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地质模型分析了断层封闭性和断裂构造形成圈闭的一些条件,结合大庆探区的实际地质资料提出了断裂构造圈闭预测方法,并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应用,对大庆地区的油气勘探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充分认识库车褶皱冲断带断裂、构造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该区和中国西部相似地区的油气预测和勘探。依据断裂的力学性质,分类探讨了该区的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在强烈活动时期,断裂均具有疏导功能;在相对稳定时期,断裂的控藏作用随断裂力学性质变化。挤压型断裂以封闭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逆断层下盘背斜、逆断层上盘伴生背斜和滑脱层下盘风化壳等;走滑型断裂以垂向疏导和侧向阻隔的双重作用为主,相关的圈闭构造有花状构造和雁列背斜,其中最利于油气聚集的位置是雁列背斜远离断裂的一端和弧形断裂内侧;伸展型断裂以疏导作用和改善储集性能为主,相关的正牵引背斜和反向抬斜断块是钻探成功率最高(接近100%)的圈闭构造。库车褶皱冲断带“封存箱”的实质是断裂构造封存,挤压型和走滑型断裂作为封存箱的顶底板和侧板。  相似文献   

3.
平南地区构造样式与平湖构造带上其他以断块构造为主的区块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但断块构造不发育,其他类型的构造亦不发育。要在平南地区获得突破,目前只能寄希望于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综合地震资料和地质资料分析了平南地区火成岩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该区与火成岩有关的圈闭主要是火成岩联合断层形成的,并且圈闭与排烃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油气藏,这对缺少圈闭的平南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鄂西渝东山区为例,分析了利用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时,地面地形和表层速度对地下构造形态的影响。在鄂西渝东区通常是以海拔1000m为固定基准面及地表层速度4000m/s进行地形校正。实际上,地表层速度是横向变化的。研究区侏罗纪砂泥岩覆盖区速度在4000~4600m/s之间。一般,地面海拔高于固定基准面(〉海拔1000m)时,地形校正过量,地下构造形态变浅,产生“假高”;而地面海拔低于固定基准面(〈海拔1000m)时,地形校正不足,地下构造形态变深,产生“假凹”。研究表明,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要特别注意地形对构造形态的影响,尤其是要注意圈闲幅度小于150m的构造是不是“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横跨中扬子南、北陆缘带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证实了中扬子地区南、北对冲式逆掩推覆构造的存在,对其形成演化模式、动力机制和构造格局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研究了晚印支期以来,陆内地壳会聚褶皱造山及其后大规模拉张断陷活动的强烈改造,对中扬子中、古生代海域原始沉积盆地油气聚集与保存条件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中扬子地区,特别是其南、北两缘对冲式逆掩推覆构造带的油气圈闭、运聚、保存条件和含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6.
长沙岭构造带发育复杂断块-岩性油气藏,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切割关系复杂,且断裂发育带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差,导致断裂识别难度大、发育期次认识不清、成藏规律认识不系统。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构造演化史精细解释构造,分析断裂期次和圈闭特征,研究构造控砂、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获得以下认识:①长沙岭转换带的断裂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的两期伸展构造运动,早期为基底卷入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西倾正断层,晚期为盖层滑脱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东倾犁式正断层,对早期断层切割强烈。②早期西倾同沉积断层形成多级断阶带,控制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调节断层控制形成"断槽"、"断梁"相间的古地貌;白垩系下沟组沉积时期,具有"断槽输砂、古地貌控砂"沉积特征。③早期西倾断层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保存作用,晚期东倾断层主要起运移、输导作用,在两期断层共同控制作用下形成断垒块油气藏,具有"构造控油、一块一藏、高块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塔东2号背斜构造在晚志留世开始形成雏形,晚三叠世基本定型。通过对塔东2号背斜构造二维地震资料、塔东2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和塔东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东2号构造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主要分两期:分别是古生代断裂系统,中生代断裂系统,这两期断裂系统均受控于包括车尔臣一级断裂在内的塔东南地区逆冲断裂系。背斜构造地区主要发育寒武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寒武系、震旦系两大套储盖组合及前震旦系变质岩潜在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断裂系统对塔东2号构造的储层改善和油气的疏导运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了油藏后期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坳陷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石油学报》2004,25(2):30-35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该地区发育多级坡折带.按其成因机制可分为断裂和挠曲坡折带,根据自然地理位置又可将坡折带分为盆缘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两大类.构造运动是坡折带发育的主控因素,而且其规模与构造运动大小相关.多级坡折带对非构造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非构造圈闭紧邻多级坡折带发育,沿着坡折带呈串珠状展布;②非构造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③非构造圈闭发育的类型随着坡折带和坡折带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④同一个坡折带在横向上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⑤多级坡折带的存在导致了在盆地的不同地理位置发生不同的沉积剥蚀响应,非构造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较好;⑥坡折带控制下的非构造圈闭的含油性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中扬子地区强烈叠加改造区当阳复向斜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了厘清该区断裂系统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揭示不同成因断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作用的差异,以该地区巡检斜坡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前陆逆冲理论和里德尔剪切模式,系统解析了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当阳复向斜断裂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巡检斜坡区块断裂系统纵向上划分为深层、中层、浅层3套系统,平面上分为3个区块,其中主控断裂FA、FB断裂带处于走滑断层发育初期—早期阶段;(2)中燕山期北东东向挤压、南东向右旋压扭和晚燕山期近东西向左旋张扭应力场形成了区内逆冲构造体系、压扭构造体系、张扭构造体系等3个断裂体系;(3)燕山期以来强烈走滑变形改造对龙马溪组页岩气后期保存条件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其中逆冲断层、R’面断层及FB断裂东段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破坏相对较弱,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断裂系统对于断陷盆地洼陷带油气成藏的作用勿庸置疑,而对于缓坡带基底断裂系统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箕状断陷湖盆深层油气成藏及其分布的一些规律。分析了八面河斜坡断裂系统分布特征和构造样式,探讨了其对烃源岩、储层、输导系统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的影响。指出八面河缓坡带孔店组断裂系统在平面上总体呈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展布,既有盆倾断裂,也有反向断裂;在剖面上呈现出“鹿角状”、“Y状”、“多米诺状”等构造样式;二者的组合在缓坡带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坡折带、鼻状构造带,并将斜坡切割成多个断块,为烃源岩的生成、储层的形成和展布、物性的改善、输导体系和多种圈闭的形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并极大地影响了孔店组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系统分析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渤中坳陷发育4种类型的断裂,即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走滑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断裂活动主要有3期:①沙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形成NNE向、NE向、近EW向伸展断层;②东营组沉积时期叠加了NNE向右旋走滑伸展断层和NW—NWW向左旋走滑伸展断层;③明一段—第四系沉积时期,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NNE向断裂再次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裂的斜坡带和中央凸起附近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3.
