件平台的研发测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bus协议的ARM嵌入式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电厂自动化应用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监测系统需求,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设计开发了基于Mod-bus协议的ARM嵌入式监测平台,实现了ASCII和RTU 2种通信模式的串口ModlDUS协议主站,以满足与各串口Modbus协议从站设备的通信.嵌入式监测平台除了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还提供了数据采集接口、多种网络通信接口和人机交互接口等功能.通过对该平台的严格测试,所提供的串口Mod-bus协议主站服务程序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可视化编程在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中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可视化嵌入式应用开发平台。在本平台中通过图形化编程来开发应用程序,使应用开发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编写代码中解脱出来,从而专注于业务逻辑的研究。同时本平台具有通用性,不限定硬件平台,不限定应用程序类型,可灵活的扩展其支持的硬件平台和元件库,从而可支持在各种硬件平台上开发各种业务类型的应用程序。最后通过一个过流保护应用实例来说明本平台开发嵌入式应用程序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