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胜背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分布广泛、埋深适中、厚度大、有机质丰富、成熟度高等特点。利用典型井A井岩心照片、录井、测井和实验分析等资料,从岩性与矿物、有机地球化学、孔渗与裂缝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明确了东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A井钻遇五峰组—龙马溪组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30m,TOC为3.1%,Ro为2.72%,地化指标优越。有机孔发育,孔径以40~300nm为主,连通性好,测井解释优质页岩孔隙度平均为4.54%,储集条件优越。优质页岩段水平缝、页理、高角度裂缝发育,多为方解石半充填—全充填。优质页岩段总含气量3.2m~3/t,揭示良好含气性。储层主要受成岩作用、热演化程度、地层压力三因素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对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热演化程度是有机孔隙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层压力是有机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探明地质储量7643×10~8m~3,其中,中国石化涪陵气田6008×10~8m~3,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中国石油长宁-威远气田1635×10~8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1×10~(12)m~3,是常规天然气的1.6倍。在开采技术成熟、经济性适当时,将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涪陵页岩气田规模的扩大、中国石油长宁页岩气双向外输通道全线贯通以及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际油价屡遭重挫,从每桶100多美元断崖式下跌至37美元的背景下,中石化2015年12月29日宣布,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一期50×10~8m~3/a产能正式建成投产,第二个50×10~8m~3/a产能建设亦同时启动,力争2017年建成百亿立方米大气田。这凸显其基于技术实力的成本和效益优势。中石化副总经理焦方正、重庆市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均表示,这是中国能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涪陵页  相似文献   

4.
以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段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的基础上,对裂缝进行系统描述与统计,得出该区页岩的裂缝发育以构造缝、层间页理缝、层面滑移缝为主,五峰组裂缝最为发育,其余层段以页理缝为主。控制页岩裂缝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非构造因素和构造因素,脆性矿物含量高、低泊松比、高杨氏模量的页岩容易形成裂缝;异常高压是影响非构造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对裂缝的形成起关键作用。页岩天然裂缝增大了页岩内部的孔隙空间,有利于页岩气的运移,并且促使吸附气向游离气转化,提高页岩气产量;与断层伴生的裂缝会形成断-缝连通的逸散通道,对页岩气保存不利。裂缝对水力压裂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小尺度的裂缝容易造成压裂液的滤失,形成砂堵;尺度较大的裂缝会吸收压裂能量,阻碍新裂缝的生成,降低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储层基础物性分析对了解气藏、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及研究气井合理生产制度都至关重要。以苏里格气田A区块实物岩心为基础,依次开展基础孔渗、矿物成分、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实验分析,分析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目标区域属于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2)岩石以脆性矿物为主,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极小(大部分岩石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小于2.0%); 3)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形态多样,纳米级微裂缝少见,填充度不高,缝洞呈现几何式特征;4)最大进汞饱和度差异大,孔喉结构不均匀,分选性差,孔喉半径小且分布广。  相似文献   

6.
安场向斜常压页岩气井生产时间相对较短,对其生产规律的认识相对薄弱。为了给后期井位部署、井眼轨迹设计、压裂工艺及规模、排采制度优化提供科学量化依据,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及声波测量(DTS+DAS)原理及其配套工艺技术,对测试井产能剖面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分析,计算出9mm油嘴稳定生产制度下的各段簇产气量、产水量以及产气、产水贡献率,结合钻井、录井、测井、压裂、试气等基础资料,对比分析测试井的产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段产气量与加砂强度、用液强度呈正相关,线性相关率分别为28.45%和30.01%;各段产气量与射孔簇开启率正相关关系明显,线性相关率为65.51%;各簇产气量与随钻气测全烃值及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线性相关率分别为37.97%和24.12%;产气量与含气量、孔隙度、渗透率等其他地质参数也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产水量与用液强度、射孔簇开启率呈正相关,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层位产水量比较高。建议后期同区块水平段钻井穿行轨迹的设计应选择随钻全烃值相对较高、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相对高、渗透率较高的优质页岩层。  相似文献   

7.
