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油田适时实施“关停并转减”工程,简化了老油田的地面流程、减少了地面工程总 量,优化了系统运行、降低了原油生产成本,提高了油田开发后期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千万吨持续有效稳产是辽河油田的"生命线",然而在历经40余年勘探开发,面对愈发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能否保住这条"生命线",成为33万辽河石油人最现实的"生存"问题。辽河油田地下构造分散复杂,而且多数都是开采难度极大的稠油、超稠油油田。已经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按照  相似文献   

3.
面对老油田发展困境,辽河油田金马公司运用"对标管理",在求实、求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促进了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论语.里仁》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放置在企业管理中,这句话体现出的管理思想便是"对标管理"。近年来,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是中国石油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低油价下辽河油田SEC证实储量大幅减少,公司账面盈利空间萎缩,亟需精细挖潜增加SEC证实储量.针对开发中后期老油田增储难度大、操作成本高、评估单元复杂、稠油抵御油价风险能力较弱等难题,运用SEC证实储量、成本与折耗一体化等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低油价下降低成本、评价增储、效益建产、提高...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区老油田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河油田面临的严峻开发形势,创新提出了利用新技术通过改变驱替类型、驱替方式、渗流方式,重新开发老油田、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二次开发理念。在探索与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二次开发技术框架,建立了二次开发技术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地质开发特点,形成了系列二次开发研究和配套技术。通过现场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老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新一轮有效开发,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了一条新路,对老油田开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含水升高、注采系统不完善、平面、层间矛盾突出、注水效果变差,采出程度高。辽河油田针对开发中后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整体区块的治理工作,本文针对典型中高渗、"双高"区块H26目前开采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油田开采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同类油藏提高油田开采效益和整体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以稠油热采为主,低油价下如何增产增效、避免无效投入,是企业面临的经营难题。为此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开展了油井措施经济效益预评价方法研究,所有措施井按效益高低分成4类,创建预评价模型,研制效益评价图版。以单井效益评价系统为平台,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取值计算,确定措施有效与无效的分界点,直观地对油井大修、侧钻、压裂、补层、解堵等增油类地质工艺措施进行风险预评价。油井措施风险预评价模型通过在辽河油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降低措施投资风险、优化措施投入、提高措施经济有效率及区块开发效益的目的。该项研究成果为油田生产企业措施风险评估提供了量化工具,适用于各类油井措施预评价,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有着金融危机特殊背景的2009年,让人惊心动魄,让人惊叹惊喜!岁末年初,记者从辽河油田采访中获得让人振奋的消息:2009年辽河油田工程建设系统实现整体盈利!全年共完成油田内外市场开发工作量94.8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93%;承揽油田外部市场开发项目57项,完成外部市场开发工作量89.6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221万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凝原油集输管道直流电热解堵技术在沈阳油田取得显著效益的基础上,辽河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又进行了原油输送管线工频电热解堵技术研究,该项技术在辽河油田得到普遍应用,并已推广到大港、华北和吐哈等油田。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侧钻井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侧钻井技术作为老油田挖潜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已在辽河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10年来的现场实践,逐步发展、配套和完善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侧钻井工艺技术。介绍了侧钻井工艺配套技术、延长侧钻油井寿命、侧钻水平井、侧钻深井和侧钻井整体开发老区块油田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侧钻水平井整体开发静17块的新技术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有着金融危机特殊背景的2009年,让人惊心动魄,让人惊叹惊喜! 岁末年初,记者从辽河油田采访巾获得让人振奋的消息:2009年辽河油田工程建设系统实现整体盈利!全年共完成油田内外市场开发工作量94.8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2亿元,同比增长93%;承揽油田外部市场开发项目57项,完成外部市场开发工作量89.6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221万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技术、成本效益等矛盾日益突出,为保持油田持续千万吨稳产的目标,在辩证评价油田开发形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油田开发技术进展,深入分析“十三五”油田保持千万吨稳产开发技术需求与挑战,在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油田下步开发技术发展思路,提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开发技术对策,夯实油田千万吨稳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为辽河油田实现效益发展、稳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把握导向、创新载体,切实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势转化为助推质量效益发展的强大"软实力",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研究院连年超额完成三级储量任务,有效支撑了油田连续28年千万吨稳产,院党委也先后荣获油田公司"先进党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研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剖析"小问题"寻找"大课题"院党委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关注员工所思、所想、所盼,  相似文献   

14.
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老油田,通常存在集输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系统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油田开发效益差,不符合中国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的需要。针对“双高”老油田存在的问题,唐家河油田地面系统改造工程采用成熟先进的单井在线远传计量、单管常温输送等技术,解决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方案、实施跟踪及效果分析,使方案与现场最大限度的结合和优化,对类似方案的优化及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把转换开发方式作为实现稳产增效的重要支撑,全面启动蒸汽驱和深部调驱等10大类开发试验,转换开发方式项目产油量今年前4个月持续上升,已接近6600吨,占油田平均日产量的1/4。辽河油田是开发多年的老油田,油田综合含水达90%以上,且油田主力区块以稠油油藏为主,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近年来,辽河油田解放思想,转换思路,在常规开发技术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常规火驱及开展重力火驱、烃类非烃类气驱、蒸汽吞吐保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看到了一个奇迹:开发20多年,采出程度高达77%、每年产量自然递减率近30%的油田,在资金缺口8000万元的情况下,全年节约产能建设投资和生产措施成本1亿元,同时还创造了超产油气综合商品量6万吨,超缴内部利润2500万元的惊人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保产量和控成本相协调、保安全与增效益相一致的油水井精细管理体系,推动了低渗透油田科学、高效、可持续开发。近年来,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针对储量品位下降、老油田稳产难度增大、安全环保形势严峻、成本控制压力大、队伍执行力不强等实际问题,探索实施以"保稳产、保安全、保质量、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保一增"油水井精细管理模式,提升井组以产量为主导的综合效益,提升班站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能力,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完善并建立以保产量和控成本相协调、保安  相似文献   

18.
郭福军 《海洋石油》2020,40(1):61-64, 69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低效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低效井综合治理工作是油田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何保证低效井的治理具有效益是老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低效油井的治理效果和老油田开发整体效益,以油田单井效益评价系统为依托,从单井入手,探索适合低效井治理效益潜力的评价标准、方法与指标体系。通过低效油井治理效益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对57口低效油井进行效益潜力综合评价,降低了油井治理措施实施的风险,提高了低效油井治理的成功率和治理效果。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提高油井效益潜力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李兴涛  程功 《河南石油》2000,14(2):52-54
油田经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经济等方面,本文就如何实现老油田经济开发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产量与效益的关系,在合理油田经济产量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加强投资控制,提高投资效益,确保老油田经济开发目标得以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走过30多年开发历程的老油田,都会面临着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即"未来向何处去"?所谓老油田,就是从发现到开采已经有着30年以上的勘探开发历史。处于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开采难度的增大以及产量递减、设备设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其开发成本控制难度越来越大,降本增效空间也越来越小。而随着产量的缩减企业冗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