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锌、镍和铝物质的量比为1∶3∶2,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Zn~(2+)-Ni~(2+)-Al~(3+)-CO_3~(2-)-LDHs。以Zn~(2+)-Ni~(2+)-Al~(3+)-CO_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Cl-和MnO_4~-进行离子交换,将MnO_4~-引入Zn~(2+)-Ni~(2+)-Al~(3+)-LDHs层间制备Zn~(2+)-Ni~(2+)-Al~(3+)-MnO_4~--LDHs新型复合材料。通过XRD、SEM、FT-IR和EDS等对合成产物Zn~(2+)-Ni~(2+)-Al~(3+)-MnO_4~--LDH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2+)-Ni~(2+)-Al~(3+)-MnO_4~--LDHs复合材料结晶度较高,层间距为0.912 nm,具有明显的六边形层状结构,片层横向尺寸约为3μm,厚度约为100 nm。  相似文献   

2.
以尿素为沉淀剂,以Mg(NO_3)_2·4H_2O、Zn(NO_3)_2·6H_2O、Al(NO_3)_3·9H_2O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Mg~(2+)-Zn~(2+)-Al~(3+)-LDHs新型光催化材料。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g~(2+)-Zn~(2+)-Al~(3+)-LDHs为片层状圆盘状形貌,平面尺寸为3μm,厚度约为250 nm,层间距为0.781 nm。该材料禁带宽度窄(2.49 Eg),是理想的光催化剂。以Mg~(2+)-Zn~(2+)-Al~(3+)-LDHs作为光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效降解甲基橙。催化反应60 min后,降解率为95%。  相似文献   

3.
以尿素作为沉淀剂,确定硝酸镁和硝酸铝浓度比为2∶1;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Mg~(2+)-Al~(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Mg~(2+)-Al~(3+)-CO_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 (CH_2) _(10)CH_2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成功地构建了Mg~(2+)-Al~(3+)-CH3(CH_2)_(10)CH_2SO_3~--LDHs防腐缓蚀剂。将此样品和粘合剂、无水乙醇按照10∶1∶20的比例混合涂层在钢铁挂片上,制作成压片,通过测极化曲线,用称重法做对比实验对该材料的防腐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处理制备Bi~(3+)掺杂Y_2O_3∶Eu~(3+)纳米荧光粉,并考察了掺杂Bi~(3+)对Y_2O_3∶Eu~(3+)荧光粉结构、紫外可见光吸收和发光性能的影响。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表明,Y_2O_3∶Eu~(3+)掺杂Bi~(3+)(摩尔分数3%)后保持纯立方相结构,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6.8nm。通过激发和发光光谱测试,讨论了Bi~(3+)对Eu~(3+)的敏化作用,发现Bi~(3+)离子能促进Y_2O_3∶Eu~(3+)于300~400nm的近紫外光吸收,再以能量转移的方式传给Eu~(3+)。因此,利用Bi~(3+)电荷迁移带的近紫外吸收,是实现近紫外光有效激发Y_2O_3∶Eu~(3+)荧光粉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镍铝摩尔比为3∶1,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2+)-Al~(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Al~(3+)-CO_3_(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钼酸钠(Na_2MoO_4·2H_2O)进行离子交换反应,成功构建了Ni~(2+)-Al~(3+)-MoO_4(2-)-LDHs防腐缓蚀剂。通过XRD、SEM、FT-IR、TG-DTG、ICP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oO_4~(2-)插入LDHs层间,其层间距由0.769 nm增加到0.982 nm,样品晶相完整,并保持了良好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罗丹明B、水合肼和吡啶-2-甲醛为反应物,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罗丹明类Fe~(3+)和Cu~(2+)双通道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并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FP对Fe~(3+)、Cu~(2+)等14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V(CH_3OH)∶V(H_2O)=1∶1体系中,当选用荧光光谱分析时,探针FP对Fe~(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响应,且Fe~(3+)浓度在2~30μmol/L时,探针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当选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时,探针FP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响应,且当Cu~(2+)浓度为0~9μmol/L时,探针FP的吸光度与Cu~(2+)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7.
