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杏  王任  杨香华  黄众  李丹  朱光辉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6):15-19,144,145
North Carnarvon盆地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富气盆地之一。三叠系地层厚度巨大且平面分布广,资源潜力大且储层发育。早三叠世时,整个西北陆架为浅海覆盖,盆地沉积了一套Locker页岩;中-晚三叠世时,西北陆架普遍发生海退,盆地沉积了河流三角洲相的Mungaroo组,其岩性特征为厚层砂岩层与薄层泥岩层互层,并夹有薄煤层。Mungaroo组既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又是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段,其储层与烃源岩呈现"三明治"式叠置,砂体发育区与优质烃源岩分布区重叠。通过对Mungaroo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空间展布的分析,明确了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陆源有机质空间展布的沉积背景,提出了North Carnarvon盆地三叠系陆源有机质烃源岩发育的沉积充填模式,为澳大利亚North Carnarvon盆地油气地质研究及我国近海类似油气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阳江凹陷是珠江口盆地近年获得重要油气勘探突破的凹陷,但其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尚不明确。综合应用钻井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始新统文昌组烃源岩特征,探讨了其古湖泊环境和湖盆充填类型,建立了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发现:(1)阳江凹陷文昌组发育厚层半深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文昌组下段横向非均质性强,TOC平均值为2.2%~3.5%,文昌组上段均质性强,TOC平均值为2.3%~2.6%,以浮游藻类成因有机质为主。(2)阳江凹陷中、小型物源输入与裂陷活动耦合创造了有利于半深湖发育的可容空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是水生浮游藻类勃发的前提,火山喷发提升湖盆局部初始生产力,强还原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3)依据不同裂陷活动、物源供给、古气候和古环境差异耦合作用结果,划分出了3种湖盆充填类型,其中平衡充填型湖盆在洼陷带发育厚层泥岩与薄层砂岩交互的波动深湖岩相组合,欠充填型湖盆具有满盆广覆厚层均质泥岩的特点,过充填型湖盆基本不发育半深湖亚相烃源岩。(4)平衡充填型湖盆具有以“生产力+保存条件”双因素控制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王书荣  宋到福  何登发 《石油学报》2013,34(6):1077-1087
勘探实践表明,有些凝灰质岩具有很高的产烃能力,可以作为非常好的生油岩。但有关凝灰质岩中有机质富集的原因,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基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凝灰质泥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火山灰对沉积有机质的富集效应。研究发现,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凝灰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要比同层位地层中泥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很多,表明火山灰对有机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凝灰质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的矿物沥青基质和层状藻类体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较轻、正构烷烃为前单高峰型(主峰碳以nC15、nC17或nC19为主)以及规则甾烷、藿烷含量丰富等均表明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凝灰质泥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细菌等低等生物。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及飘落在海水中的火山灰物质,可以在海水中释放大量的营养元素和铁元素,促进藻类/细菌的大量繁盛。这些大量繁殖的藻类/细菌是凝灰质泥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也是凝灰质泥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原因,据此,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凝灰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湖相盆地类型演化与烃源岩发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3套主力烃源层的地层层序、岩性组合、微观结构特征和有机质丰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湖相盆地类型与烃源岩发育的关系.东营凹陷在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为均衡补偿盆地,受气候的影响显著,因而这两个层段岩性组合易于变化、非均质性强,表现为由纹层理发育的泥页岩与块状泥岩形成的不等厚互层沉积,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且频率分布曲线上呈现双峰形特征.相应地,在微观尺度上,固体颗粒有机质赋存方式以“富集有机质”为主.沙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表现为过补偿盆地,受气候影响较小,烃源岩非均质性不明显,“富集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质丰度低于前两个层段,且其频率分布呈现单峰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是东营凹陷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运用无机与有机参数组合对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研究表明,有机碳含量大于0.2%层段其V/(V+Ni)>0.5,Zr/Rb<2,Rb/K>30×104,古盐度大于122,Zn,Mo,Ba等富集,δ18O,δ13C碳酸盐正向偏移,指示低能、缺氧环境,具良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有机质埋藏量,其δ13C有机质<-28‰,有机质类型好(vi- 型),生烃潜力高,可视为潜在有效烃源岩;有机质碳含量大于等于0.2%层段的有机、无机地化特征均反映高能、氧化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差,埋藏量低,δ13C有机质值为-28‰~-24‰,多属 型母质,生烃潜力差,属非有效烃源岩。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对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具良好的表征意义,可作为烃源岩发育环境的判识指标,结合必要的有机参数可以进一步识别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热解数据、碳氧同位素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构造气候条件下低丰度湖相烃源岩的发育机理。岩石热解和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表明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区域构造-气候背景以及碳氧同位素和分子地球化学参数,建立了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烃源岩发育模式。沉积于裂陷初始阶段的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其湖盆宽/深比小,气候干热,水体为咸水-半咸水,发育稳定的盐度分层。有机-无机碳同位素的负偏移与较低的Pr/Ph值反映了相对低的古生产力和较好的保存条件。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沉积于强烈裂陷阶段,湖盆宽/深大,气候温暖湿润,水体为淡水,上、下水体交换相对频繁,发育不稳定的温度分层,碳同位素正偏移以及C27/C29甾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增高和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多。  相似文献   

7.
