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潜力区和不同驱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采用三维大模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高倍数水驱、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微球-乳化剂驱过程中注入压力、波及系数的变化情况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区为未波及区的剩余油和已波及的弱水洗区和中水洗区,而不是强水洗区;继续高倍数水驱和超低界面张力活性剂驱不能进一步扩大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潜力小,需采用深部调堵+微调驱油相结合的技术。自聚集微球-乳化剂驱具有封堵-驱替-再封堵-再驱替的特点,可扩大波及系数38.6%,提高采收率19.1%,其封堵能力、波及范围和驱油效率均明显高于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4.
5.
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提高采收率是建立在研究剩余油分布基础上,通过现场各种调整措施来实现的,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及平面单井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同类高含水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井等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基础上,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低矿化度水驱等经济可行的提高驱油效率思路和方法。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润湿性由偏亲油性向偏亲水性转化,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依据成熟开发油田大量类比实例,在油层和流体性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强天然水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或弱天然能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70%。采用自流水注水、低矿化度水驱、同井注采工艺等技术已证实是经济可行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老油田已有的大量开发井和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应用经济可行的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思路有望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进一步提高至50%~70%。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裂缝发育的非均质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发生裂缝性水淹的问题。通过调研多种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实际应用情况,发现预交联颗粒凝胶调驱技术在解决该类问题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依据室内实验所得结论:优选预交联凝胶颗粒直径为1~3 mm,采用注入堵剂后焖井三天的措施。施工后注水井水线方向大孔道得到了有效封堵,延10层相对吸水强度降低至41.1%,长2层段相对吸水强度增至58.9%。实验期累计增油381.61 t,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3。采用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见水时间,提高了油井产能,降低了水处理费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郝家油田河ll块特高含水期的开采现状,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采用微凝胶调驱方案.增油幅度相对要小一些.但技术上比较简单,容易实施;采用水气交替注入调驱方案,增油幅度相对要大一些,但技术上难度比较大;采用微凝胶与水气交替注入综合调驱方案,实施后开发效果最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也最大;在保证不发生气窜的前提下,实施强化注气调驱方案,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10.
特高含水油藏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特高含水油藏条件,筛选出SP二元复合体系、ASP三元复合体系的优选配方,分别为2000 mg/表面活性剂SH6+1500 mg/L聚合物ZL-II和8000 mg/LNa2CO3+2000 mg/L表面活性剂SH6+1500mg/L聚合物ZL-II,并对比评价了两种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多次吸附性能和岩心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81℃、7.34 s-1下优选出的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的黏度分别为74.6mPa·s和46.5mPa·s,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64×10-3和3.89×10-4mN/m,ASP三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比,界面张力有一个数量级的下降,黏度下降37%。81℃老化120 d后,APS三元体系的黏度保留率高于SP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4mN/m数量级,较SP二元体系低两个数量级,长期稳定性能优越于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在与天然油砂重复接触5次以后,界面张力从3.63×10-4mN/m增至4.67×10-3mN/m,仍维持在超低数量级,且非均质岩心驱油效果整体比SP二元体系高3%5%。因此采用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双河油田IV5-11层系在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经过两年的的矿场试验,区块已经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水驱效果评价方法不适用于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的问题,通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确立指标标准,研究了新的评价体系。利用逻辑分析、矿场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常用水驱效果评价指标中筛选出适合特高含水后期的12项指标,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 6219—1996),结合矿场统计数据,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驱效果,形成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简单快捷,结果较为准确,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委内瑞拉Monagas北部大油藏进行了水驱(自从1993年以来)和注气(自从1998年以来),以便保持产量.目前采油量约为1.335 5×10 4 m 3/d.这些非均质严重的高压高温油藏埋藏较深,并且流体组分随深度变化.为了增加这些油藏的储量,分析了应用提高采收率(EOR)工艺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综合方法以便评价和选择能够在Monagas北部实施的EOR工艺.该方法以经济标准、采收率和风险分析为基础,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综合应用预选所有可应用EOR工艺的多种分析方法.第二阶段用1D和2D数值模拟模型,通过进行平面、垂向和驱替波及效率评价来确定每个预选EOR工艺的不确定性.在第三阶段,以全油藏规模评价每种EOR工艺,并且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随着第二阶段的结果而变化.本文介绍了评价和选择用于非均质严重和复杂油藏EOR工艺的具体方法,该方法把常规分析、数值模拟和风险分析综合成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为对特高含水油藏深度挖潜,解决特高含水油藏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提出了斜交夹层的识别方法,总结了斜交夹层下不同韵律层的水淹模式,研究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并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同时,基于流线分布得出了微观过水倍数计算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通过改变水驱方向解决平面矛盾,增大水驱波及体积,挖潜平面剩余油。该方法在胡状集油田取得较好应用效果,证实了扇三角洲沉积存在斜交夹层,对剩余油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过水倍数计算结果可从微观上表示水驱波及范围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斜交韵律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2个夹层的上部,且逆向注水的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略大于顺向注水,过水倍数是影响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重要因素,过水倍数越大,水驱效果越好。胡状集油田斜交夹层剩余油研究和过水倍数计算方法的推导,为特高含水油藏挖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Prediction of Interbeds Intercalated into Complex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at a High Water Cut Stage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Hou Jiagen 《石油科学(英文版)》2007,4(3):26-30
The occurrence of interbeds in thick oil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interbeds was proposed and the sedimentary origin and division criterion were demons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bed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we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bed 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 The interbeds in a single well were recognized from high resolution well logs, and inter-well interbeds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yclothem corre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truncation, and conditional simulation. Finally a 3-D model of interbed was built. Application to the Gudao Oilfield was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即将实施的大陆科探井松科2井井底温度可达260℃以上。采用室内合成的抗高温聚合物降滤失剂HR-1,改性腐植酸HS-1为主处理剂,与优选的沥青类高温封堵剂、高温稳定剂海泡石进行配伍性试验,形成了抗温270℃钻井液体系,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好的流变性和较低的滤失量,较强的抗钙土和抑制岩屑粉污染能力。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好,270℃/96 h连续老化后滤失量小于5.0 m L。 相似文献
16.
孙洪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Z1):29-31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萨北油田采油工程系统围绕精细注入、精细测试、精细采油、精细管理、精细改造5个方面开展科研攻关、现场试验及新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探索两驱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注采效率,不断拓展具有自主产权的工艺技术,为高含水后期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低矿化度水驱是指向地层中注入矿化度为1~5 g/L 的水来提高采收率。目前,关于低矿化度水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仍存在争议。通过梳理低矿化度水驱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砂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大致可分为微粒运移和润湿性改变两大方面。简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包括由于矿物溶解引起的双电层的变化和离子反应。浅析了适用低矿化度水驱技术的油藏条件,总结了低矿化度水驱和其他驱油工艺结合的新技术,介绍了分子模拟技术在低矿化度水驱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