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分析了不同洪积扇沉积微相的储层质量差异。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主要发育扇顶和扇中亚相,扇顶亚相发育主槽、槽滩和漫洪带等微相,扇中亚相主要发育辫流线、砂岛和漫流带微相。利用岩心物性分析资料揭示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异,漫洪带和漫流带微相物性差,储层发育少;有效储层主要发育于物性好的主槽、槽滩、辫流线、砂岛微相,且主槽、辫流线微相渗透性较好。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主要储层沉积微相内部非均质性,主槽非均质性最强,槽滩次之,辫流线相对弱,砂岛微相最弱。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对不同沉积微相油水运动差异进行分析,主槽微相、辫流线微相生产中见效早、早高产、早含水、早水淹;而槽滩微相、砂岛微相水线推进速度慢,水淹较均匀,含水上升较慢。  相似文献   

2.
储集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以双河油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双河油田“九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储集层沉积微相的规模,平面分布和物性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认为,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重力流砂体,水下溢岸砂体等微相砂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规模,物性和平面分布特片,这些特征控制了油层的吸水和产液能力,平面油水运动,进而控制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主要富集在规模小,物性相对较差的微相砂体中,从而形成了小型透镜型和镶边搭桥型两种剩余油富集形成。  相似文献   

3.
针对卫城油田卫81块沙四段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水驱动用程度低的特点,对其储层沉积特征、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Es4段属于浅水湖泊三解洲沉积,骨架砂体为河道砂、河道间砂、前缘砂(席状砂)、远砂坝。动态资料及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等项研究表明,流动单元的沉积微相与油层的水淹程度和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密切相关:河道砂微相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潜力较小,前缘砂和河道间微相油层水淹中等,剩余油潜力较大;远砂坝微相油层水淹程度低,剩余油有一定潜力。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确定了5种改善水驱效果的方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辛地区稳矿砂体的油气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层为东营三角洲发育初期湖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的3期进积砂体,和其上的15个砂层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该地区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风暴岩-浊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滩坝-风暴岩沉积体系.主要物源方向为东部和东南部,还存在来自东北部的次要物源.建议对其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储层随机建模主要分三步: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物性参数建模,其中物性参数的建模需要沉积微相模拟的结果来控制。沉积微相控制下物性参数建模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顺序指示模拟建立沉积微相约三维模型,然后按沉积微相类型分别采用顺序高斯模拟对其物性参数进行模拟,最后根据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合并,得到相控下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在实例中对比了相控下物性参数模拟与直接物性参数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前者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6.
在对油气储层进行描述和评价过程中,油气储层在地下的空间展布及其属性的分布特征一直是研究重点,而储层的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通过对西园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单井沉积相分析,认为研究区阜宁组为湖平面不断上升的湖泊沉积环境,共识别出7个微相。  相似文献   

7.
NNW 油田油藏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合理的划分微相类型及给定微相边界值是该区沉积微相研究的关键。在分析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基础之上,利用优势相分析及离散图方法来划分微相类型及确定微相边界,结果认为长3储层可以划分为分流河道与河道间两种沉积微相,0.5作为长31、长32与长33三个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边界值较为合理,最后编制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图。与实际生产对比,微相划分结果较好地印证了研究区生产状况,也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文留油田文65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滨浅湖泥5种微相。储集砂岩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和水下天然堤次之。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分层系数大,砂岩密度高.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连通性变差.渗透率的垂向韵律表现为复合韵律或均匀型.非均质性程度中等偏弱。水下分流河道侧翼、水下天然堤等微相分层系数小.砂岩密度低.渗透率表现为正韵律.非均质性程度中等偏强。  相似文献   

9.
储层特征及其物性变化特征是影响研究区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也是寻找油气富集有利区块和进行油田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从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结构、成岩、物性特征以及非均质性等方面对吴仓堡区长62储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油田下步的高产开发提供技术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 ,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 ,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 ;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 ,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及分流河道问洼地等五种沉积微相。对不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模式,储集砂体以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砂体为主,决口扇、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量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大安油田红岗北区高台子油层属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支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溢岸砂等5种微相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在宏观上展现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东北部,是一个岩性和断层共同作用的复杂油气藏。开发后期由于对储层和地下油水关系认识不清,注水和剩余油挖潜效果不佳。鉴于沉积相对储层和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重点分析了本区取心井的岩性、粒度、岩石相与测井相特征,并进一步从平面上和剖面上研究了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对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方案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红岗油田大208区扶杨油层有利储层,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特征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大208区扶杨油层的沉积模式,确定该区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源存在争议,导致对砂体分布的认识不清,限制了油田高效开发。通过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井楼油田北区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古城三角洲。细分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区主要属于三角洲前缘末梢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以及湖泥五个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并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对储层微相及砂体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相研究是从成因的角度来研究砂体沉积特征和展布特征。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核桃园组识别出10余种岩石相类型和8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在核二段三角洲相地层建立了二维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和重力流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本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凹油田泌304区储层属于近源快速混杂堆积的水下扇沉积,扇体厚度大,横向岩性变化快,导致传统测井电性特征很不明显。砂砾岩体一般是多期发育、多次沉积形成的,其内部地质结构和油水关系十分复杂,油层分布研究难度大。运用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进行了单砂体刻画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结合动态生产资料及孔渗图对编绘的单砂层微相图做出修正,对同时期沉积的不同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连通关系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精细刻画,并编绘了含油层平面图。成果现场应用后,解决了本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注水方向不清、油井受效不明显、部分井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等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储层主要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等层理类型,韵律特征为多期次正韵律叠加;从上到下沉积相属于从曲流河相到辫状河相的过渡,从上到下小层非均质性增强,推测由于辫状河比曲流河河道变化更加频繁,沉积更加复杂导致;研究区平面上的非均质程度较强,对油田的实际开发生产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