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E44反应,制备了含聚氨酯增韧软段的改性液体环氧树脂.以甲基六氢苯酐(MeHHPA)为固化剂,自制的二氮杂二环(DBU)对甲基苯磺酸盐为促进剂,固化成型,制备出一种无色透明的增韧环氧树脂板材.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航空导光面板基板材料有机玻璃(PMMA)相比,其光学性能相当,力学性能更加优越,而抗溶剂性、抗温度冲击性以及抗振动开裂性也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粒径为80 nm的丁苯胶乳(SBR),以醋酸为附聚剂,将SBR附聚至300 nm左右,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SBR乳胶粒子上先后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合成SBR质量分数为60%的SBR-g-M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研究了SBR-g-MS接枝共聚物组成结构与PMMA/SAN共混比例对透明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基体树脂折光指数与SBR乳胶粒子折光指数匹配可以获得透光性能优良的ABS树脂;当SBR中丁二烯(Bd)与苯乙烯的比例为70/30(质量比,下同)时,其和PMMA与SAN的比例为44/56的基体树脂共混后所得ABS树脂具有最佳透光效果;Bd与St的比例为75/25、PMMA与SAN的比例为48/52时,Bd与St的比例为80/20时、PMMA与SAN的比例为53/47时,透明ABS树脂透光效果最佳;透光率均在85%以上;SBR-g-MS接枝共聚物中接枝共聚单体St含量过高会显著降低ABS树脂光学性能,接枝共聚单体St...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步法,将不同分子量的线型聚乙二醇(PEG)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和交联剂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相分离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二醇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热力学分析(DMA)和应力-应变分析,对具有不同分子量PEG的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DMA对其双形形状记忆效应和三形形状记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 semi-IPNs形状记忆高分子同时具有PEG的结晶相和复合网络的无定形相区,由于PEG结晶熔融温度处于复合网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区,能够辅助增强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其固定率和回复率都可达99%以上,而且利用这两个热转变作为形状记忆的开关相可以实现PMMA/PEG semi-IPNs优异的三形形状记忆功能,并对其三形形状记忆效应机理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UV 喷墨墨水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真  李予  刘迎沛  黄灵阁 《包装工程》2013,34(13):106-108,122
采用本体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乙二醇(PEG)、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原料,合成了低黏度、快速固化的UV 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体。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温度、催化剂、阻聚剂等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支撑材料,石蜡(PA)、聚乙二醇(PEG 6000)和硬脂酸(SA)为相变材料(PCM),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3种不同体系的复合定形相变储热材料,综合评价各复合体系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储/放热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PMMA的交联网络结构使PCM在高于其熔化融温度时不发生泄漏;支撑材料与3种PCM均没有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相同质量百分比的三类复合体系中,PMMA与PEG的界面相容性最好,SA/PMMA体系的储热能力最强,而PEG/PMMA体系的热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新型聚氨酯微球的合成及其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乳化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结构的聚氨酯水溶液,再采用凝聚相分离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微球.研究了聚乙二醇分子量、异氰酸基与羟基的摩尔比、聚己内酯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预聚温度、聚氨酯水溶液浓度、CaCl2浓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对聚氨酯微球的影响,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微球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通过对合成条件的优化,找出了合成稳定、均匀和形态好的聚氨酯微球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聚氨酯微球平均粒径2mm左右,分布相对均匀,球形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位反应加工成功制备了BN/PMMA/HDPE高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PMMA与HDPE不同质量比时的相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当PMMA与HDPE的质量比为9:11时,复合材料构成了完善的双连续结构,BN选择性分散在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高导热复合材料的PMMA相中,这种双连续结构及选择性分散的设计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导热性能和耐热性能。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BN的质量分数为40%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0.92W/(m·K),相对于纯HDPE提升了283%,相对于简单熔融共混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提升了接近20%。同时,动态力学热分析表明,在温度为40℃时,BN的质量分数为30%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简单熔融共混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升了46%,并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维卡软化点测试表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维卡软化点都有提升。其研究为制备高导热耐热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朱晓菲  李晓东 《功能材料》2022,53(2):2182-2186
使用聚乙二醇与丙烯酸合成了一种新型酯类功能单体,并将其与乙二醇单乙烯基醚进行聚合,得到了一种保坍型酯醚共聚聚羧酸减水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酸醇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功能单体酯化率的影响以及酸醚比、引发剂用量、功能单体掺量和反应温度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醇比n(AA):n(PEG)为2.5:1,浓硫酸...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单体,合成了吸水膨胀微球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AA-AM-PEGMA))。研究了分散剂对反应体系稳定性和产品形态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聚合温度为75℃,PEGMA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5%,中和度为80%,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1.5%、0.1%)制备的吸水膨胀微球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706 g/g,在0.9%NaCl溶液中的吸液率为85 g/g。  相似文献   