对构造地质背景、沉积充填特征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形成于波拿巴(Bonaparte)盆地大陆边缘裂陷的主裂陷期;河流—三角洲的发育为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提供了沉积空间,强烈的差异裂陷活动不但为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高可容纳空间和欠补偿的沉积环境,同时"隆凹相间"的沉积格局有利于相对稳定的半封闭—半开放沉积环境的形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形成于相对氧化、陆源物质供给充足的沉积环境,岩性上以碳质泥页岩为主,广泛发育含煤层系,富含陆源植物碎片与孢粉化石,及少量海相浮游化石。陆源碎屑对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具有重要影响,沿着陆源输入方向,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由以腐殖型为主向腐泥腐殖混合型变化;气相色谱由后峰型、后双峰型向前双峰型过渡,(n-C21+n-C22)/(n-C28+n-C29)和αααC27R/αααC29R比值逐渐增加,Pr/Ph比值降低,也说明有机质母源由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向陆源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转变,沉积环境由氧化向弱氧化—弱还原过渡。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海底热液活动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在综合中外热液成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地球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测试资料,重点研究了海底热液活动特征元素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相关关系;通过2组沉积环境相似但受热液活动影响明显不同的剖面样品对比,对当时的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进行了恢复。距离热液喷口较近的温水村剖面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强烈,特征元素大量富集;而较远的毛捭村剖面由底部到顶部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明显减弱。在恢复古海洋生产力中发现非陆源Ba(热液成因与生物成因总和)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证明热液活动确实参与了海洋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认为热液活动可以为海洋生物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并提高古生产力。随着底层还原—酸性的热液流体的注入,在大环境为还原环境的情况下更加深了牛蹄塘组底部的缺氧程度,改善了有机质保存条件。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北卡那封盆地是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主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基于盆地最新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成藏要素分析,研究了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和油气分布特征。通过细化资源评价单元,采用分段油藏规模序列法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确定评价参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盆地各评价单元的资源规模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盆地的资源潜力和未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盆地发育侏罗系Dingo组-侏罗系/白垩系和三叠系Locker/Mungaroo组-三叠系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规律整体表现为“断陷富油,隆(凸)起富气”的特征。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北卡那封盆地待发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其中待发现可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的资源量分别为1 560 MMbbl、34 978 Bcf和3 497 MMbbl。综合分析认为,北卡那封盆地勘探前景较好,埃克斯茅斯隆起西南部是盆地下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西藏比如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如盆地下白垩统多尼组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体系为主,发育典型三角洲相沉积构造。通过对残留盆地不同部位观测点数据统计、样品测试与分析,认为多尼组烃源岩累计厚度巨大,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与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TOC主峰分布在0.40%~1.20%;有机质Ro主峰分布在2.00%~5.00%,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对多尼组烃源岩热演化指标Ro偏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初步认为特提斯构造域独特的构造演化背景下,中生界的褶皱、堆垛加厚,以及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热液等方面作用引起的中生界区域变质作用与局部构造变质作用,是导致中生界有机质高演化及其出现演化程度地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与评价应注重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对油气富集与保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海域北部,为中新生代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尚处于早期评价阶段。