梨页1HF井是部署在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构造的首口页岩气水平井,其钻探目的为探索梨树断陷苏家屯次洼营城组营一段泥页岩含气性。根据导眼井梨页1井岩心矿物组分分析可知,营城组泥页岩的黏土矿物含量高达45.1%,黏土矿物中伊蒙混层含量高达73.4%,伊利石含量为23.6%;黑色泥页岩局部纹层发育,水平裂缝及高角度缝均较为发育,如页岩气水平井采用水基钻井液体系施工井壁失稳风险较高。为确保首口水平探井井眼稳定,选用具有良好防塌护壁能力、强的抑制性、优良的流变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润滑性能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施工中,通过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强化钻井液封堵性能,井眼稳定;所用油基钻井液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流变性,井眼稳定,井眼清洁,整体施工顺利,满足了梨树断陷首口页岩气水平井安全钻进的需求。与设计相比,梨页1HF井钻井周期缩短了14.94d,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82.19%,提速提效效果显著,为该区块后续页岩气水平井施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西北部瑞昌—德安地区页岩气勘探前景,以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对王音铺组页岩的古地理条件、埋深与厚度、有机地化指标以及页岩的矿物组成成分进行研究,结合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特殊性,初步认为研究区王音铺组炭质页岩具有较好的古地理环境、厚度大、埋深适中、生气能力大、脆性矿物含量高,页岩具有自生自储自保的特征,对页岩气的保存起到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世界页岩气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资源分布与资源潜力成为研究的热点。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亚、中国、中东、北非和非洲南部等国家和地区。据EIA最新的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473×108t和207×1012m3,分别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0%和32%。中国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31.6×1012m3和44.1×108t,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三位。世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阿根廷和阿尔及利亚,资源量分别为22.71×1012m3和20.02×1012m3。俄罗斯拥有102.19×108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居世界首位,阿根廷、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非常规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比例已超过10%。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的成果包括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水平井规模压裂技术、平台式"工厂化"开发模式。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到勘探领域,是目前页岩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为多层叠置气藏,自上而下主要由4套含气砂体组成,共分为JS21、JS22、JS23、JS24四个气层,埋深为2200~2500m,平均孔隙度为10.2%,属低-中孔储层,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低于0.1×10-3μm2,属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新场沙二气藏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534.35×108m3,动用地质储量445.08×108m3,累计采气量120.35×108m3,优质储量已全部动用,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动用程度较低。随着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进步,在以前难动用的储层上建产,将成为该气藏稳产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地质参数对油气的不同响应特征,建立了超平衡钻井条件下气测值的校正与恢复方法、地质指标权重评价等录井解释评价新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原来解释级别较低的致密砂岩气层潜力进行了再评价,筛选出了该类气层的潜力级别,为老井挖潜和气藏后期开发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江气田高庙区块JS_3~(3-2)气层单井测试产能及生产情况在区域上差异较大;气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气层测井解释孔隙度为6.4%~14.0%,渗透率为(0.03~0.86)×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气藏目前正处于开发建产早期阶段,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尚不明确。利用录井、测井、薄片、测试及试采分析资料,对JS_3~(3-2)气层产能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S_3~(3-2)气层3条河道实测地压系数各不相同,河道之间储层连通性较差,西部河道气井产能低,东西向河道及东部河道气井产能较高,地压系数高低与气井产能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JS_3~(3-2)气层气井产能主要受气井构造相对位置、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有效厚度共同控制,单条河道内构造位置相对较高,孔、渗性能相对较好,储层有效厚度相对较大的气井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和马井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是川西气田的两大主力气藏,其气层平均孔隙度7.90%~10.84%,平均砂岩厚度8.70~30.30m,平均含气饱和度45.80%~55.00%,地层压力系数1.36~2.05,平均有效渗透率分别为0.11m D和0.16m D,累计储量丰度分别为3.23×108m3/km2和1.65×108m3/km2,属于典型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难度较大。