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9,(11):37-42
渤海某油田浮式生产储油设施(FPSO)面临污油水占用大量舱容空间的难题,污油水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污油水来源及处理难点进行分析,通过采取生产工艺优化调整、化学药剂优选换型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原油处理系统水相出口水质、提高了水系统的处理效果、优化了工艺操作程序,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油水的生成量,实现了该FPSO历史积累污油水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文龙  丛琳 《石油学报》2021,42(11):1477-1485
大庆长垣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组(萨葡高油层组)发育倾斜油水界面,前人研究成果无法解释长垣北翼油水界面加深和长垣东、西两翼油水界面海拔差异等现象,制约了油藏增储挖潜。油水界面受油水密度差、界面张力、毛细管半径和遮挡条件、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以界定油底、水顶为目标,通过系统分析萨葡高含油组合的油气成藏过程,明确了水动力作用、后期构造变动和储层物性变化等因素导致大庆长垣东北部油水界面降低,局部发育的断层及隔层对油水界面也具一定影响。以叠前地震资料为基础,提出油水界面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通过分析油水密度差来确定油水界面,该方法深化了油藏边部倾斜油水界面储层认识,适用于油藏边部、井资料缺失地区的地质研究。以倾斜油水界面认识和油水界面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为指导,优选萨尔图北部构造东北侧和长垣北部过渡带三、四条带葡萄花一油层为有利挖潜区,提高了大庆长垣萨葡高油层组的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测压数据准确计算渤海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复杂油水系统下河流相储集层的油水界面,给出合理的油水界面确定方法,从测压数据选取、水线确定、油层测压点位置、原油密度4个方面开展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数据点数及间隔对数据回归准确性存在影响;水线选取原则对油水界面影响较大,应予以重视;通过油层测压点位置及原油密度可以判断油水界面误差范围。综上所述,给出合理的油水界面确定方法及其应用的局限性提示,为提高油水界面的计算精度提供了可靠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8月18日,由江苏油田承担的《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项目在京顺利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中检。项目运行一年多来,完成了典型油水过渡带区块筛选、目标区块韦2、韦5、高6断块水淹层定量分级研究及精细油藏描述、油水过渡带剩余油主控因素评价、剩余油定量评价工作。初步完成油水过渡带剩余油挖  相似文献   

5.
G油田P油层属于中孔、低渗透储层,油水关系复杂,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复杂油水层影响因素,确定地质特征、泥质、钙质和孔隙结构,是导致油水关系复杂的主要因素。针对宏观因素的影响,采用平面分区的方法消除影响;针对微观因素的影响,采用储层分类的方法,在电阻率校正的基础上,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该方法经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稠油处理的难点进行分析,通过提高油品温度,结合重力分离、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的三段脱水工艺,实现油水分离。选择高效的三相分离器,促进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7.
对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闪蒸分离器的设计概况、运行现状、油水分离及排液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对闪蒸分离器油水效果不佳、油水室排液不安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在现行工艺下通过设备仪表改造提高油水分离精确度,以及将闪蒸分离器间歇排液改造为连续排液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油水流速对流动状态的影响,水平管线中随流速增加出现了6种流动状态;油井井筒中随流速提高到临界流速后出现了油水或水连续相流动,试验得出提高油水混合流体流速也可实现降粘开采输送,并将理论应用于地面油水输送管线及油井举升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庆萨中开发区油水界面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庆萨中油田开发初期,由于取心、试油资料少,井网密度小,物性标准高,油水界面深度并不统一。随着油田开发技术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对萨中开发区油水界面有了新的认识,需要重新对油水界面进行统一。以取心、试油及生产测井资料为依据,对油水界面进行了重新确定。其油底深度在海拔-1188~-1190m,水顶深度在海拔-1213m左右。并给出了利用油水界面下移,对低效井进行治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油田小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在油水过渡带的挖潜中,存在剩余油分布复杂及描述难度大、挖潜井效益差异明显、注采井网适应差、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为此,中石化总公司设立《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的课题,围绕改善小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挖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表面活性剂和油水混合物界面张力的概念。阐述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的原理,根据表面活性剂对油水混合物或油藏性质不同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结果对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表面活性剂如何作用于原油降低油水混合物界面张力并提高最终采收率。总结表面活性剂与油水混合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在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中的作用,有助于控制各项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分离器聚结板表面性质对分离效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聚结板油水分离静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面性质的聚结板油水分离对比实验,探讨了板材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亲油性的板材要比亲水性的板材油水分离效果好;②表面粗糙化的板材要比表面光滑板材油水分离效果好;③采用研制的亲油性涂料DS—1和DS—2对金属板材进行单面改性后,其分离效果比亲油性板材和亲水性板材都要好,其中采用DS—2改性后的板组与改性前相比油水分离速度可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整稀释剂加量改变油砂采出液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研究化学药剂对油水分离的适应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提高,适当提高化学药剂浓度有利于改善油水分离效果。