通过对盆地东部钻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化参数分析,认为:上侏罗统烃源岩是具一定潜力的中等烃源岩,也是目前发现原油的油源岩和有效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是本区目前最好的烃源岩,但成熟度偏低,应作为具有一定潜力的潜在油源岩或有效烃源岩加以重视。此次研究对该地区烃源岩的认识起了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对油气勘探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层热演化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残留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相对最好的,发育4套中生界主要海相烃源层,属低热流型冷盆,古地热梯度一般在2℃/100m左右。根据对1994—1997年27条野外石油地质路线调查获得的总计7761个样品的热演化的原始分析数据的研究,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烃源层多处于过成熟阶段,中侏罗统索瓦组、夏里组和布曲组烃源层在盆地中部尚处于成熟中晚期生油阶段,在新近纪晚期有二次生烃过程。在同一构造或沉积区域,纵向镜质组(或沥青)反射率平均值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呈半对数线性增加,平面上各层烃源层各项成熟度指标都从盆地边缘向中部呈环带状逐渐降低。影响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的盆地中部,最高古地温和古埋藏深度起主要作用;②盆地边缘或断裂褶皱带附近不均衡压力变形起主要作用;③局部地区火成岩及深成地下热流的作用。图8表1参17  相似文献   

13.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羌塘盆地海相地层发育,沉积厚度大(最厚处可达万米),其中以侏罗系厚度最大。羌塘盆地中生代具有广泛分布且发育良好的三叠系肖茶卡组、侏罗系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4套烃源岩。烃源岩主要为灰岩和泥岩,最厚处超过3000m。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碳含量平均1.5%以上、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而且埋藏较好,生烃量大,是盆地油气的主要来源;索瓦组烃源岩虽然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但出露较多。烃源岩有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和新近纪早期两次生烃高峰。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热异常及烃源岩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合理设定热模拟边界条件前提下,模拟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晚侏罗世,盆地大部分地区中生界地热梯度为4.3~4.6℃/100m,但在庆阳、西峰及其西南部分地区达到5.7℃/100m。结合热流与地壳厚度关系及地震、重力、磁法方面证据,认为造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温异常的最可能的热事件模式是全盆范围的地壳减薄与局部地区隐伏岩浆体加热的叠加。在热异常背景下,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层在侏罗纪埋深达到1600m便可成熟排烃,大规模生烃期在早白垩世。较长的排烃期与埋藏过程中构造的调整是造成油气多期充注的主要原因。图5表2参21  相似文献   

15.
比如盆地中 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以一套半深海-深海相浊积沉积体系为主,不完整的鲍玛序列为其标志性沉积构造。通过对残留盆地不同部位观测点数据统计、样品测试与分析,认为拉贡塘组烃源岩累计厚度巨大,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与Ⅱ1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TOC主峰分布在0.40%~1.20%;拉贡塘组有机质Ro主峰分布在2.0%~5.0%,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对拉贡塘组烃源岩热演化指标Ro偏高的原因进行探讨,初步认为特提斯构造域独特的构造演化背景下,中生界的褶皱、堆垛加厚,以及燕山期-喜山期岩浆、热液等方面作用,引起中生界区域变质作用与局部构造变质作用,很可能是导致中生界有机质高演化及其出现演化程度地区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青藏高原油气勘探与评价应注重喜山期构造演化对油气富集与保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北黄海盆地4口井中6个样品的测试分析,对该盆地中生界的油-源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原油成因分析.经过轻烃组成、饱和烃和芳烃的色谱、质谱、饱和烃碳同位素等地化参数类比,进一步明确了产于下白垩统的原油来源于上侏罗统陆相淡水型、以Ⅱ2型为主的生油母质形成的烃源岩.同时,地化参数表明,白垩系原油属于带环烷型特征的近石蜡型原油,是具有高蜡低硫、低钒镍比、保存条件较好的陆相成熟原油.  相似文献   

17.
利用TSM盆地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沉降中心从侏罗纪到新生代存在由南向北迁移,而后又南移的跷跷板过程。南部的吉木萨尔凹陷内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有2个关键的生烃期:侏罗纪末,该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6%~1.3%之间,新生代中晚期之后,Ro分布在1%~2%之间;北部五彩湾凹陷内滴水泉组烃源岩的关键生烃期为白垩纪末期,Ro大部分在0.7%~1.5%之间,处于生烃高峰期;北部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烃源岩白垩纪末则刚进入生烃门限,演化程度低。另外,生烃强度从层位上看,滴水泉组和巴山组相对较大,可达200 mg/g,而石钱滩组较小,最高只有40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