10.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通过预聚体法制得不同异氰酸酯(—NCO)基含量预聚体,用BDO作扩链剂合成浇注型聚氨酯(PU)弹性体。考察了预聚体中—NCO基含量对PU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维卡软化点测定仪和热失重分析仪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U弹性体随预聚体—NCO基含量的增加,硬度、拉伸强度、模量和撕裂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弹性下降。当预聚体—NCO基含量为8.0%时,PU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是39.4MPa和142.7kN/m;维卡软化温度达到127.5℃,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压电、导电原理,研制了CPE/DZ/VGCF新型减振复合材料,对其减振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电特性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减振机理。特别探讨了具有强介电性质的有机分子在复合材料中的减振机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其今后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PP/PBT/PP-MAH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比例(3%~18%(质量)PBT)的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MAH)熔体的流变学行为,用RMS-605毛细管流变仪在不同温度下(240℃,255℃和270℃)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共混体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强度对流动曲线,熔体粘度及熔体弹性的影响,该共混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切力交稀型)PBT含量从3%-13%,其假塑性变化相当一致,而PBT含量  相似文献   

13.
CPE/DZ/VGCF复合材料动态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电、导电原理,研制了CP/DZ/VGCF新型减振复合材料,对其减振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粘弹性的测试、分析,研究其减振机理;特别探讨了具有强介电性质的有机分子在复合材料中的减振机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今后在工业方面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差示大扫描量热(DSC)法研究熔融试样的冷却结晶放热曲线,用偏光显微镜技术分析复合物的形态结构.试验表明,玻璃纤维(GF)对聚丙烯(PP)起异相成核作用,改变聚丙烯的结晶形态;高密度聚乙烯(HDPE)对异相成核有协同效应,同时改进聚丙烯的脆性.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SPA/PVA/LiClO4凝胶电解质和固体导电膜。结果表明,LiClO4和SP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9%和3.5%的水凝胶电导率可达8.30×10-3S/cm;SPA、PVA、LiClO4的浓度分别为3.75g/100mL、3.75g/100mL和0.9g/100mL的水凝胶电解质电导率可达8.42×10-3S/cm,经过流延法制备的固体薄膜表面电导率为3.00×10-10S/cm,体积电导率9.8×10-8S/cm,证明固体膜具有固体电解质性能。固体膜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中的-OH基与SPA中的-COO-有氢键作用,使树脂对Li+,Na+的作用减弱,加速了Li+,Na+在弱交联网络中的络合-解离过程,提高了离子的迁移速率,从而实现了离子导电。  相似文献   

16.
首次在多孔硅 (PS)的表面镀纳米二氧化钛 (TiO2)薄膜,表面光电压谱 (SPS)测试表明:镀膜后多孔硅的光电压信号增强约2~3个数量级,其原因可能是双异质结构TiO2/PS/p-Si能有效地吸收近红外一直到紫外光,并且近本征的多孔硅自建电场增大,使光生电子-空穴对能有效地分离;PS/p-Si之间的势垒差产生的阻止少于向电极扩散的背向电场,也能有效地增强光生电压.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力显微术及计算机模拟计算研究了壳聚糖的分形维数,壳聚糖与肝素形成的自组装复合膜。对壳聚糖的分形维数的模拟计算表明,壳聚糖胶粒堆积程度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小.利用两种方法即层层自组装法和混合成膜法制备了壳聚糖/肝素的复合膜,与后一方法所制备的膜相反,前一方法制备的膜的表面颗粒虽然较小但平均粗糙度较大。原子力显微术是生物大分子分形表征、生物膜表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EPDM/PA复合材料原位生成微纤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尼龙(EPDM/PA)体系原位生成微纤。以三元共聚尼龙替代部分炭黑,采用特殊工艺原位生成微纤,取得了良好的补强效果,与补强之前相比,121 ℃高温撕裂强度,常温撕裂强度及拉伸强度有大幅度提高,SEM照片显示,采用特殊工艺处理,可使分散相颗粒成纤,微纤在与硫化压力方向垂直的平面内无规取向。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取向的微纤复合材料(沿微纤纵向的扯断伸长率大于沿横向的扯断伸长率,这一规律)不同于取向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规律,并对这一反常规律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SiCP/ Ni 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塑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SiCP / Ni 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塑性。SiCP / Ni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获得。拉伸实验温度为410 ℃和450 ℃, 应变速率范围为8.3 ×10 -4~ 5 ×10 -2 s -1 。温度为450 ℃、应变速率为1.67 ×10 -2 s-1时, 获得的最大延伸率为836 %。采用SEM、TEM 分析了沉积态材料的表面形貌、断口形貌及变形后的组织, 并对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SiC 颗粒稳定基体组织有利于实现材料的超塑性, 低空洞体积分数有助于获得大延伸率。晶粒长大到微米尺度时, 变形机制主要是位错协调的晶界滑移和位错滑移塑性。   相似文献   

20.
AM-STD-Na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表征及耐热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溶液形态的表征,证实了PASA水溶液疏水微区的存在。TG分析显示PAS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其分解温度高达312℃。PASA浓度为0.1g/dL时,表观粘度达208mPa.s,表明了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增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