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下降的低位期.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其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隙度、中-特低渗透率.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成因砂体较其他类型砂体储集物性稍好.  相似文献   

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该区侏罗系沉积韵律及基准面旋回清楚。通过对区内约200口井测井曲线特征、岩性特征、沉积微相变化的分析研究认为,其侏罗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旋回、18个中期旋回和若干个短期旋回。其中长期旋回界面基本上以地层系、统、组为单位,层组间的界线多为不整合面,可见大型冲刷间断面或侵蚀面和岩性、岩相突变面,但在研究区则多为整合接触,表现为一套具有较大水深变化幅度的、彼此间有成因联系的地层所组成的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中期旋回界面为一套水深变化幅度不大的、彼此间成因联系密切的地层叠加所组成的湖进—湖退沉积序列,反映同一沉积体系中相似或相邻相序的进积—退积组合的测井相转换面和突变面,可见间歇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刷面和岩性、岩相的突变面或均变面。经上述分析后认为,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侏罗系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为三工河组(LS3)和头屯河组(LS5)。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储层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研究,通过分析成藏期毯砂成岩特征,建立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充注的对应关系,并分别采用压实趋势法与反演回剥法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1s2(1)]毯砂在关键成藏期的孔隙度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在成藏关键期,毯砂埋藏浅,物性较好,可做为较好的油气输导层及储集层,表明该毯砂在成藏关键期的重要输导作用,同时明确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卡因迪克地区侏罗系是重要的勘探层位之一,是否具备成藏条件是影响其勘探进程的关键因素。以区域地质研究为基础,从烃源岩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以及油气运移特征5个方面详细剖析了其成藏条件。认为侏罗系有机质丰度高、烃源岩分布稳定;断裂发育、对油气运移及封堵起关键性作用;储层较发育。以原生孔隙为主;同时该区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具备成藏条件。并在上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有利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现今的地温梯度低(约为2.3℃/hm),其腹部西侧侏罗系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埋深差异极大(约为2100 m)、成岩作用复杂,影响油气勘探开发部署.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和包裹体荧光显微鉴定,结合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沙窝地、莫西庄及征沙村3个小区三工河组储层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东部台13井区八道湾组水流及砂体延伸方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油田台13 井区目前在八道湾组发现有油,展示该区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少、砂砾岩储集层延伸展布方向预测难度大,给油田井位部署和高效开发造成了很大障碍。前人根据少量钻井资料编制的砂体等厚图,推测其古水流方向是从南向北,物源来自其南部的博格达山。据此,结合附近露头研究、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延伸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13 井区八道湾期,古水流方向是从北东向南西,河道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物源应来自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凸起。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体成因类型与储集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多样,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不同的成因砂体其叠置关系不同,三工河组二二段(J1s2^2)砂体为拼合板式结构,其他层系砂体结构类型主要为迷宫武结构;各成因砂体对砂岩物性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砂岩的粒级上,粗粒径砂体其物性往往较好,但在不同深度上其控制的影响程度有差异,中浅层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均较优,中深层水下分流河道物性优于河口坝砂体,超深层成因砂体之间物性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论述了陆西地区不整合类型与控油特征、不整合结构类型与油气运聚特征、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证据以及不整合-断层运聚体系的成藏模式。陆西地区存在上超-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削蚀型和整一-整一型4种不整合类型,其中上超-削蚀型和整一-削蚀型不整合对油气聚集最有利。在陆西地区有6种不整合结构类型,其中Ⅰ、Ⅱ型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最有利。二叠系各层系顶界和三叠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发生于陆西斜坡区,西山窑组顶界和侏罗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隆起区。陆西地区存在源边—不整合—斜坡—环带状和源外—不整合—断控—阶状2种成藏模式。由此可见,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主要位于陆西斜坡区、三个泉油田与石南油田接合处及三南凹陷南段。  相似文献   