流程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从0.94 g/cm3提高到0.98 g/cm3,为维持相当的油水分离效果,破乳剂、反相破乳剂和清水剂浓度需分别上涨50%、50%和25%。溶剂沥青比降低导致油水密度差减小,界面乳化膜增厚降低化学药剂扩散速度以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加大了对活性剂的运动阻力及吸附,是化学药剂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剪切对油水乳状液分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给液滴施加剪切的方法实现破乳,自行设计了产生剪切力场的装置及相关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剪切运动加速了分散相液滴的变形,削弱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有效地提高了油水分离的效率。同时,剪切强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剪切强度小于临界值时,促进油水分离;剪切强度大于临界值时,阻碍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低渗透岩心,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启动压力、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降压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液界面张力的降低,单相启动压力明显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实验中,在油水两相相同流速比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大。从束缚水饱和度到残余油饱和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相渗曲线实验中,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两相渗流区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采收率升高,水相(端点以内)渗透率基本没有变化。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替实验中,岩心一次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可明显降低超低渗透岩心的注入压力、提高岩心采收率,且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降压效果越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上油田产液量的日益增高,原油处理流程脱水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外输原油的品质以及下游回注生产水的水质。为了保证原油在处理流程中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需要对处理流程中三相分离器及电脱水器的油水界面进行准确测量。通过对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及油水界面测量情况分析,电脱水器运行效果及油水界面测量情况分析,提出了一种油水界面测量的改进方法。经油田现场实际应用一年的结果验证,油水界面测量方法调整后能够准确测量出油水界面,油水处理效果改善明显,电脱水器运行电流明显降低,水相出口含油率由250 mg/L下降至120 mg/L;改进后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上游来液波动影响明显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含聚结构件油水分离器分离效率,针对容器内置式静电聚结构件进行研究,通过粒径的变化和分离器油出口含水变化来评价静电聚结效果。在油水分离器内安装单板绝缘电极,改变含水率、流量和电压,确定聚结板的分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对聚结设备分离效率有重要影响,提高电场强度,可以有效提高液滴聚并速率;含水率对原油乳状液的黏度、初始粒径分布和介电常数有重要影响;随着流量降低,分离器中水滴沉降时间延长,油水分离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吴欣松  黄述旺 《测井技术》1998,22(6):431-434
将多元统计分析引入油水层综合解释,是现代测井解释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提高油水层判别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我国东部某一低渗的L油田为对象,探讨利用对应分析技术进行油水层综合判别的方法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技术在合理优选主变量,提高解释符合率,进行成因机理分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从L油田油水层解释结果看出,对应分析技术使油水干层的总体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89%,特别是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19.
CO2分子在油水相间的扩散传质行为对于致密油藏注CO2提高釆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实验测定数据和理论扩散模型,利用试错法同时确定了碳酸水-原油二元体系中CO2分子在油、水两相中的扩散系数.重点研究了油水混合体系的初始压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深入探讨了扩散过程中油水相密度、CO2浓度、油水界面移动以及CO2在油相中...  相似文献   

20.
新型纳米材料2-D纳米黑卡已被证实可有效提高低渗-致密油藏采收率,展现出优异的油水界面特性。但是2-D纳米黑卡与油水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仍不明确。应用Lammps建立2-D纳米黑卡油水界面模型,针对常温常压(298 K,1 atm)条件下2-D纳米黑卡在油水界面的特性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2-D纳米黑卡个数对不同分子在油水界面的密度分布、油水界面厚度、油水界面覆盖率、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和界面张力变化率等5个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2-D纳米黑卡界面覆盖率近似为1时,界面处油水及纳米片分子密度分布基本达到稳定,2-D纳米黑卡界面密度峰值几乎不再增长,密度峰变宽;油水界面厚度为24.4?,油水界面相互作用能为-4164 kcal/mol,界面张力比率为0.767,且这3个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本研究可对2-D纳米黑卡室内实验和矿场应用浓度优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纳米片驱油机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