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细地震勘探需要有效合理的野外地震采集观测系统,排列长度和宽度是决定观测系统是否有效合理的重要参数之一。确定排列长度和宽度值,通常观测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勘探地质目的层埋深、速度、动校正拉伸以及反射系数的要求,而对纵横向地质构造的成像需求忽略考虑。从叠前时间地震偏移成像理论出发,利用地层深度、构造倾角、地层层速度、反射时间和偏移距等信息,综合计算偏移孔径,导出野外采集排列长宽尺度计算方法。实例计算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发明包括提供许多基本上平行且间距相等的震源线,每条线由多个等间距的地震能量震源组成。同时提供许多基本上平行且间距相等的接收线,每条线由多个等间距的地震能量接收器组成。震源线和接收线以横向交叉方式布置,形成矩形网格,这样震源和接收器在每隔一个或多个交点处是基本重合的,对于每次地震扰动,产生一组共中心点地震反射(CMP),每个CMP形成多个子面元中的一个面元的中心,而多个子面元共同形成一个标准面元,  相似文献   

3.
宽方位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初探   总被引:8,自引:9,他引:8  
唐云  李显贵  邱华  刘胜 《石油物探》2003,42(2):233-236
在地震勘探中 ,利用成本相对低的多方位P波勘探比利用成本较高的多波多分量勘探进行裂缝检测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JM和FG工区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 ,提出了关于多方位角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阳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阳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埋藏较深,断裂发育、构造破碎,现有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不能满足油气勘探需求。为此,针对南阳凹陷的地震地质条件,结合地震波动方程模拟、照明分析以及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分析等技术,在兼顾各项采集设计要求与工作效率的条件下,重新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新采集的资料剖面断裂系统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楚,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球物理》2020,(1):16-21
针对火山岩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基于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照明分析、聚焦分辨率分析等技术,重新设计了某火山岩凹陷地区的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在当前采集成本要求下,大幅度改善地震资料品质。与以往地震采集资料相比,新采集地震资料剖面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明显提升,达到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集参数是构成观测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地震成像的效果。塔里木盆地勘探情况复杂,针对复杂地区的采集设计,常规的采集参数论证方法显得片面、简单、不直观,难以满足复杂区地震勘探需求。为了提高观测系统参数论证的精度,提出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技术,对面元尺寸和最大炮检距两个常用采集参数进行了论证,提高了观测系统参数论证的精度,使得采集参数论证更合理,并从CRP观测系统属性、三维地质模型观测系统正演、三维地质模型照明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对比,优化了观测系统。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设计技术应用到了塔里木油田地震采集设计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家田 《石油仪器》1994,8(1):25-30
地震信息采集是物探工作中的首要环节,随地震方法的发展,对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要求越来越高,其分辨率、记录长度、传输速度与可靠性都影响着地震信息采集的质量。为了使系统在保证分辨率和记录长度的前提下,提高传输速率和可靠性,节省记录设备。文章提出了一种地震信息增量采集系统,并叙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原理。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九五”期间,胜利油田开展了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地质雷达、双井微测井等新方法,形成了一套表层结构调查方法;通过研制系列高分辨率激发震源,拓宽了地震子波的频带宽度,增国了有效波的高频成分;通过选择适合的激发参数来抑制虚反射,提高了震源能量转换效率;通过研究不同检波器类型、检波器埋置方式对地震采集信号的影响,采用抗干扰高灵敏度加速检波器和选择适合的接收因素,能够接收宽频带的地震信号;通过对干扰波的能量分析,认为激发后产生的各种噪声是影响地震记录信噪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过程中减少噪声和压制干扰波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地震波基础理论以及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胜利油田探区特点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技术方法。应用实例表明,在高集噪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拓宽地震采集信号的有效频带,使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在2000ms处的反射波主频达到100Hz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已不能精细刻画春光油田沙湾组多个小层薄砂体,为了提高岩性圈闭的识别精度,开展了提高沙湾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方法研究。针对春光探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应用静校正、精细振幅处理、叠前保幅保真去噪、串联反褶积、Q补偿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品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春光探区排10井区地震资料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沙湾组多个小层薄砂体的精细刻画,需要开展沙湾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通过静校正技术的研究应用,剖面的叠加效果逐步得到改善;通过叠前相对保幅去噪技术的研究应用,较好地消除了面波、浅层低频鸣震(多次折射)和深层多次波对资料的影响;应用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子波反褶积串联,以及Q滤波技术,使目标层系资料分辨率得到了适度提高。处理结果表明,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连续性好,断裂系统清晰,断点干脆,目的层沙湾组信噪比大于6,主频达到75 Hz以上,频宽为10~150 Hz。  相似文献   