9.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三个泉凸起的陆15井区油藏为例,通过分析断层封闭性,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了不同性质和规模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区内陆2井北断裂现今封闭性较好,陆15井南断裂现今封闭性较差,前者早期输导、现今封闭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断距较大的生长型断层决定油气的空间分布,而油藏内部断距较小的幕式活动断层对油气保存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侏罗系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众多,但它们都有或多或少的使用条件.针对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的资料条件和地质条件,采用邻层厚度比值法,并结合传统的沉积速率法,对侏罗系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从恢复结果来看,西山窑的剥蚀厚度盆地中央厚四周薄,其中石南凹陷、三南凹陷、鸟伦古凹陷及该区南缘几乎未被剥蚀;头屯河组的大部分地层均被剥蚀.这一恢复结果与当时的沉积、构造环境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三工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一段(J1 s1)及二段(J1s2)是侏罗系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J1s1、J1s2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J1s 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将喉道划分为5 类,J1s2储层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J1s1储层以Ⅲ类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且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砂体成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明确该套砂体的成因,建立该区的沉积相模式,对于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对此套砂体成因的认识不一。通过对庄1井区的岩心、岩相、岩相组合的细致分析,认为J1s2^1(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J1s2^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夹有滑塌浊流沉积。图8参10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层段沉积相研究是勘探目标优选的基础。以岩心分析和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相、微相构成及主要含油储层的沉积微相特征,认为三工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储层主要为各类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试油资料,分析了主要目的层沉积微相的演化和平面分布,指出三工河组沉积中、晚期形成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最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中广泛发育固体沥青,记录了重要的油气成藏信息。基于岩相学、反射率、激光拉曼光谱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构造和成藏演化史,探讨了沥青的成因、来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沥青主要赋存在构造缝中,裂缝面存在弯曲变形,矿物显微构造变形明显,指示沥青形成与构造活动破坏古油藏有关。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结果指示沥青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的烃源岩,具有混源成藏特征。沥青成熟度较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62%~0.79%),且具强烈生物降解特征,说明为生物降解成因沥青,同时生物标志物指示沥青受到晚期原油充注的影响。古油藏成藏时间在中侏罗世车—莫古隆起形成初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隆起抬升遭受强烈剥蚀,古油藏遭受破坏进而引发轻烃组分散逸,并伴随生物降解作用演化形成沥青。早白垩世,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晚期油气开始充注后,三工河组储层没有再发生强烈构造活动,随储层再次埋深和油气充注,最终形成现今油气藏。虽然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曾经历构造活动调整,但油气的再次充注使其仍成为有利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沙窝地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多种方法分析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沙窝地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度主要属特低孔-中孔,渗透率属特低渗-中渗,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溶蚀-改造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孔隙类别以特大孔为主,而喉道类别以微细喉为主;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和交代作用,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期,成岩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度减小约24.0%,同时因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约3.0%。  相似文献   

16.
从岩心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准噶尔盆地Z1井区J1s2储层的沉积微相展布.认为J1s22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多期叠加的分流河道微相沉积.J1s21下部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沉积、上部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Z1井位于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微相沉积区,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 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认为研究区的砾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及构造裂缝, 砂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经历的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侏罗系八道湾组砂岩和砾岩都处 于晚成岩阶段A 期和B 期。总结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机理:压实作用造成 储层储集空间减少、物性变差;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储集空间,降低储层物性,另一方面成为支撑颗粒骨 架,减弱压实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成岩作用晚期为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 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滴西12井区呼图壁河组储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常规分析资料研究准噶尔盆地滴西12井区呼图壁河组储层特征,分析油气开发过程中油气储层敏感性因素。滴西12井区呼图壁河组砂岩储层主要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储层中具膨胀性能的蒙伊混层矿物质量分数高。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是剩余粒间孔。储层孔渗性分别以中孔高渗-粗喉和中孔低渗-中喉为主。呼图壁河组储集层具有强盐敏、中等水敏和体敏、弱速敏的特征。油田开发措施:提高注入水速度;由于油层水敏为中等,注水前注入稳定剂;注意水的矿化度,防止由于盐敏造成储层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