气藏开采早期压力、产量递减快,压力月递减2.29MPa;气层连通性差,压力传播范围有限,波及半径一般小于300.00m,单井控制储量低,平均3000.00×104m3;低压低产期长,56.13%~75.62%的可采储量是在井口压力低于3.50MPa阶段采出的。在气藏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非均匀菱形调整井网及老井挖潜转层提高储量的动用;确定气井投产初期的合理工作制度,提高高压阶段的采出程度;低压、低产阶段是气井产气量采出最多的时期,必须高度重视此阶段的措施维护,以提高气藏采收率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欢北区块杜家台油藏由于低孔低渗,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泥质含量和碳酸盐含量较高,常规注水注不进,导致油藏未能实现注水开发,长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原始地层压力为24.94MPa,目前只有11.3MPa,区块处于低速开采阶段。为提高区块开发效果,根据储层综合评价标准,通过对孔隙度、渗透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开发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区块进行评价分类,在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质精细处理、高压增注等系列增注技术研究,实施温和注水、高压增注,加强增注工艺配套,实施分段压裂引效、高压分注等有效措施,实现了低渗油藏的正常注水,欢北注水区块视吸水指数由0.92~5.17m3/MPa,提高到0.97~14.33m3/MPa,目前已实现欢26块全面注水、欢50块一阶段注水开发。欢北杜家台油藏适合注水开发区块全面实施注水开发后,水驱采收率为29.4%,比天然能量开发提高17.6个百分点,预计最终可增产原油255×104t。  相似文献   

14.
万花-劳山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东北部,包括下寺湾和南泥湾2个采油厂,长6油层组是该区重要含油层位之一,2个采油厂结合区域储层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储层物性下限研究较少。依据岩心、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填系物以自生矿物为主,胶结物有方解石、绿泥石等,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包括少量的剩余粒间孔、粒内孔及微裂缝,孔喉组合为中孔细—微细喉型。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7.0%~16.0%,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15×10~(-3)~2.0×10~(-3)μm~2,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利用经验统计法、含油产状法及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等3种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储层物性下限孔隙度为8%、渗透率为0.2×10~(-3)μm~2,检验结果正确率为93.7%,为储量计算、开发生产及后期滚动试油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化子坪西区主要含油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6油层组,属于低渗透致密油藏,储层"四性"关系复杂,自然产能极低,只有经过压裂改造后才可获得经济产能。目前该区整体产能低下,开发效果较差,需要进行加密、补孔、层系调整等措施,因此利用岩心分析、孔渗物性、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测井资料对该区"四性"关系和物性下限进行研究,为综合治理方案选井选层提供地质基础支撑。研究表明:长2油层组地层岩性主要为褐灰色油浸细砂岩、浅褐灰色油斑细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下限大约为8.2%,渗透率下限为0.55×10~(-3)μm~2,工业产能油层孔隙度在8.2%以上,渗透率在0.55×10~(-3)μm~2以上,地层电阻率在11.8Ω·m以上;长6油层组地层岩性为砂泥岩互层,主要以差油层为主,为特低孔、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度下限大约为6.5%,渗透率下限为0.17×10~(-3)μm~2,工业产能油层孔隙度在6.7%以上,渗透率在0.3×10~(-3)μm~2以上,地层电阻率在15.9Ω·m以上。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东南部麻江-凯里地区油砂资源丰富,构造上处于上扬子地台黔南坳陷东部,东邻雪峰山推覆体,北西与黔中隆起及武陵坳陷相接。通过野外露头和浅井岩心观察,运用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含油率测试等手段,对该地区志留系翁项群油砂储层特征及含油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砂主要发育在翁项群二段和三段中,含油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一好,岩性均以中—细粒(含)钙质、硅质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凯里地区含油砂岩胶结物含量在8%~23%之间,以亮晶方解石为主,局部连晶,硅质胶结物含量在1%~10%之间,以石英次生加大边产出,而麻江地区含油砂岩胶结物含量仅为1%~7%,以硅质胶结物为主;研究区砂岩发育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裂缝等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介于0.3%~7.0%之间,渗透率介于0.006×10~(-3)~6.21×10~3μm~2之间,为低孔低渗储层,恢复含油率平均值为3.73%。结合以上测试手段和实验分析结果,判断凯里地区油砂含油性较麻江地区稍好。  相似文献   

17.
