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以渤海渤南地区明化镇组储层为例,总结出了海上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储量品质评估方法,即采用合理的技术流程将储量品质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储量集中度等定量指标和储层岩性、物性、韵律性、断裂复杂程度、原油粘度和油藏类型等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对油田储量品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应用效果表明,将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地质研究从定性描述提升到定量描述阶段,可使新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决策更加理性和有依据。本文提出的储量品质评估方法为合理规划海上油田地面工程设施和动用地下油气储量资源提供了新的决策流程和模式,对其他海域油气田开发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钻井取心、流体、产能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层填隙物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及其与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储层可划分为三类,Ⅰ、Ⅱ类储层控制着含油有利区的分布;区内储层产能与流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流体性质相近时,砂岩储集体的颗粒分选越好,孔喉半径越大,孔喉结构越均匀,流度越高,比采油指数越高,产能越高。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搞清吴起油田曾岔区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油气显示、岩心、毛管压力及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储集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储层孔喉半径较小,孔隙连通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相对储层物性具有控制作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层物性最好,其次为河口坝、席状砂;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而交代作用、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河道微相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储层的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分析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关系的基础.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等资料,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Ⅷ Ⅸ油组沉积微相及其分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体、前缘浊积体、水下溢岸砂体等5种微相砂体).同时分析了各小层的砂体组合、前缘相位置、三维连通性、骨架砂体与非骨架砂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小层为单位划分出4类相结构模式:透镜拼合型、透镜连接型、席状互层型、薄层孤立型. 相似文献
7.
濮城油田东西区沙二段下亚段按T-R沉积旋回划分为8个砂岩组,根据其岩石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识别出8种岩石相类型。按其组合及成因特点,储集砂体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的沉积微相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沙二段下亚段总体上经历了从湖退到湖进的沉积演化,因此,主要的有利储集砂体位于湖退晚期和湖进的早期,即沙二段下亚段3-6砂岩组。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砂体储层宏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井距井网条件下,通过精细储层沉积学研究,确定了孤岛油田馆陶组河流储层油砂体和单砂体的宏观储层特征。河流砂体分为主河道、决口水道、充填河道和边缘河道4种微相砂体单元,岩石相主要的粉细砂岩相,成岩胶结程度低。单期河道砂体主要表现为曲流河性质,河道宽度与厚度用单期河道砂体宽度和厚度描述,二者之间为线性关系,砂体内部结构符合点坝倒积体的堆积规律。河流砂体不同微相单元决定了油田高含水期储层物理特性的总体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清楚巴喀气藏主力层位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储层变化,通过对巴喀地区岩心、测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该组各种相标志(岩石成分、岩性、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特征、岩石粒度、电测曲线及地震相等),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巴喀地区八道湾组主要沉积相、亚相和微相类型。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废弃河道,泛滥平原和河漫沼泽4个微相,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沉积相模式,为气藏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受勘探阶段和储层特征的限制,在油藏开发早期仅从静态方面了解油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是非常有限和困难的。从塔河1号油田三叠系下油层组的特殊性出发,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反演了油藏早期开发的地质特征,包括物性参数分布、原油储量、地层水储量、水侵量、单井临界产量、驱油能量等,取得了诸多新的认识,为油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测井参数解释等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X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该油田明化镇下段储层中,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非均质性中等,水下分流河道边缘非均质性较强-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中等,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沉积环境、沉积相作用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刻画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的河道储层,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上提取11种能够突出河道特征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利用主分量三原色融合技术,将11种属性体沿层切片上的河道特征融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水平切片图像;再用地貌学方法对四期沿层切片中的75处蛇曲段的河道形态进行几何学参数测量,并分析了河道宽度、弯曲度、蛇曲高度、蛇曲宽度、蛇曲波长共五种几何学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数学关系。最终得到以下认识:①11种几何类地震属性数据沿层切片的前三主分量三原色融合,较单一的地震振幅数据沿层切片,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河道储层的地貌形态,从而测量出更精确的几何学参数值;②在莱州湾凹陷明化镇组下段,地层越老河道越发育,河道宽度集中在100~300m,蛇曲流域中单曲段多于多曲段,弯曲度集中在1.1~1.5,表明河道的侧向侵蚀作用不强;③上述五种几何学参数的定量测定表明,与现代河流一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河道形态的几何学参数间同样服从幂函数或线性函数规律。这些研究结果为渤海湾盆地河道储层精确预测与地质建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决口扇等。并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和测井剖面等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特征综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火山岩油藏为砂岩油藏地质和开采方面截然不同的特征,对黄沙索油田进行了地质特征及油藏开发特点研究,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综合评价研究,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开发油藏。该类油藏的开发对于辽河油区新区产能建设、增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洛河油田长7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分析了沉积微相对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为有利沉积微相,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以油斑-油浸为主,有利测井相为齿化箱形、箱形和钟形。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储层沉积微相内部的非均质性,分流河道的非均质性较强,河口坝次之。 相似文献
18.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砂体隐蔽油气藏为主,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油气成藏复杂。通过对该带的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的研究,指出其东下段砂体的分布主要受物源和沉积相带两方面控制,砂体只有在有效圈闭情况下才能成藏,并且从构造上总结了三种油藏类型。最后指出该带下一步勘探重点是沿主物源方向展布的、成藏条件良好的各种砂体。 相似文献
19.
才巨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3)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隔层和夹层对特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是影响该单元特稠油构造-地层油藏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沙三段-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层分布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砂体连通性较好.隔层和夹层主要为沉积成因,纵向上沙三段隔层和夹层较沙二段不发育,构造高部位因剥蚀造成隔层缺失,水下分流河道部位因冲刷造成隔层不发育.隔层和夹层的平面、垂向分布特征对特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具有直接影响,沙三段2和3小层的顶底隔层发育,其内部的夹层不发育,应作为主要的提高采收率热采层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