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三种有限元模型和实验的方法分析了两端固支管道各阶固有频率,选择其中一个较好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管道在高温下的振动特性.提出了管道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在常温下进行振动特性分析,而且更应该注意对管道在工作温度下的振动特性分析,最终为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管线钢全位置焊接过程的稳定及良好的焊接质量,采用IGBT逆变式弧焊机对基于视觉感知管道环焊机器人系统的焊接电源进行了配置,并利用开发的管道环焊机器人对管线钢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研制出一套可行的焊接工艺参数及控制参数.实验结果证明,实际焊接时管道环焊机器人的焊接参数稳定,焊枪能够准确地跟踪焊缝,并自动完成全方位焊接.焊缝的质量完全满足管线钢焊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铁  吴骄任  蔡蒂  吴凌峰 《机械传动》2021,45(11):34-40
为了实现四足机器人沿着管道内壁进行连续的周向运动,对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规划.建立管道坐标系和机器人的位置、姿态方程,规划了一种包含足姿调整、机身旋转和机身平移的周向运动.为保证周向运动的连续性,对运动过程中位姿的角度、方向、位移进行规划,并通过足端运动实现周向运动位姿的规划.利用Matlab计算得到的周向运动关节角度曲线,对机器人样机进行爬壁实验.实验结果和滚转角分析验证了周向运动位姿规划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锈钢进样钢瓶两端进样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时不同进样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进样钢瓶带不锈钢软管一端向下进样是最佳进样方法,所得数据精密度较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管道在扩径过程中圆度和直径的测量精度及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线扫描三维重构的管道直径及国度测量系统.系统利用激光线扫描传感器对管道外轮廓进行点云数据采集,结合上位机对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及分割,实现扩径管道外轮廓的三维重构,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重构的扩径管道直径和圆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扩径管道直...  相似文献   

6.
给出一种基于DCS的油品储运管道输送实验平台结构组成及实施方案.实验装置可以模拟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主要生产工艺及运行工况,利用DCS控制系统强大的管控功能对其进行离线仿真及在线控制.描述了该流体输送实训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点,并介绍了JX - 300 DCS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软硬件配置、系统组态以及典型控制方案.运...  相似文献   

7.
非牛顿流体在管道输送时其流变特性是管道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基于管流法的流变测试原理,分析已有浓密膏体流变特性测试实验台优缺点,取长补短对其实施改进.采用液压系统代替气压方式推送物料实现管道输送,以"稳流量测压差"代替"定压力测流量"的方式获取关键参数,以此推算浓密膏体的流变特性,为浓密膏体的管道输送工艺设计提供新实验平台.以赤泥为例进行实验验证,确定了67.5%~68.5%浓度赤泥不同管径输送下的流变模型.测量过程表明本实验台可行且操作方便、数据可靠;原始实验数据及其处理结果符合理论规律.  相似文献   

8.
ILI(in-line inspection)管道在线检测对油气输送管道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设计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螺旋测量原理的主动螺旋管道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自主生成管道测量螺旋线,整合了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进行了管道测量对比实验以及管道缺陷检测实验;实验数据采用MATLAB处理,反演出管道内壁模型,通过对管道内壁模型的分析来判断管道内部的情况。实验证明了分度式主动螺旋测量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分度式螺旋测量与普通螺旋测量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描述管道内壁的三维模型更精确,能被管道机器人或管道猪牵引进行测量作业。特别对于微小管径管道、非管道猪管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定点喷流冷却技术作为微通道散热技术的一种延伸,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均衡散热.文中介绍了该技术在某相控阵天线中的应用,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和管道均匀送风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利用EA4000型元素分析仪测定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气化煤、锅炉煤等煤种中的氯含量,通过研究实验条件(进样量、气体流量比、泵速及进样速度、裂解温度、电解液配比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来寻找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标准煤和质控煤检验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与艾氏卡法进行了对比。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精密度高,非常适合测定煤中氯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