11.
在海洋石油地震勘探中,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勘探要求的不断提高,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对观测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选择出最佳的采集观测系统进行地震勘探。通过研究观测系统面元属性这一途径,对目前海底电缆地震勘探中所普遍采用的PATCH和正交束线这两种观测系统在方位角、炮检距、覆盖次数、采集脚印及覆盖次数渐减带等属性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各面元属性在地震资料中产生的不同反映,及其优缺点。另外,实践表明通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的这一方法,可以在不同地质勘探任务和地质环境条件选择观测系统时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采集参数分类,提出了候选观测系统全集的构建方法,建立了综合考虑均匀性、相似性、横纵比、采集成本等因素的定量观测系统评价法则,确立了观测系统定量优化的最佳流程,为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在塔里木盆地WN区块的应用,最终优选出12线4炮320道观测系统,经野外采集论证效果良好,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吐哈探区葡北油田、神泉油田和吐鲁番油田于7月下旬相继建成投产,新增原油年产能力25万t.至此,吐哈探区已累计建成原油年产能力350万t.1997年以来,吐哈探区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油气发现.在面积约7000km~2的陵南地区,先后探明了葡北、神泉和吐鲁番等6个油田;在面积约1650km~2的鲁克沁地区,今年上半年探明了8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原油田在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方案的论证和选择是本次高精度地震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正演模型技术分析了中原油田的主要观测系统类型,通过模拟数据对比,获得了通过增加空间采样密度来改善成像效果的认识。在马厂高精度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两套加密采样观测系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地区观测系统。聚焦分析表明,马厂新观测系统振幅精度高、横向照明均匀,有利于最终结果的岩性识别。通过马厂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部署实施,最终地震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了观测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A区高密度三维实际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提高分辨率方面,面元的选择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小尺寸,对高频成分贡献更大的应该是覆盖次数,并得到以下认识:①面元尺寸的选择主要从满足最高无混叠频率的要求、满足横向分辨率的要求、满足偏移孔径30°以内的绕射收敛要求入手;②在覆盖次数的选择方面,应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重点考虑主要目的层重点勘探频带范围内高频端的信噪比要求,可根据勘探主要目的层需要的信噪比和估测的原始数据信噪比确定所需覆盖次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春光探区中南部白垩系钻井资料少、沉积微相刻画困难等问题,结合岩心相、测井相的分析,在井震联合波形分类沉积微相标定的基础上,选用6种颜色代表6种波形,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精细刻画春光探区中南部白垩系连木沁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连木沁组时期春光探区中南部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Ch55、Ch118E和Ch120E井区分别发育三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的储集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苏丹沼泽过渡带是陆地-浅水沼泽-深水沼泽的地表,由于地表地质条件变化大,导致地震波能量与频率吸收衰减差异很大。在该区包含旱地-过渡带-深水沼泽3种整套施工方法。通过分析苏丹沼泽过渡带工区各种近地表条件,建立地表地质结构吸收衰减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地震波吸收衰减与沼泽勘探施工的关系提供依据;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优选参数,优选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条件,达到减弱地震波吸收衰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桂中山区宽线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世焕  赵殿栋  秦都 《石油物探》2011,50(4):398-405,25,26
广西中部喀斯特地貌区地表非均质性强,每一条单线的共炮点记录和共接收点记录品质在不同岩性段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单线叠加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进行了3线3炮宽线地震采集试验,分别对3条单线和单线相加的共炮点记录、共接收点记录,以及单线和宽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3条单线的信噪比曲线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时,单线相加或宽线的信噪比提高幅度不大,采用宽线方式的优势不明显;当3条单线的信噪比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或剧烈变化时,单线相加或宽线的信噪比提高幅度较大,这种情况下采用宽线方式的优势明显。但宽线方式多线接收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资料的频率成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单线信噪比最低值和主频最高值计算剖面信噪比提高率和主频降低率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宽线方式的剖面信噪比和主频之间存在的近似反比关系,给出了近似拟合公式,据此选取桂中山区合理的宽线观测系统为3线2炮观测方式。  相似文献   

19.
P-SV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用Zoeppritz方程对不同类型界面计算P波入射时P波与SV波的反射系数。通过分析,总结了P波与SV波位移反向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P-SV转换波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并结合大庆某工区转换波勘探试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页岩层系中多尺度天然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和输导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页岩纹层结构和夹层背景下,高角度垂直缝、顺层层理缝和微裂缝同时发育,这些裂缝的预测难度大。在页岩层系天然裂缝属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预测天然裂缝的流程,首先基于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采用高精度曲率方法研究大尺度高角度垂直裂缝;再基于VTI介质各向异性反演预测顺层层理缝,推导了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反射系数的简化公式,并预测小尺度裂缝;最后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了多信息多尺度裂缝综合预测方法。该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为裂缝参数的定量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