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界首市城市空间演化历史过程,揭示了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并根据界首市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采用“重心偏移,轴向拓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认为城市空间的生长及变化是一典型的空间自组织过程.在C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能够反映自组织特性的适应性机制及宏观控制机制,构建了一个城市空间演化仿真的适应性CA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西安1992年至1995年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进行重建,并对西安1995年后的城市空间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对传统CA模型很少涉及的城市空心化现象实现了较好模拟.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大区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以区域视角和城市发展潜力两方面重新定位任丘,寻找其核心战略资源、明确发展方式、提出发展策略;明确未来任丘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并给予重点区域和村镇发展指引和交通、生态等支撑;提出重大行动计划,指导任丘城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城市空间研究数字化主要集中在3s技术即GIS、GPS、RS上面,侧重于研究城市空间的静态成分,较少涉及城市空间的历史数据以及历史数据与现在数据的关系研究.试图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城市空间演化研究中引入时空数据库的部分概念,并且把Oracle Spatial作为实际运用的数据库平台.  相似文献   

7.
城市消费空间的场景化趋势已逐渐与城市历史空间形成链接,场景成为大众找寻过去生活痕迹和历史记忆的一种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如今大众对历史空间的消费已成为普遍的潮流,历史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商品价值驱使城市消费空间将其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从而达到其盈利的目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城市消费空间场景化也是一种对城市历史空间进行复兴的方式。以我国购物中心为例,场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路径出发,一个是偏向物质空间,涉及到老商圈更新和老建筑活化;另一个是偏向历史活动、文化传统等形成的非物质空间,涉及到传统生活场景的复兴和纪念性场景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研究并最终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有效途径 ,模型化的定量分析是城市空间分析的良好工具 .以居住空间为切入口 ,探讨了模型技术在居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与演进预测中的应用 ,建立了居住空间分布区位预测、居住空间规模分布、居民个体居住空间选择等模型 .  相似文献   

9.
从银川平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入手,论述了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格局下的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演进规律.通过以自组织过程分析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形成,得出了银川平原空间网络演进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预测了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未来状态,并从技术层面指出该种方法在区域规划与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济南作为跨省际的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重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本文从分析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人手,提出了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创新模式——构建济南都市圈的发展设想,进而对作为都市圈核心发展区域的济南都市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济南作为跨省际的区域中心城市,迫切需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重构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本文从分析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走向区域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创新模式--构建济南都市圈的发展设想,进而对作为都市圈核心发展区域的济南都市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带来的当今城市形象的雷同,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历史发展轴空间形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析,发现其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日益丧失.具体针对各历史景点及节点遭到的破坏、城市空间尺度的混乱、传统街坊空间的断裂以及发展轴空间景观单调的问题,提出了“街道的步行化”、“街廓的室内化”、“街坊的网络化”及“文脉的意象化”四个城市设计策略来强化具有历史文脉及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目的是希望能在全球性城市面貌大趋同的潮流中为保持地方个性做出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强度是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揭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用地地块、规则网格和建筑斑块3个空间尺度上,使用ArcGIS提取地表温度(LST)与建设强度指标,利用SPSS分析其相关性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地地块尺度上,LST与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底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规则网格尺度序列上,LST与建设强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网格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840 m网格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LST与绿化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建筑斑块的尺度上,LST与建筑层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建筑面积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强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与演变,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强度指标并非都与LS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热岛除受建设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区域气候、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交通方式以及建筑材质与色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模式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城市边缘区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人手,根据城市用地扩展,结合城市边缘区的特点,提出边缘区空间扩展三种模式,并通过合肥市城市边缘区的变化分析,阐明城市边缘空间扩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泉州中山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分析影响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为探索公园存在的问题及居民对公园的使用需求,为提高居民游憩满意度提高参考。由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教育程度、游览频率、自然风光、安全感、场地平整、景观美观度等8个因素对整体满意度有显著相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自然风光和安全感为具有游憩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建议通过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植物景观特色实现自然风光的优化;通过规范园内的管理,提高居民使用安全感和心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生物净化低温(5~6℃)高铁锰地下水,采用水厂实地滤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接种成熟滤料、采用变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上清液回流的方式实现了低温生物除铁锰工艺的快速启动,滤柱达到设计滤速6 m/h,启动时间仅为2个月.滤柱稳定运行的理想运行参数为:滤速4~7 m/h、反冲洗周期24~36 h、反冲洗强度10~12 L/(s·m2)、反冲洗时间4~5 min.沿程分析发现,铁主要在滤层的0~400 mm处去除,锰主要在400~900 mm去除,除锰带出现先下移再上移的现象,5.0~6.0 m/h滤速的最佳滤层厚度为1 200~1 300 mm.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是缓解当今水资源危机的战略思想和必然要求.建设城市绿色集雨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文章阐述了国内外集雨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济南市集雨利用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了济南市构建绿色集雨系统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银川城市空间结构能够良性发展提供依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银川市从1980年以来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与经济及城市规划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影响因素与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对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提出了银川城市空间今后重点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