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河油田长9储层在近年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显示出较为突出的低孔、特低渗–低渗储层特点,注水效果差、采出程度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原始含油饱和度、油气微观富集规律的再认识。通过压汞、相渗及核磁共振、密闭取心等资料的分析,对长9储层的含油性及含油饱和度展开值域探讨。综合研究表明,红河油田储层含油性受控于物性,油气未饱和充注,考虑核磁测井解释可动水饱和度及生产产水情况,将长9有效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值域确定为25%~45%。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红河油田延长组长9段储层的岩石薄片、孔喉测试、油水相渗、启动压力梯度测试等岩心实验以及录井、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高孔渗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高孔渗储层岩屑含量略高,云母及黏土含量低,压汞分析的孔喉结构明显优于低孔渗段,相渗曲线等渗点相对渗透率值明显高于低孔渗储层,相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油相渗透率均较高,产水率则低10%以上;微观喉道半径大于1.2μm,启动压力梯度小于0.06 MPa/m。高孔渗储层主要成因是成岩中后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溶蚀作用,改善了长9段局部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高孔渗储层分布在长912储层的中下部,含油性明显要好于低孔渗段。  相似文献   

3.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6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为粒间溶孔和微孔;砂岩孔隙度平均7.64%,渗透率平均0.19×10-3μm2,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差异较大,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储层物性最好。孔隙多为小孔,孔喉中值半径平均0.078μm,属小孔、微喉道类型,分选一般,连通性较差。孔喉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储层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分选系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储层物性、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及单井产能等资料,将长6砂岩划分为3类储层,其中Ⅰ类、Ⅱ类是未来开发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致密砂岩储层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延长组长8_1小层致密砂岩储层是红河油田最重要的产油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是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岩石热解、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砂岩毛管压力曲线测试和储层敏感性测试等方法,明确红河油田长8_1小层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构建其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度演化史,并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8_1小层致密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破坏约50%的原生孔隙,方解石和高岭石胶结物充填约30%的原生孔隙,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粒间溶孔、残余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孔喉结构包括细喉、微细喉和微喉3种类型,以细喉为主的储层发育区是下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储层速敏性中等—偏弱,水敏性弱,盐敏性中等,无酸敏性,碱敏性弱,应力敏感性弱,储层敏感性实验为储层改造和注水开发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张韩地区长82储层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但孔隙大小分布离散、孔喉半径较小、非均质性强,储层产油能力较差,驱油效率较低。储层物性差是平均喉道半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歪度、最大进汞饱和度、孔隙体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及产能等资料,将长82岩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Ⅱ类是后期开发的优选储层。  相似文献   

6.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低孔低渗致密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导致电阻率测井对流体的辨识能力较弱,低阻油层、水层误判现象频出。针对研究区致密碎屑岩储层特点,立足测井资料,综合运用测试、地质分析等资料,采用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法、可动水分析法、核磁共振差谱法等方法开展了碎屑岩致密储层测井流体识别及适用性分析综合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亮 《石化技术》2015,(2):178+184
本文从储层的物性、压汞测试及相渗分析等资料入手,分析了红河油田长8储层的物性,并从测井资料解释的角度确定了储层物性的评价标准,为储层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通过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对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的岩样,有效喉道、有效孔隙发育程度较高,孔喉比较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中等孔隙和小喉道发育、孔喉连通性差及孔喉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贾敏效应伤害。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性质主要由喉道控制,喉道半径分类明显。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越好。喉道控制储层渗透性,进而决定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河油田长8超低渗油藏先期利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天然能量开发,存在递减快、采收率低的突出问题。为明确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对注水开发试验区的井网井距、注采参数等进行跟踪评价,采用理论计算、相似油藏类比和矿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就避免快速水窜、确保有效注水开展研究,明确了现有井网井距及油藏工程参数进一步优化的原则:1平注平采优于直注平采;2注采井距一般应大于700 m;3宜采用温和注水,单井注水压力应小于15 MPa,单井日注水量应控制在15~20 m3。基于研究成果,在红河油田长8油藏采用抽稀井网、适当扩大现有井距的方式,对其它的6个井组提出了油藏工程参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段为一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及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受东北和南部物源影响,储层填隙物含量高,为压实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长6储层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埋深和较强的压实作用,视压实率为75%,处于强压实程度。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其中铁方解石为主要的碳酸盐胶结物,胶结物对粒间体积的丧失率为20%~50%,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黄陵油田延长组长6储层致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靖安油田长4+5油藏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分析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靖安油田长4+5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喉道特征、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储层喉道较细,分选较差,排驱压力、中值压力较高,退汞效率较低。储层孔隙中常见自生石英、长石加大、绿泥石等黏土充填。研究区孔喉组合主要表现为小孔-细喉型。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F油田长6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问题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油田长6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内较早开发并具规模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解决开发中的问题和矛盾,通过矿场开发实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长6油藏开发中所应用的8项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这些技术的矿场应用,油藏的开发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姬塬油田长9 油藏断层特征及对油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塬油田长9 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地层厚度减薄,邻井构造突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 层对比、构造对比、岩心观察等发现姬塬地区发育21 条北西西向正断层,弥补了该区块关于断层的证据。 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 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使凹陷东部 油藏相对富集,断层形成后油藏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方油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14.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压汞分析技术,对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姬塬油田长6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孔喉分选性、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研究区主要以Ⅰ类和Ⅱ类为主。从Ⅰ类到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1致密砂岩储集层同时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型基质储集层具有填隙物成分复杂、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性,导致有效储集层特征不明确,储集层产量普遍较低;同时,不同产状、张开度和充填程度的裂缝对基质储集层渗透性改造程度不同,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基于岩心分析资料,以测试、生产数据为约束条件,综合运用地质研究和测井手段,选取有利测井相、孔喉结构、储集性、渗透性以及裂缝有效性等五项评价指标对长81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集层进行有效性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域内31口井的分析表明,储集层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生产情况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1砂岩储集层主要由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组成,平均孔隙度8.32%,平均渗透率1.33×10-3μm2,属低孔低渗型储集层。储集层经历了成岩作用及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破裂作用的改造,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B期。其中,早成岩阶段的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成岩阶段含铁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物性差的主要原因。根据成岩作用特点,在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划分出压实压溶成岩相、弱压实-碳酸盐胶结相、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4个成岩相带。其中,主砂体核部的弱压实-绿泥石膜胶结相和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的砂岩物性好、含油性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