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地浸采铀生产现状,提出了二维码识别技术在地浸采铀矿山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探讨了其在信息覆盖、专人管控、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优势。现场应用表明,二维码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地浸采铀矿山的设备管理效率,增强设备信息共享能力,使其网络化功能更加实用。该技术为地浸采铀矿山设备出入库、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工作带来了便捷,同时在消防应急管理、安全隐患整改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毛鑫磊 《铀矿冶》2024,(2):80-83
地浸采铀矿山洗井工艺是提高钻孔水量的重要手段,但洗井废水中的大量泥砂等杂质导致袋式过滤器及吸附塔塔压升高,间接影响了生产进度。运用离心力作用原理,研制了一种地浸采铀矿山洗井废水除砂装置,并在某地浸采铀矿山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可降低袋式过滤器压力及吸附塔塔压,减少过滤袋更换频次,提升吸附水量,增加产能。该洗井废水除砂装置在地浸采铀矿山钻孔洗井工艺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某CO_2和O_2地浸采铀矿山在建设环境友好型铀矿山过程中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应用情况,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地下水无污染循环技术、溶浸范围的控制技术和工艺废水的减量化技术(沉淀母液的循环利用技术、转型废水的反渗透减容技术)。通过工业性试验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面放射性污染及氡及其子体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使CO_2和O_2地浸采铀工艺成为了绿色、环保安全的铀矿采冶技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地浸采铀矿山监测井水样采集方法存在的不足;指出现行规范中地下水样品采集方法在地浸采铀矿山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浸采铀过程产生的地下水污染物的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合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样品采集技术。  相似文献   

5.
地浸采铀是我国天然铀生产的主要工艺,生产过程中向含矿含水层中注入了一定量的化学试剂,矿床终采后的残余溶液不可避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存在严重环境隐患,因此,地浸终采后开展地下水修复十分必要。针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存在的若干问题,总结了我国地浸采铀矿山终采区地下水源项特征,对比了酸法地浸和中性地浸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水平,调研了国外地浸矿山地下水修复目标值,提出了我国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方法,探讨了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主流工艺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外地浸矿山地下水修复周期,讨论了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的时机。基于地浸采铀地下水修复涉及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地浸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DNB和SRB治理地浸采铀矿山污染地下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述了地浸采铀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地浸采铀矿山退役井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强调了治理地浸采铀矿山退役井场污染地下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别介绍DNB和SRB治理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原理、影响因素等的基础上,综述了用DNB和SRB分别处理矿山废水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针对地浸采铀退役井场污染地下水成分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采用反硝化细菌(DN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联合治理地浸采铀矿山退役井场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地浸铀矿山实际生产出发,以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某地浸矿山为研究对象,对生产数据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系统采用B/S架构,通过Java语言和J2EE架构,实现了Web程序的开发。利用MVC设计模式,搭建了网站整体架构,建立了涵盖化验室、水冶厂、井场和生产科的生产数据信息系统。系统通过浏览器打开,具有数据查询、数据填报、汇总统计、导出报表等功能。系统测试表明系统各模块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作为地浸铀矿山第一套基于Web的生产数据信息系统,经过现场一年多的运行考核,已经完全实现生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矿山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铀矿冶》2021,(2)
对ISL采铀的环境影响认识不足,研究投入不够;再加上地下水修复技术成熟度低、治理周期长、修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等因素,为开展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了消除或缓解ISL采铀对饮用水源或邻近地下水的潜在影响,一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并针对不同的地浸工艺和地质环境条件,分别采取自然衰减、抽水处理回注、生物修复等地下水修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笔者对部分国外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中国地浸铀矿山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Highland铀矿是西方国家最大的铀地浸矿山之一,采用典型的美国碱法地浸工艺,即以CO2和O2配制溶浸剂进行浸出。介绍了Highland铀矿采用的井场设计与建设、环境评价与监测、生产操作和地下水复原等方法,以及Highland铀矿的地质概况。美国Highland铀矿碱法地浸采铀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地浸采铀的历史,SmithRanch铀矿碱法地浸采铀工艺流程及参数,地浸过程中井场、吸附、淋洗、沉淀、过滤与干燥、自动化仪控、辐射防护、安全与环保等技术与设施。  相似文献   

