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有瑜  陶士振  刘可禹  罗修泉 《石油学报》2015,36(11):1367-1379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年代进行测定与研究,并对其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普遍发育,主要为片丝状、短丝状、丝状,具有明显的自生成因特征并且纵、横向分布稳定。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自生伊利石年龄数据明显分为2组,具有2期成藏特征。早期成藏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97~145 Ma),广泛分布于川西、川中广大地区,是主要成藏期;晚期成藏为晚白垩世(78~83 Ma),仅见于川西南端平落坝、白马庙气田须家河组二段。主要成藏期也即早期成藏,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须家河组六段基本一致,并明显具有连续成藏特征:纵向上,自下而上依次变晚,须家河组二段略早(平均133 Ma)、须家河组四段略晚(平均127 Ma),须家河组六段主要分布在广安气田,与须家河组四段相比也基本具有下早上晚的成藏特征(须家河组四段平均139 Ma,须家河组六段平均134 Ma);平面上,川西须家河组二段由北向南依次变晚,中坝、新场、大邑气田的自生伊利石平均年龄分别为136 Ma、134 Ma和133 Ma(川西南端的平落坝、白马庙气田属于晚期成藏),川中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由东向西依次变晚,东部的广安、合川、荷包场气田略早,中西部的磨溪、充西-莲池、金华、八角场气田略晚。自生伊利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烃源岩埋深,即生、排烃时间,是须家河组砂岩气藏成藏早晚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埋深大、生、排烃早,则年龄大、成藏早,反之则年龄小、成藏晚。岩性对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分布局限。构造抬升作用主要表现在成藏后期的调整阶段,年龄由东向西变小,即成藏由东向西变晚,与现今埋深即东高西低的构造特征不一致现象,是由成藏后期的构造差异抬升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气藏勘探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坳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面是一个风化面,目前在雷口坡组还没有发现大型的溶蚀孔洞缝型气藏。从雷口坡组的成藏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演化、沉积相和地震相等方面探讨了雷口坡组发育优质储层的可能性,预测了洛带气田、新场气田和马井构造雷口坡组气藏的勘探远景区。雷口坡组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是潮坪沉积相的藻屑滩和古岩溶形成的各类溶蚀性孔隙,区域岩相古地理分析认为,沿着中坝—安县—新场—洛带印支期古斜坡环带可能发育藻屑滩,且受到过暴露剥蚀作用。洛带地区雷口坡组地震相表现为丘形反射,两侧存在斜交反射带,顶部呈削蚀面特征,可能存在溶蚀沟和古潜山,预测发育有经过暴露溶蚀作用的藻屑滩;新场气田雷口坡组顶部存在地层圈闭和斜交反射带,有明显的削蚀面特征;马井构造存在连片的丘形地震异常。结合露头剖面的藻屑滩特征,分析认为洛带气田和新场气田的雷口坡组为有利勘探远景区,马井构造雷口坡组为远景勘探区。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气源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川西气田是中国石化继普光和元坝气田之后,在四川盆地发现的第3个大型海相气田.目前对该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气藏的气源认识尚未统一,争议较大,有必要对其开展再分析.对川西气田不同构造雷口坡组四段三亚段(雷四三亚段)上、下产层的天然气组分和烷烃同位素特征分析表明,川西气田同一构造雷四三亚段下储层气...  相似文献   

4.