利用尿素作为有效沉淀剂,采取均相沉淀法制备了La~(3+)-Zn~(2+)-Al~(3+)-CO_3~(2-)-LDHs,其比例为La∶Zn∶Al=1∶6∶2。通过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材料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用制备的类水滑石对含Cr(Ⅵ)废水进行了吸附处理,并且运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时间、吸附剂用量对清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吸附时间为1.1小时,吸附温度为42.25℃,吸附剂用量为0.08 g时,Cr(Ⅵ)的清除率达到最大值74.31%。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六水硝酸钆、六水硝酸铕、无水乙醇、乙二胺、硫代甘油、硫脲和升华硫为主要实验原料,通过溶剂热法一步合成纳米Gd_2O_2S∶Eu~(3+)发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在本研究中,不同硫源影响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晶性。合适的硫源为升华硫,其较优的摩尔比为5。此工艺条件下合成的Gd_2O_2S为近球形,团聚较明显,颗粒大小约为30~50 nm。在260 nm的紫外光激发下,Gd_2O_2S∶Eu~(3+)发光粉的主发射峰位于628 nm,归属于Eu~(3+)离子的~5D_0-~7F_2跃迁。Gd_2O_2S∶Eu~(3+)的发光强度受Eu~(3+)离子掺杂浓度影响很大,Eu~(3+)离子的猝灭浓度为4%,其相应的余辉衰减时间为0.5216μs,色坐标为(0.5976,0.3153),属于红光区。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配制的砷污染土壤(40 mg/kg)为处理对象,采用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钙3种固化剂,研究不同组合顺序和投加比例对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Fe(3+)、Al(3+)、Al(3+)、Ca(3+)、Ca(2+)在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时,都对土壤中的有效态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而三者同时使用时固化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尤以Al(2+)在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时,都对土壤中的有效态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而三者同时使用时固化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尤以Al(3+)→Fe(3+)→Fe(3+)→Ca(3+)→Ca(2+)的顺序进行组合的效果最佳,其固砷率高达66.25%,比单一使用和两两组合使用时的最高固化率分别高出4.13%和4.7%。而在不同的投加比例下,组合固砷率最高可以达到81.98%,最低为64.43%,均可将污染土壤中的砷水平控制在最低风险筛选值(20 mg/kg)以下。综合固砷效果、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确定投加比例为Fe(2+)的顺序进行组合的效果最佳,其固砷率高达66.25%,比单一使用和两两组合使用时的最高固化率分别高出4.13%和4.7%。而在不同的投加比例下,组合固砷率最高可以达到81.98%,最低为64.43%,均可将污染土壤中的砷水平控制在最低风险筛选值(20 mg/kg)以下。综合固砷效果、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确定投加比例为Fe(3+)∶Al(3+)∶Al(3+)∶Ca(3+)∶Ca(2+)∶As=2∶2∶2∶1,最佳投加顺序为Al(2+)∶As=2∶2∶2∶1,最佳投加顺序为Al(3+)→Fe(3+)→Fe(3+)→Ca(3+)→Ca(2+),为砷污染土壤应急固化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Ni(NO3)2?6H2O、Zn(NO3)2?6H2O、Fe Cl3?6H2O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层状形貌的Zn~(2+)-Ni~(2+)-Fe~(3+)-LDHs催化剂材料。吡啶作为分子探针,通过原位红外技术对Zn~(2+)-Ni~(2+)-Fe~(3+)-LDHs的酸性中心和酸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材料同时存在路易斯酸(L酸)和布朗克(B酸)酸性中心,其酸量分别为4.4 mmol/g、2.6 mmol/g,L酸酸强度强B于酸。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11):2106-2110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浓度在0.8(2+)浓度在0.80.9 mg/L的模拟水样,Mn0.9 mg/L的模拟水样,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比例为5∶2时,Mn(2+)比例为5∶2时,Mn(2+)下降至0.06 mg/L,较单个投加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17,(11):2106-2110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浓度在0.8~0.9 mg/L的模拟水样,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比例为5∶2时,Mn~(2+)下降至0.06 mg/L,较单个投加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Na_2CO_3、V_2O_5、H_3BO_3和Y_2O_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荧光材料Na_(3-X)VO_2B_6O_(11)∶x Y~(3+)(x=0.03,0.04,0.05)。利用XRD、SEM和970CRT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Y~(3+)离子掺杂量对Na_(3-X)VO_2B_6O_(11)∶x Y~(3+)荧光粉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260 nm为激发波长,测得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中发射峰主要位于594、620、653和700 nm处,并且该荧光粉在暗箱式紫外光谱仪照射下呈现出红色;Y~(3+)离子掺杂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Na_(3-X)VO_2B_6O_(11)∶x Y~(3+)荧光粉中Y~(3+)离子的最好掺杂浓度为x=0.4。  相似文献   

14.