11.
地浸采铀中几个重要因素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砂岩铀矿地浸开采经济评价系统软件,通过敏感性分析,重点探讨了平米铀量大小、井场抽注液钻孔间距、浸出液提升方式、矿山生产规模对地浸采铀技术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铀矿冶》2021,(2)
以某地浸铀矿山为例,应用地浸开采资源储量四维动态评价系统(RDS系统)构建了三维矿体模型,模拟了在矿床详查、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矿体的变化过程,并对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分析了保有资源量变化的原因;开展了过滤器可视化快速识别布置,确定了过滤器放置位置和长度;并对抽注单元铀浓度进行测算,得到了边界铀浓度、边际铀浓度和经济铀浓度等技术经济指标。现场应用表明,RDS系统为地浸铀矿山的数字化建设和生产设计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和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地浸采铀具有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环境友好等优点,其占世界天然铀总产量的份额逐渐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铀资源状况与天然铀生产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叙述了铀矿山的酸法地浸生产工艺。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铀生产国,地浸矿山是其天然铀的主要来源。国内在6个省份已探明50多个铀矿床,可地浸铀资源占世界总量的89%。18个地浸矿山正在开采,2012年总产铀量达到20900t。  相似文献   

14.
张天红  姜彭  张超  李马  刘晨  吕苏环 《现代矿业》2018,34(9):177-179
针对深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T 2050.2-2016)的要求,提出了从采场检测到远程控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矿山井下采场、穿脉道等区域的安全检测难点,提出了基于无线技术的检测思路,理论分析可行、实践应用前景较好。通过采用基于矿山物联网异构技术条件下的无线传感检测技术思路,构建了深部矿山一体化安全管理及控制平台体系,可有效满足深部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需求,推进智慧矿山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徐乐昌 《铀矿冶》2006,25(3):165-165
2006年5月18日至6月3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金原铀业公司组成9人代表团赴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进行铀矿开采环境保护技术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生产、环境、产品三要素的关系;矿山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矿废物的再利用;地浸矿床地下水与地表污染特征、监测及防治措施;地浸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及自然净化;地浸及其地下水污染模拟技术与方法;地浸采铀单元顺序规划与井网布置。乌克兰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进行地浸采铀的试验、建设与生产,先后建立了3座地浸铀矿山,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全部关闭:其中2座因…  相似文献   

16.
地浸采铀是当前砂岩型铀矿开采最主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铀矿开采其生产能力、浸采率、开采成本是地浸采铀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提高浸出效率、降低成本,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过滤器、酸度、抽液量对铀浸出效能的优化研究与应用。研究表明将过滤器长度控制在4~6m能保证其处于高效工作状态,过滤器上段与品位相对较高的富矿段对接有助于铀浸采率的提升。将溶浸液酸度控制在15g/L左右可提高铀浸出效率和浸出液铀浓度。将抽液量(单宽)维持在0.75m2/h~1.0m2/h,能使采区保持较高的铀生产能力和较低的浸出液量。通过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优化后的浸出液峰值铀浓度由优化前的28.89mg/L提升至59.72mg/L。采区投运的前两年,铀浸出率由47.20%提升到60.99%,浸出液平均铀浓度由17.43mg/L提升至32.63mg/L,吨铀耗酸减少15.26%,吨铀耗电减少46.51%。从而实现了地浸采铀技术的高效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50年时间里,我国铀矿开采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目前逐步起到在铀矿采冶领域领跑的作用。文中系统梳理了铀矿常规开采、堆浸、原地爆破浸出及地浸等采铀技术,并评述了其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目前铀矿开采的主流技术-地浸采铀技术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铀矿植物、土壤及地下水微生物等生态修复技术。铀矿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铀矿地下水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选育耐重金属离子及耐低酸微生物菌群是铀矿地下水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浸采铀过程中,矿山通过总抽液量大于总注液量0.3%控制溶液向采区外围渗流弥散。从地下水运移特征入手,根据渗流理论提出了地浸采铀井场溶液向外渗流总量的计算方法和研究思路,模拟计算采区溶液向外渗流总量为采区内渗入与渗出边界水位差造成的总渗流量。研究表明,地浸采铀矿山在生产运行时,只要控制排至蒸发池的溶液总量略大于溶液向外渗流总量,就可有效保持溶液总量稳定,减少浸出剂的浪费,提高地浸采铀效率。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介绍美国地浸铀矿山钻孔结构和承压能力试验、过滤器形式和使用、注浆方式和设备、套管性能和连接、井场浸出结束点和溶浸范围控制等技术和工艺的特点。美国地浸铀矿山采用氧气和碱法浸出工艺,所开发的钻孔施工和成井工艺以及井场运行操作针对性强,技术先进。所介绍的技术和工艺大都未在国内应用,对我国地浸采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温吉利 《铀矿冶》2017,(2):84-87
地浸采铀抽注液流量的比例直接影响采铀成本,控制着铀矿开采区域的环境污染范围及程度。本文对冻结技术应用于地浸采铀领域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冻结技术可以使地浸采铀过程不受抽注液流量比例的限制,减小环境污染,并对冻结技术在地浸采铀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