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口湾由一套变化明显的复杂的亚环境组成.对其相模式研究标明,河口湾沉积特征及岩相分布受波浪、潮汐和河流三种水动力所控制,据此可将河口湾分成潮控河口湾和浪控河口湾.在典型的浪控河口湾中,潮汐影响小,河口处波浪作用相对较高.波浪作用促使河口处形成水上障壁或水下砂坝.这种障壁阻止了大部分波能进入河口湾,形成了三分性明显的岩相分带;而在潮控河口湾处潮汐能量超过波浪能量,主要发育长形潮汐砂坝.由于潮汐伸入湾头方向比波浪远,因此,潮控河口湾的岩相三分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河口湾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湾由一套变化明显的复杂的亚环境组成。对其相模式研究标明 ,河口湾沉积特征及岩相分布受波浪、潮汐和河流三种水动力所控制 ,据此可将河口湾分成潮控河口湾和浪控河口湾 .在典型的浪控河口湾中 ,潮汐影响小 ,河口处波浪作用相对较高 .波浪作用促使河口处形成水上障壁或水下砂坝 .这种障壁阻止了大部分波能进入河口湾 ,形成了三分性明显的岩相分带 ;而在潮控河口湾处潮汐能量超过波浪能量 ,主要发育长形潮汐砂坝 .由于潮汐伸入湾头方向比波浪远 ,因此 ,潮控河口湾的岩相三分性不明显 . 相似文献
3.
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分布及相带展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靖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8,13(1):11-14
根据5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百幅粒度参数图件的编制分析,认为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主要属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长6^1、长6^2、长6^3等主要产油层的砂体分布和相带展布图,初步确定了各砂层沉积时的古河道位置及南部玉家湾与北部南沟岔2个区块的相类型与相带展布特点,认为长6^3 ̄长6^1沉积时,北部的南沟岔地区以发育富砂的低弯度河和曲流河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而玉家湾地区则发育较多 相似文献
4.
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油层单元划分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A/S值变化与砂体发育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A1、A2和C2型结构的短期旋回层序最有利于储集砂体的发育,各级次层序界面的上下两侧是有利储集砂体的主要发育位置,而基准面旋回层序的中部通常是泥质盖层或隔、夹层的主要产出位置.针对按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小层划分方案与传统的油气层四级划分方案存在的矛盾,提出以不同级次湖泛面沉积的泥质盖层或隔、夹层为边界的、跨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的砂体和油层四级划分方案,其中的含油层系、油(层)组、复油层、单油层,分别与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基准面旋回有关,但存在半个基准面旋回的相位差.这一划分方案既符合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欧阳文欢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23,(1):1-4
八面河西南区沙四段4-6砂组古地貌为北低南高的格局,今构造为一洼一隆两斜坡的特征,地层由北向南总体抬升减薄。通过岩心描述及岩性图版重新修订,明确沙四段4-6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延安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界面特征、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空间分布模式、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由3个长期、8个中期、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组成,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性(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以及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型)3种型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沿三角洲生长轴向方向,旋回层序结构型式呈由A型-C型-B型变化.在旋回层序界面叠合部位及旋回下部为储层砂体发育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肖伶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2):24-26
分析东营凹陷永东地区沙河衔组砂砾岩分布、砂岩成分、沉积体系,编制砂分散体系图,建立了该区砂体分布模式,研究了该油区的物源体系,指出了主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13.
卫城81断块沙四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层非均质性既受古地理背景、地层格架、沉积相带、断裂作用的宏观控制,也受岩石类型(岩相)、成岩作用、空隙结构等微观性质的影响.首先应用扬沉作用及优势相编图法的原理编制出东濮凹陷卫城81断块沙四段各编图单元的沉积微相图,研究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然后利用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资料,对研究地区目的层段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研究,认为沙四段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最后,改进研究区断裂体系分布图及注采单元分布图,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及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文东地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认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合原油构造演化资料,对沙二和沙三段油藏的成藏时期进行了分析.沙二段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后期及抬升剥蚀期,主成藏期为30~17 Ma;沙三段为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在东营初期(距今33~23 Ma),为主成藏期;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期(距今10~0 Ma)之后.对文东地区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把文东地区油藏分为近洼原生型、油源断层控制的调整型和浅层次生型3类. 相似文献
16.
佳县-子洲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山西期沉积是由石炭纪太原期的海陆过渡相转变而成的陆相湖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构成。三角洲平原亚相包括河道(包括主河道和分流河道)、天然气堤、河道间含煤沼泽、河道间洼地、决口扇等;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流间湾等组成。通过对这些沉积微相的研究,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沉积砂体的大致展布及储层的控制,对未来的油气勘探部署及储量计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19.
SB地区西山窑组上部地震相与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对无岩心和无露头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和油气藏描述,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等4 个地震参数,对吐哈盆地 S B 地区西山窑组上部地层进行了地震相分析,并作出了地震相的平面分布图。经过地震解释,再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西山窑组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湖~深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