邵家洼陷区断裂构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邵家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的分析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并结合断裂体系、油藏剖面等综合分析。论述了断裂构造对邵家洼陷区不同构造带上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该区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上部区域性盖层中断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认识双城地区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断裂特征及典型构造,研究形成机制,探讨构造形成期次与成藏期的匹配关系,明确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双城地区经历了营城组末期挤压、泉头组末期走滑和嫩江组时期抬升三期改造作用。其中,泉头组末期走滑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左行走滑构造,形成了以NNE、NW向断裂为主的一组共轭断裂,且在走滑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方位具有不同的次级应力,形成一系列走滑伴生构造,兼具张性、压性的不同性质,其中NNE向断裂具有压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正向构造,而NW向断裂为张性应力性质,与其伴生均为负向构造。通过热史模拟表明双城地区在青山口组末期进入生烃高峰期,晚于泉头组左行构造形成时期,结合构造性质和成藏条件,明确了三个NNE向构造带为近期重点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茫汉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属于后期改造型盆地。由于对其构造演化过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勘探工作的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厘清了各时期的构造特征,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格局,进而指出了构造演化对研究区烃源、储层、圈闭以及成藏主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埕东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藏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运用三维地震、钻井资料和区域应力场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埕东构造带演化过程及其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埕东构造带经历了"逆冲褶皱、拉张反转、逆时针旋转、走滑—伸展和热沉降+顺时针旋扭"5个演化阶段;演化过程叠加控制了埕东构造带南高北低的恢复准确性、南北双向供烃的空间格局和构造带南、北新近系成藏的差异性,即南部地区埕南断层垂向输导形成馆上段披覆构造油藏和馆下段地层油藏;北部地区断层岩性输导形成馆上段岩性油藏。该研究成果为该区下一步精细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受古近纪莱州湾凹陷大规模断陷、郯庐断裂右旋走滑和垦东凸起大规模隆升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系统发育,根据断裂性质及发育规模将断裂划分为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组合,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及保存都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莱州湾地区油气成藏规律并结合渤海其他区域近年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莱北1号断层、斜坡区东西向反向正断层和走滑...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目前已发现的4.2×108 m3油气地质储量90%以上分布于走滑断裂带。根据走滑断裂的平面特征、剖面特征以及活动强度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走滑活动最为强烈,走滑特征明显,北段和南段相对较弱。走滑断裂利于烃类的生成和排出;走滑断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走滑坡折带,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走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张性断层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油气输导体系;沿走滑断层走向形成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圈闭群,受右旋走滑挤压应力的影响,这些圈闭封堵性好,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成藏。  相似文献   

19.
中泥盆世末构造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不整合之一,是早海西构造变动的产物.这一不整合在盆地内分布十分广泛,从隆起区向洼陷区表现为叠合不整合、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至整合.在塔北、塔中等地区对下伏地层削蚀强烈,不整合之后又伴随着晚泥盆世东河砂岩的沉积上超,形成多个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不整合的分布和结构样式反映了构造运动的结果,同时对有利地层圈闭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削蚀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上超不整合三角带是寻找泥盆系东河砂岩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邹文海 《特种油气藏》2009,16(6):34-37,41
葵南-龙王庙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地震、地质资料有限,断裂发育、演化十分复杂,断裂组合关系和构造形成机制等不清楚,勘探难度大.2008年,以新的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综合地质研究,确定研究区北东走向燕南、盖州滩断层为主干断层,呈雁列状展布,燕南断层兼具上正下逆特征;龙北断层由晚期多条次级断层与其相交组成,整体成帚状展布.同时确定盖南构造为断鼻构造,龙王庙构造为负花状不完整断背斜构造,葵东2号构造浅层、中层为断鼻构造,深层为逆冲断层控制的断块构造.而构造类型、高点及断裂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与分布,预测盖南、龙北-龙王庙及葵东2号构造可能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