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鹏 《石油化工》2022,(4):415-421
对不同工艺生产的聚丙烯(PP)进行了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精准测定,研究了聚合物分子结构、聚合物分子量、聚合后处理工艺、分子量调节方法等对PP中VOC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OC主要在PP均聚阶段形成,共聚阶段对VOC的形成影响不大。随着PP熔体流动速率的提高,PP中的总VOC(TVOC)含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聚合后期的汽蒸干燥工艺可有效降低共聚PP中的TVOC含量,而脱气工艺对降低TVOC含量的作用较弱。氢调法共聚PP中TVOC含量比降解法PP的TVOC含量低。  相似文献   

2.
康鹏  武鹏  金滟  林龙  徐健  李齐方 《石油化工》2020,(5):468-473
以工业化生产的聚丙烯(PP)粉料和自制的复配助剂包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车用耐光老化高熔体流动速率PP树脂,研究了氙灯加速老化暴晒对PP树脂表面特性影响以及老化前后PP树脂残留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常规抗冲击PP树脂耐光老化性能较差,加速老化暴晒5周期后,老化降解严重,颜色、外观、光泽度及色牢度等降低明显,残留VOC种类增多,且多为含氧基团类小分子化合物。改性后的PP树脂抗冲击性能和氧化诱导期(OIT)有一定提高,其他常规性能基本无变化,加速老化暴晒5周期后,树脂颜色仅略有变化,色牢度保持在4~5级,残留的VOC种类无明显增多,且无含氧基团类小分子化合物。氙灯加速老化暴晒后改性PP和常规PP中VOC种类和含量均不相同,大多数VOC有毒有害,但改性PP树脂中残留的烃类VOC多由聚合过程中低聚物以及加工过程中降解引起;常规PP的含氧基团类VOC主要由PP树脂在光照过程中氧化降解导致,是引起酸味等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首次工业化生产的新牌号PPB-MW30-GH具有优异的耐光老化性能,符合汽车内饰件材料未来绿色环保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康鹏  金滟  蔡涛  丁树岩  石胜鹏 《石油化工》2014,43(8):966-970
概述了聚丙烯(PP)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的主要组成和产生来源。重点探讨了PP聚合残留物和PP树脂降解对PP树脂中VOC含量的影响。综述了控制PP树脂中VOC含量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聚合工艺和助剂优化、吸附法、聚合物脱挥法等方面阐述了降低PP树脂中VOC含量的技术。通过在各个阶段协同控制PP树脂中的VOC含量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 75 种牌号聚丙烯(PP)树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分布区间,对 PP 粉料和粒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进行了溯源,揭示了工业化生产过程中 VOC 的形成机理,为进一步从源头开发低 VOC 的 PP 树脂提供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市售主流 PP 树脂的 TVOC 含量在 13.5 ~ 500 μg/g;所有 PP 树脂中的 VOC 均含有不同分子量的烷烃和烯烃,多为 C6H14,C9H20,C12H26,C15H32等碳原子数为 3 的倍数的烷烃和少量的 C6H12和 C9H18。VOC 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两部分:聚合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以及由熔融挤出造粒过程中 PP 热机械降解产生。提出了不同阶段 VOC 分子层面的形成机理,其中,来源于低聚物的烃类 VOC 存在较多同分异构体,主要由丙烯定向聚合复杂机理导...  相似文献   

5.
落条式脱挥器在本体聚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敏  陈德铨 《石油化工》2000,29(11):879-883
聚合物生产的后处理分离 ,是脱去未反应的单体或溶剂等挥发份的过程 ,简称为脱挥。脱挥是聚合物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其消耗的能量占全过程的 60 %~ 70 % ,脱挥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于不同粘度的聚合物体系可采用不同类型的脱挥装置。用于高粘度流体脱挥的典型设备按其结构型式可分为如下五类 :闪蒸装置、薄膜蒸发器 (包括流下液膜式和搅拌成膜式 )、流下液柱或液滴蒸发装置 (落条式脱挥器 )、表面更新蒸发装置、挤出型蒸发装置 (排气型螺杆挤出机 ) [1]。从脱挥器的经济角度评价 ,能耗以双螺杆挤出机最高 ,设备费以搅拌…  相似文献   

6.
在聚丙烯颗粒料脱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试实验装置中,以蒸汽为脱附介质,采用蒸汽汽蒸技术脱除降解法中、高熔体流动速率高抗冲聚丙烯(二者牌号分别为1215 C,630)中的VOCs。结果表明:于脱挥塔中,在脱挥温度为120 ℃,停留时间为2.5 h的最佳条件下,可将1215 C,630中含VOCs量由脱挥前的432.0,514.0 μg/g分别降至脱挥后的39.9,47.0 μg/g;在不同脱挥条件下,2种产品脱挥前后力学性能均相近;与脱挥前相比,脱挥后1215 C黄色指数略有提高,但是仍处于合格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康鹏 《石油化工》2022,(3):333-338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FID)联用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聚丙烯(PP)树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同步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色谱柱种类、顶空温度、顶空时间、PP树脂质量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分析了PP树脂中VOC的组成及含量,并结合标准溶液辅助法确定了PP树脂中VOC组分的分子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极...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HPN-68 L,NA-21,苯甲酸钠(NA),A1为成核剂,采用熔融混合法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利用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万能材料试验机考察了成核剂的种类和用量对PP的结晶形态、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几种成核剂后PP的结晶温度明显提高,晶体尺寸减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明显增大,拉伸模量略有提高,但拉伸强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断裂伸长率降低;成核剂A 1与HPN-68 L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相当,但添加前者PP的结晶温度略低于添加后者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汽提段内待生剂吸附烃类物质的脱附和反应模型,耦合流动和传递模型,建立汽提过程流动-传递-反应的综合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一套工业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提段内的流动和反应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待生剂上烃类物质的汽提反应过程,分析了化学反应对气固两相分布、气固速度分布、组分浓度分布和汽提效率等的影响,揭示了实际RFCC汽提过程中气固两相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文献值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待生剂经汽提后约有3.86%(w)的烃类物质被汽提回收,汽提后仍有0.11%(w)的重油吸附在待生剂上进入再生器;进入沉降器的油气中仍含有35%(w)的重油,如何使催化剂上和气相中的重油组分充分反应是RFCC汽提过程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TQ330.66200606264PP/PA共混物的形态和流变性能〔刊〕/李晓静,黄汉雄(华南理工大学塑料橡胶研究中心)∥橡塑技术与装备.-2005,31(9).-32~37将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6)共混可以使PP和PA6在性能上互补,所得共混物性价比很高。分析了PP/PA6共混物在共混的相容性和流变性对其形态的影响。列举了目前PP/PA6增容剂的研究情况,二相相容时的简单动力学模型,以及分散相PA的含量、增容剂的种类、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段的螺杆结构、螺杆转速、共混方式等影响PP/PA6共混物形态的因素。图3参53(方静摘)TQ330.66200606265橡胶的注射成型〔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