叶军 《天然气工业》2001,21(4):16-20
川西坳陷中段新场气田首获深层上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单井高产工业气流,再次证实了川西地区深部致密-超致密砂岩领域具有十分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真正形成了新场气田从浅层(300m)至深层(4800m)各种不同类型气藏立体勘探开发的壮观场面。本文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入手,利用碳同位素和轻烃气相色谱方法,对X851井及邻区须二气藏天然气进行了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和岩石有机地化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对新场须二气藏形成机制的认识:即以须二段自身和下伏马鞍塘、小塘子组黑色泥、页岩与煤为气源,天然气呈水溶相经自西向东和自下往上两个方面的运移,于晚三叠世末开始在印支期形成的圈闭中富集,由上覆须三段形成区域性岩性封盖和流体压力及浓度封盖而成藏。文中同时论述了X851井发现须二高产工业气流对勘探深层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新场及其以西对龙门山前区域是勘探须二气最有利的地区,印支-燕山期古构造圈闭和复合圈闭的研究对于深部气藏的勘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坝气田位于川西气区北部,主要产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但其雷口坡组三段气藏的气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基于此,全面分析了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并选取中坝气田须家河组煤成气、河湾场气田二叠系茅口组和长兴组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油型气、川东北飞仙关组油型气与之进行对比。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总体显示干气特征,干燥系数大都在0.97附近,H2S和CO2含量较高。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中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组成与中坝须家河组、河湾场气田及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都有明显差异,乙烷碳同位素组成较河湾场气田、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重,而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川东北飞仙关组天然气轻。甲烷氢同位素值在-140‰左右,比川东北飞仙关组油型气普遍低约20‰,而高于中坝须家河组煤成气约30‰。综合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及轻烃和汞的特征分析认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天然气以二叠系油型气为主,混有部分须家河组煤成气,且受TSR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6.
张虹  刘殊 《石油物探》2010,49(3):268-274
川西坳陷深层须家河组二段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储层致密化严重,成藏机理复杂,气藏以岩性和成岩圈闭为主,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勘探难度大,有利目标预测困难。为此,通过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地震相及有利沉积相分布特征,结合裂缝预测技术,预测和描述油气富集带。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区和大邑地区的须家河组二段河口坝及其下方的前缘砂体顶部为有利油气富集相带,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根据预测结果,在德阳向斜部署了一口探井。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西部(以下简称川西地区)海相层系油气勘探方向由寻找滩相气藏转变为寻找潮坪相白云岩气藏,实现了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新场、彭州、马井3个大中型气藏。为了给新一轮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探讨了川西地区雷口坡组气藏的成藏地质特征和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沉积晚期主要为潮坪相,发育广泛分布的云坪、藻云坪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为油气储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②二叠系远源烃源岩和雷口坡组自身近源烃源岩为雷口坡组气藏的主要气源岩,两套烃源岩生烃潜力大,生成的烃类通过断裂及裂缝运移至雷口坡组储集体中;③中上三叠统发育多层泥岩盖层,使雷口坡组气藏得到了有效的封盖;④由构造、地层尖灭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多重地质因素组合,构成了雷口坡组圈闭的多样性,为油气规模聚集提供了场所。通过成藏富集规律分析认为,发育大规模潮坪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是川西雷口坡组油气成藏的基础,烃源断裂发育的正向构造带及斜坡带是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成藏环境的划分及识别标志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彤  叶军  王胜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2):174-177
新场气田是川西坳陷中最具规模的典型的多层含气、多类型气藏叠置而成的复杂气田。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成果的精细描述,依据须家河组超压气源的压力分带、气水赋存状态以及所建立和预测的6类气藏类型,在提出了“成藏环境”这一多因素综合性概念的基础上,作者划分出新场气田5种不同成藏机制的成藏环境类型,并对各成藏环境的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成藏环境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9.