北美页岩气田以海相沉积储层、热成因气为主,其页岩气的有效开发改变了全球天然气供给格局。通过十余年的勘探开发攻关,我国页岩气资源也实现了有效开发,2016年产量达到78×10~8m~3,中上扬子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开发的主力层系。与北美相比,中上扬子地区构造条件相对复杂,页岩气储层具特殊性,在有效开发探索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多项难题亟待解决:静态储量和动态储量的匹配问题、地质和工程因素对气井产量影响的问题、现有技术对全区域页岩气开发有效性的问题、浅层常压储层页岩气开发潜力的问题以及页岩气井网加密可行性问题。针对页岩气开发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页岩储集机理研究准确评价页岩气储量,落实影响页岩气开发效果的地质和工程因素,通过地质-开发-经济一体化评价落实资源的开发有效性,加强成本管控实现浅层常压页岩气资源有效开发,开展井网加密现场试验储备页岩气田稳产接替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17年8月的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分析了中美页岩气发展的历程,认为中国页岩气革命即将到来。2001年美国页岩气开发取得突破,2005年以后美国页岩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页岩气2020年规划的产量约5000×10~8m~3,占全美天然气产量的52%,到2030年约6400×10~8m~3,占比65%。页岩革命改变了油气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中国页岩气发展始于2006年,中国石化开始立项探索页岩气,2007年中国石油跟进。2010年,国家页岩气研发中心成  相似文献   

19.
莫桑比克B区块位于莫桑比克伊尼扬巴地区潘德(Pande)气田的西部。该区域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沉积发育,具有断裂相关的裂谷系统,主要为下赞比西地堑和内陆地堑系统(陆上)以及赞比西三角洲(海上)。独特的区域构造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盆地,该盆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发育了多套膏盐岩。以莫桑比克B区块钻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莫桑比克B区块油气资源进行了推断性评价。利用莫桑比克盆地不同时期20口井的样品的氢、氧指数资料绘制了范氏图,重点辨识了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和总有机碳含量(TOC)。分析结果表明:莫桑比克B区块烃源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平均TOC为0.5%;只有马普托地层和部分下玳瑁页岩地层含有可能提供烃源的沉积物;马普托地层在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富集的有机质,具备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该区块储集层分布范围较小,油气资源富集程度不高,若以常规方式开发,商业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0.
刘思彤  于炳松  徐康 《中外能源》2012,17(10):34-39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页岩和印干组页岩是古生代重要的烃源岩,该盆地西部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研究对于探寻油气成藏有利区带及指导实际勘探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应用地球化学手段对其进行研究,选取露头上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和矿物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烃源岩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以U、Nd和Sm富集,Ba和Sr亏损为特征,∑REE介于(80.04~370.2)×10-6范围,LREE/HREE值为10.87~13.99,LaN/YbN值为7.92~11.218,δEu为0.680~0.849,稀土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富集型。有机碳(TOC)含量为0.39%~2.93%,氢指数(HI)为39~122mg/g,说明该烃源岩处于较成熟阶段,尚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综合该地区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的露头岩性特征、富含笔石与腕足类化石以及黄铁矿发育等特点,结合室内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岩石热解数据以及X射线衍射定量综合分析,认为阿克苏中上奥陶统地层发育于深水陆棚—盆地沉积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