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区域应力分析着手,分析苏北盆地在区域右旋走滑主应力场作用下,将其构造演化可分为初始拉分阶段、强烈拉分阶段、拉分减弱阶段和后沉积阶段4个阶段,并且对应分析各个阶段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储油层系,而长8油层组为下组合最重要的含油层位,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填系物以自生矿物为主,胶结物有方解石、绿泥石等,以泥质胶结为主。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6%,渗透率平均值为0.27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不同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高孔高渗主要集中在水下分流和河口坝优势微相。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这种孔隙对孔隙度的贡献较大,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粒内溶孔也是研究区孔隙类型之一,这种孔隙对提高储层孔隙度有限。微裂缝在研究区较常见,主要是由压实作用形成的,它们的存在改善了储层物性。依据层次分析方法 ,选取构造部位、微相部位、烃源岩厚度、砂体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作为评价有利区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其中长81预测Ⅰ类有利区2个,Ⅱ类有利区3个;长82预测Ⅰ类有利区3个,Ⅱ类有利区3个。  相似文献   

3.
须二段是合川地区油气勘探的潜力目标层系,沉积微相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展布特征.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古生物标志、测井相标志等相标志,明确了合川地区须二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河口坝沉积微相,砂体连片发育,储层厚度大.通过物性分析,须二段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工区内裂缝不发育,其中沉积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鸡西盆地永安区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研究分析,阐述了鸡西盆地永安区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5.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马中区块属于中高孔、特低渗、高含油饱和度型致密油藏,近年来通过水平井开发获得很好效果,但水平井单井稳产时间短、自然递减快。水平井生产特征以及致密油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的投产方式决定了其产量受油藏条件和压裂工艺的共同影响,因此综合研究了影响水平井产量及其递减原因的九大因素,得出影响水平井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入井砂量和气测全烃值,重要因素为入井液量、钻遇油层厚度,一般因素为原油黏度、水平段长度,次要因素为压裂段长、油层厚度、排量。通过分析马中区块水平井生产特征、产量影响因素及其大小排序,制定了相应对策以提高区内单井产量:新投井提高单井产量应着眼于寻找优质储层,提高入井总砂量、油层钻遇率和入井液量;老井增产措施是注水吞吐和重复压裂,实施后第1轮次平均采收率提高0.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伊陕斜坡南部长6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是目前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系统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长6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及晶间孔等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长63、长64物性强于长62、长61。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类型、构造裂缝、成岩作用控制,其中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破坏储层。最终结合沉积相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储层评价标准,Ⅰ类、Ⅱ类储层为优势储层。该研究成果为伊陕斜坡南部长6段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中盆地的沣峪-高冠峪地区是陕西省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位于西安凹陷与临蓝凸起结合处,地貌类型为秦岭山前洪积扇群与渭河阶地的复合部位。但目前缺乏对该地区地热资源的系统研究,限制了对于沣峪-高冠峪地热田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物探方法[Ra A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直流电测深法]和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方法(F-和Si O2含量分析),在地面调查和分析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沣峪-高冠峪地区的地热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热主要受F1断裂和F13断裂控制,地温梯度以F13断裂与F19断裂交点为最高点,向四周递减;地温梯度在垂向上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并最终趋于常数;该地区地热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沉积特征、水分运移等因素控制;该地区的地热资源还具有埋深浅、水温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天湖山-上姚煤矿区推覆构造的分析,研究该区的控煤构造特征和赋煤规律,对指导煤矿生产及外围的地质找煤工作,尤其是今后在阳山一剑斗背斜两翼的隐伏区找到新的煤炭基地,更合理地部署泉州地区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持续地提供煤炭资源提供保证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