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
中国学生在英语朗读和口语表达时,存在"洋腔洋调"现象。其中产生"洋调"的问题是因为将汉语声调迁移到英语语调中造成的。因此,英语教师要掌握英汉语调系统在所属类别、调值调型、节奏、重音、音渡五个方面的差异,挖掘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干扰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改进英语语调学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6)
<正>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教学中应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一、讲解背景,加深理解理解古诗要与诗人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的联系,这些诗作大部分是诗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所以大部分诗词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正>语调是说话时声调高低的变化。英语的语调很难掌握,尤其是对我国学生。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最大困难,不在元音和辅音上,而在语调上。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与我们的母语—汉语语调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大多数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已基本上掌握了汉语口语,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习惯。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是形成一种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小学古诗时不仅要对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的了解,还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要注重对古诗意境的体味,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我以《清明》这首诗为例,谈谈我在古诗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情境教育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学好古诗的前提。如何将学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3)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这是很多学习者对阿拉伯语的看法,其有"天书"的美称。但与此同时阿拉伯语本身散发出的独特发音魅力又是让人望而却步。众所周知,很多人认为在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才是最难学的语言,其实不然。本文主要针对阿拉伯语与汉语的声调、语调以及重音等方面的比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
明末学者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简称《选脉》),共60卷,选诗2 400余首,是唐诗学史上重要的选本之一,也是唐诗学史上部头最大、最为厚重的唐诗选本。该书分体选诗、论诗,讨论诸体均有创见,尤其是五言古诗一体,所选最多(共13卷),分量最重,所论最有新意。周珽认为,在初盛唐时,五言古诗已经发展至全盛阶段,盛唐至中唐时美才辈出,群星璀璨,至晚唐方走向衰落,其他诗体大体上也符合这一规律。《选脉》着重讨论了五言古诗在"四唐"的转换规律,肯定唐代五言古诗是对汉魏六朝古诗的发展,对盛唐偏于描写"山水田园"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较为欣赏;对以写边塞风物与战争见长的高适、岑参等人的诗作,亦予以较高评价;对李白、杜甫的五古,则予以高度赞扬,且李杜并重,并无偏颇。周珽论诗,以儒家"怨而不怒"说为指归,这与周氏家族的身世、学养、明末动荡的时代环境有关,但《选脉》以儒家思想论诗,却并不迂腐,而是平正通达而深刻,得"守正出新"之道。周珽论唐代五古艺术,注重发掘其新贡献,如论杜诗,在赞扬其质朴的基础上,突出其"大悲壮""大瑰丽""大宛转流利"等特点,对唐代五古"淡而有味"的风格,也有精当的分析。《选脉》融合了历代唐诗学者的思想精华,特别是能取明人高棅及"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所长而去其所短,平正通达,其学术贡献应高于《唐诗镜》《唐诗归》等明末大型唐诗选本,值得进一步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正>一、如果白居易生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最尖锐的新闻记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大都耳熟能详,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这首诗也受到了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扬,曾戏谑"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的他,在阅读此诗后大为惊奇,改为"有如此句,居又何难?"。白居易的一生与很多唐代诗人相比,能称得上是十分顺利幸运的。何为顺利?他在二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与数次落榜、怀才不遇的杜甫相比,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或许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7)
王维诗中有自然之美,其原因在于:第一,诗人从"常境"中选择意象、语言和场景。第二,诗人在运用典故、景物布局和展现事物变化过程这几方面更自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2):93-95
在其优秀的"微贱的田园生活"诗歌作品中,华兹华斯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穷人形象。他把这些穷人放置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乡村,经受着因为战争、饥荒、疾病、被遗弃等不同原因造成的生活困境,并普遍地表现出躁动的情绪。诗人在诗作中借助气候的变化来渲染穷人的躁动情绪,通过地理特征来助推穷人一步步走向更加艰难的生活困境,这不仅是诗人塑造穷人形象和突出主题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诗人独特的地理观察视角和地理基因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4)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