李林涛  邓克  张建华 《特种油气藏》2010,17(3):19-21,30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川西坳陷主要产气层段,须家河组气藏具备超致密和超压两大特点。川西坳陷中段已发现的气藏均集中在正向构造单元上,主要产气构造的压力测试与钻井、测井资料反映的压力特征表明:须家河组不同层段超压发育特征不同,压力系数总体上盖层段大于储层段、须家河组上段大于须家河组下段。不同气藏具有不同的纵向超压发育特征,根据典型气藏须家河组压力发育特征,将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气藏划分为新场型、合兴场型、鸭子河型和大邑型4种压力组合类型,其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油气保存状态,具有不同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水微量元素与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秦胜飞 《石油学报》2012,33(1):55-63
近几年,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现了大量天然气,同时也发现其普遍存在高矿化度的地层水。这些地层水不仅具有常量离子发育的特殊性,也具有稳定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布的特殊性。利用GV IsoPrime II型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对四川盆地二叠系-侏罗系的地层水进行氢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侏罗系的稳定同位素蒸发分馏趋势线,为该区地层水成因的判别确立了初步标准。受雷口坡组盐膏层的影响,雷口坡组三段-四段及其以上的陆相地层水同位素蒸发分馏演化特征是以δD快速加重为主,而雷口坡组二段及其以下的海相地层水同位素演化特征是以δ18O 快速加重为主。须家河组地层水是由雷口坡组上部高盐度地层水与须家河组沉积后埋藏压释水混合变质而来;同时,须家河组部分气田水中还存在较多的凝析水,凝析水的存在也指示须家河组有过强烈抬升与水溶气的脱溶成藏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气田的气水关系特征,根据斯蒂夫水化学相图理论方法,以判别不同地层水化学特征差异为理论基础,基于四川盆地各含油气构造4 000余件地层水水质全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区上白垩统灌口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地层水斯蒂夫相图标准剖面,解决了各构造流体的归属性问题。研究发现:新场、洛带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的地层水水化学相图与其他区域同组地层水的化学相图不能对比,却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水化学相图相似,从油气成藏角度推断认为川西地区蓬莱镇组气藏的聚集形成,存在受下伏深源气沿裂缝垂向上升补给气源的可能;地层水的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可利用水化学相图作为寻找天然气矿藏的指示标志之一;该区某些蓬莱镇组气藏开发气井的地层水呈现深部碳酸盐岩地层(雷口坡组)水化学相图特征,可视为深部碳酸盐岩地层作为烃源岩参与浅层气藏形成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依据气田水芳烃荧光光谱的三维形态、激发光强度及指纹图谱特征等,研究四川盆地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的运移路径与聚集规律。川中—川西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气田水具有(凝析)气藏影响特征,存在基峰、双峰与异峰等3大亚类7种三维荧光特征的气田水,以基峰亚类中的稳定型为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地层水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水三维荧光特征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受高—过成熟的下古生界海相泥页岩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所生烃类的影响;而后者主要受其自身烃源岩成熟度差异与有机质类型差异的影响。气田水三维荧光特征研究表明,磨溪构造上二叠统—中下三叠统气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雷口坡组以下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龙潭组煤系,而雷口坡组气藏还存在膏盐岩层段生成的天然气;平落坝构造须家河组气藏的天然气主要通过构造中南部的断裂运移而来,平面上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烈。  相似文献   

13.
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岩性气藏相对比,近年来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蜀南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是否存在岩性气藏形成条件和勘探潜力一直为众人所关注。综合分析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并通过对该区须家河组构造背景、沉积砂体、烃源岩和储层等成藏条件、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蜀南低缓构造之间存在大面积地层平缓区,具备大面积岩性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须家河组一段、三段、五段及六段二亚段为广覆式分布烃源岩,具备面式生烃特征,为岩性气藏的形成奠定气源基础;大型敞流型湖盆内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一亚段和须六段三亚段以砂岩沉积为主,砂体分布广并多层叠置,具备较好储集条件;源岩层与储集层间互沉积,源储一体使蜀南须家河组与川中须家河组具有相似的面状供烃、近源高效聚集成藏特征。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岩性气藏形成基础,可形成大规模岩性大气区,勘探潜力巨大。该认识为低缓构造区须家河组勘探部署提供充分地质依据,并指明低缓构造之间的平缓区域是下一步勘探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新场须二气藏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地区新场气田须二气藏2000年因新851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而发现,但通过多年的勘探开发评价,天然气产量仍处于徘徊阶段。通过对须二气藏地质特征和气藏动态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须二气藏主要受裂缝控制,气水关系复杂,不同裂缝系统具有不同气水界面;气井一旦见水,产量和压力将快速下降。为此,提出开发此类气藏措施和办法,加强储层研究,勘探开发一体化,合理配产以及出水后排水采气等,提高气藏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为类似气藏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2)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3)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4)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气强度比较低但仍形成了一系列大气田(藏)的事实,针对其成藏研究存在的问题,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层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地质背景,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水溶气形成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剖析。研究表明,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地层水比较发育,多层煤系烃源岩与多套砂岩相互叠置,具备很好的水溶气形成条件。气藏中地层水为CaCl2型,矿化度高,H、O同位素值远离大气降水线,天然气在独立的成藏系统中近距离成藏,说明地层水保存条件较好。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使川中地区大幅度抬升,上覆地层遭受剥蚀,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发生减压脱溶作用,释放出天然气可为已有的气藏补充额外的天然气,或在储集层高部位形成游离气藏。经过计算,须家河组整体抬升后,每立方米地层水大概可以释放出2.4m的甲烷。  相似文献   

17.