以3-甲醛基-苯并嗪-2-酮和罗丹明B酰肼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一种新型比色探针RC,并利用1HNMR、13CNMR和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探针RC在乙醇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识别性能,该探针在λ=496 nm处对Cu~(2+)和Cd~(2+)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裸眼可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而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通过Job-plot曲线和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出探针RC与Cu~(2+)和Cd~(2+)的物质的量结合比均为1∶1,结合常数K分别为6.44×105和1.17×105,并测得Cu~(2+)和Cd~(2+)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80×10-6mol和9.19×10-6mol。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香菇废弃物粉末以7∶3∶3的质量比混合,水浴加热溶解后,用CaCl_2饱和硼酸溶液固定化。以2%CaCl_2饱和硼酸的固定化时间、磷酸盐浓度以及磷酸盐的固定化时间为因子进行正交实验,以成球性、机械强度、Cd~(2+)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固定化方法,并研究了固定化香菇对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香菇废弃物的最佳固定化方法为:将质量比为7∶3∶3的PVA、SA、香菇废弃物粉末混合,水浴加热溶解,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滴入2%CaCl_2饱和硼酸固定化24 h后,移至浓度5 g/L的磷酸盐进行二次固定化反应6 h。改良后的固定化香菇小球吸附Cd~(2+)的平衡时间大大缩短,由7 h缩短至1 h,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模拟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R~2=0.999 8。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与Frendlich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9 5和0.998 3,对Cd~(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1.99 mg/g,最大吸附量较改良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尿素为沉淀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Ni~(2+)-Fe~(3+)-CO_3~(2-)-LDHs。以制备的Ni~(2+)-Fe~(3+)-CO_3~(2-)-LDHs为前驱体,分别与Na Cl和对甲苯磺酸钠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Ni~(2+)-Fe~(3+)-C_7H_7SO_3~--LDHs新型催化剂,成功实现对甲苯磺酸根负载Ni~(2+)-Fe~(3+)-LDHs。研究表明,Ni~(2+)-Fe~(3+)-C_7H_7SO_3~--LDHs为介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65.6 m~2·g~(-1),平均孔径为14.7 nm,较大比表面积和空隙结构增强了其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从粤北大宝山酸性矿山废水(AMD)分离出具有的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研究A.f菌对水中Ni~(2+)、Mn~(2+)、Cd~(2+)的去除和钝化机理。实验结果显示,A.f菌与重金属离子共培养7 d后,其对Ni~(2+)、Mn~(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18.52%、31.63%、36.05%,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Ni~(2+)、Mn~(2+)、Cd~(2+)与次生矿物晶体内的构晶离子Fe~(3+)间的类质同象作用不明显;A.f菌成因次生矿物对Ni~(2+)、Mn~(2+)、Cd~(2+)的吸附容量分别达130.26、74.99、78.36 mg/kg,可能与A.f菌次生高铁矿物纳米颗粒表面富含OH~-、SO_4~(2-)等高吸附能位点的强静电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香菇废弃物粉末以7∶3∶3的质量比混合,水浴加热溶解后,用CaCl_2饱和硼酸溶液固定化。以2%CaCl_2饱和硼酸的固定化时间、磷酸盐浓度以及磷酸盐的固定化时间为因子进行正交实验,以成球性、机械强度、Cd(2+)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固定化方法,并研究了固定化香菇对Cd(2+)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固定化方法,并研究了固定化香菇对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香菇废弃物的最佳固定化方法为:将质量比为7∶3∶3的PVA、SA、香菇废弃物粉末混合,水浴加热溶解,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滴入2%CaCl_2饱和硼酸固定化24 h后,移至浓度5 g/L的磷酸盐进行二次固定化反应6 h。改良后的固定化香菇小球吸附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香菇废弃物的最佳固定化方法为:将质量比为7∶3∶3的PVA、SA、香菇废弃物粉末混合,水浴加热溶解,用注射器将混合液滴入2%CaCl_2饱和硼酸固定化24 h后,移至浓度5 g/L的磷酸盐进行二次固定化反应6 h。改良后的固定化香菇小球吸附Cd(2+)的平衡时间大大缩短,由7 h缩短至1 h,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模拟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的平衡时间大大缩短,由7 h缩短至1 h,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模拟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R(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R2=0.999 8。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0.999 8。改良固定化香菇对Cd(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与Frendlich模型,相关系数R(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与Frendlich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9 5和0.998 3,对Cd2分别为0.939 5和0.998 3,对Cd(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1.99 mg/g,最大吸附量较改良前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尿素作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技术制备了Ni~(2+)-Fe~(3+)-CO_3~(2-)-LDHs层状材料。以Ni~(2+)-Fe~(3+)-CO_3~(2-)-LDHs作为前驱体,分别与NaCl、十二烷基磺酸钠(CH_3(CH_2)_(11)SO_3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新型吸附剂材料,成功实现了将CH_3(CH_2)_(11)SO_3~-负载到Ni~(2+)-Fe~(3+)-LDHs层状材料,对Ni~(2+)-Fe~(3+)-CO_3~(2-)-LDHs进行亲油改性,研究表明该改性后的材料为介孔材料,其比表面积为196.2 m~2/g,平均孔径为18.3 nm。利用Ni~(2+)-Fe~(3+)-CH_3(CH_2)_(11)SO_3~--LDHs复合材料对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实验表明十二烷基磺酸根离子插层Ni~(2+)-Fe~(3+)-LDHs后的产物增强了LDHs的亲油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6.57μL/g。  相似文献   

20.
以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Schiff碱荧光分子探针(L),采用FTIR、1H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V(乙醇)∶V(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95∶5(p H=7.2)缓冲溶液中,L能够通过on-off荧光响应选择性识别Fe~(3+),且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Hg~(2+)、Ag+、Pb~(2+)、Cu~(2+)、Ba~(2+)、Cd~(2+)、Zn~(2+)、Ni~(2+)、Co~(2+)、Fe~(2+)、Al~(3+)、Mn~(2+)、Li+、Cr~(3+)、Ca~(2+)、Mg~(2+)、K+、Na+)的干扰。在Fe~(3+)浓度为0~7.0×10-5mol/L时,溶液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对Fe~(3+)检出限为1.94×10-7mol/L,二者的络合常数为2.026×104(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