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最大功率追踪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灰色理论,利用动态GM(1,1)模型进行预测,当预测达到最大功率点附近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计算出最大功率点,并给出其与实际最大功率点的相对误差,以及不同风速下相对误差的变化趋势.使用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能很好地跟踪风力发电机输出最大功率点,具有风能利用效率高和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3.
风力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的一种,近年来发展迅猛,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由于诸多优点将是未来风电发展的趋势。论述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利用实际的风速,对该系统及基于爬山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效率、快速跟踪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MRAC风电系统的MPPT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多干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MRAC)方法对变速风力发电机在风速变化条件下进行控制,使风力机获得最大风能,实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设计了一套基于TMS320LF2407A和TMS320VC33双DSP的风力发电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策略比传统PID控制器能更有效地减少振荡,较快地达到稳态,提高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很好地实现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5.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风力机运行特性及其最佳运行原理,深入探讨了风力机功率调节方式,论述了时变非线性风力发电系统的具有鲁棒性的非线性控制和智能控制的方法,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能有效地解决分布式发电的接入问题,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太阳能作为最具有利用价值的清洁能源之一,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通过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开发出了适用于工程计算的光伏电池模型,基于扰动观察法建立了最大功率跟踪模型,结合空间矢量调制(SVPWM)算法设计出了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环控制结构的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完整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反映三相光伏并网系统运行特性,为微电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光伏系统的重要组成及各部分系统研究,其中包括太阳能电池组的研究,最大功率点跟踪分析,DC-DC电路的研究,单片机系统的研究,电压电流检测系统和显示电路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8.
一种改进干扰观察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经典干扰观察法用于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时会导致功率损耗这一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的干扰观察法,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干扰观察法可以精确地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并且不会造成功率损失,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风轮机的风能转换及空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管概念,分析不考虑风轮机叶片旋转等因素时理想情况下风轮机的功率输出及最大风能利用系数.从角动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分析考虑风轮机叶片旋转及由此产生的旋转尾波情况下水平轴风轮机的功率输出.借助于飞机机翼升力概念及叶片元理论,分析水平轴风轮机叶片元的空气动力,指出了风轮机叶片空气动力分析与飞机机翼空气动力分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着重于光伏电源并网控制的研究,介绍了光伏电池模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及电压电流双环解耦控制,并建立了光伏电源并网模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能满足并网要求.  相似文献   

11.
风电系统最大功率捕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异步连接的交互式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从风能系统中识别和提取最大功率.已应用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实现了风能控制系统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所提出的风能控制系统的模糊逻辑控制器的性能,采用真实气象数据进行了测试,它的鲁棒性和有效性由控制器仿真结果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2.
风电与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系统发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分析了采用大型风电场与燃气轮机组成的互补发电系统的总电力输出特性.基于互补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互补系统发电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在新疆达坂城采集的风速数据和风电场整体功率曲线模型,计算了这个风电场的总发电量和容量系数等参数.依据互补发电系统燃气轮机的运行规划和燃气轮机部分负荷效率曲线,计算了燃气轮机的总发电量、天然气消耗量和容量系数等参数.根据互补发电系统的互补特性,计算了整个互补系统的总发电量和容量系数等特性参数.分析了风电场的不同风能资源特性对整个互补发电系统的影响,为在新疆地区实现这种互补发电系统提供经济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详细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换器模型,该系统由永磁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组、高功率因数整流器、全功率逆变器、滤波电路等组成,用直流电动机的端电压随时间变换引起的电机转速变化来模拟工程现场的风速变化,利用saber软件建立了整个仿真系统,并分析了整个系统中变换器的控制方式,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不同风速下稳定运行,系统输出的电压近似正弦,谐波含量小,电能质量较高,同时也证明了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综合能源系统通过综合利用风电和光伏发电,提升间歇性能源发电的能力和效率,可实现多种能源合理高效利用,然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间歇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为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针对含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系统,研究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完整的风力和光伏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结构图,采用特征根分析和时域仿真法,分别研究了不同风电和光伏消纳工况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包括风光单独接入、不同的风光并网接入点、不同的风光互补容量配比等。以IEEE 4机2区电力系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说明并验证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风光接入点和容量配比,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风力发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力发电具有公认的环保优势,但风力发电工程对局部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等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体现在风轮机的视觉污染(或自然景观问题)、噪音、鸟类安全及电磁干扰等方面.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比单台风轮机对环境更大.风电场建成后再来消除或减轻不良影响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在风电场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风力发电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将其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对风力发电系统性能进行监测,风场作为风力发电模拟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有必要对其模型进行研究.采用由基本风、阵风、渐变风和随机风4部分组合的风速数学模型,且每部分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建模,再利用LabVIEW语言对每部分及整个组合风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经验证,该方法能够为实验室风力发电模拟系统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较好地反映自然风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 1种变速变距风力发电机的滑模变结构鲁棒控制方案 ,所设计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不但可以控制风轮转速使之从风中获得最大功率 ,还可以控制桨距角调节的速度 ,进而通过桨距调节使输出功率平稳 ,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了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风力涡轮机的工作原理及风电控制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双馈感应电机为对象的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为克服大风扰动对风电机组有功功率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融合最大功率追踪算法和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的控制策略,以提高功率控制的平稳性.以某风场1.5 MW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为参照,搭建机组的Matlab仿真模型,对不同风速扰动下的机组功率控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速度模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能实现最大风能追踪,首先建立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三阶数学模型,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转子励磁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在最大风能追踪的过程中,采用速度模式控制的系统动态特性优于采用电流模式控制的动态特性,并给出了状态空间解释.最后给出了仿真波形,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滑模控制的风机最大风能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最大风能追踪方法.建立了风机控制系统,并且基于滑模控制原理建立了滑动平面,设计了滑模控制率,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表明,实际电磁转矩能较快地跟踪期望值,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所建立的滑模控制系统不依赖于风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实现了最大风能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