李勇根  徐佑平  刘颖  杨志祥  唐刚  杨昊 《中国石油勘探》2011,(Z1):125-138,174,175
川中须家河组及雷口坡组气藏分别属于致密砂岩油气藏及碳酸盐岩气藏。致密砂岩储层因低孔隙性和含油气饱和度变化所产生的地球物理特征相对变化微弱,储层和气层预测是地震预测难点;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较复杂,速度、密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差,储层物性定量预测难度较大。通过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简阳—大足区块叠前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本次攻关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①分析了影响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地震叠前保幅处理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有效的保幅处理流程;②典型井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分析表明:弹性阻抗和纵横速度比有效区分岩性,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孔隙度相关较好,有效预测物性,储层预测思路是先区分岩性,后区分物性;③提出了弹性阻抗系数技术预测致密砂岩气层,基于储层特征参数约束下地震技术定量预测碳酸盐岩储层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夹层主要是指储层内部不渗透或低渗透,能够对油气的流动、运移或聚集产生控制作用的条带。在天然气运移过程中,若夹层的毛细管突破压力小于下部储层的毛细管饱和压力,天然气会在下部储层还未达到含气饱和的时候通过夹层向上部储层运移,造成下部储层含有可动水。夹层与储层相互叠置会形成多个不饱和含气储层。此类气藏要形成纯气藏的重要因素是圈闭足够高大,进而增加气对原始地层水的排驱压力。大邑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须二段及须三段均含有不等厚致密夹层,气藏高度大于圈闭高度,夹层控气作用造成大邑气藏无边底水、气水过渡带长、高含水饱和度、普遍气水同出、含气丰度偏低、地层压力接近常压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大邑地区须家河组气、水分布规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有效井比例低、储量动用率低、天然气规模有效开发难度大。为了弄清该气藏的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明确天然气高产的主控因素,以该盆地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单井埋藏史和热史恢复、古构造恢复、孔隙度演化历史分析等方法,厘定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时间序列,结合构造演化分析,建立气藏的成藏模式,剖析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然后基于对单井产能与断裂、裂缝、岩石相等地质参数关系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气井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而提出了高效勘探开发该类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圈闭形成关键期早于气藏主要成藏期、主要成藏期早于储层致密化关键期;(2)须二段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晚期调整”的成藏模式和“早期定型、中间致密、晚期控产”的富集规律;(3)气井初期产气量主要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气井稳产期产量主要受有利岩石相厚度的控制,高角度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气藏是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论认为,古今构造均为隆起的部位及南北向断裂发育区是该构造带寻找天然气高产区的首选对象;南北向构造裂缝欠发育或不发育的Ⅲ型储层,需要通过储层改造提高单井产能才有可能实现天然气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地层为砂泥岩互层的非常规储层,储层厚度平均500 m左右,脆性矿物含量约60%且天然裂缝发育,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具备形成大型缝网的条件。针对该类储层的地质特征,在引进国外页岩气压裂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形成的降阻水体系降阻率达到80%、探索形成的分层压裂工艺及体积压裂的规模、排量、停泵次数等施工参数,通过现场实施得到验证,压后平均产量为3.5×104m3/d,取得较好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