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在领域之一。通过23口钻井资料和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开展了塔北新和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的地层划分,详细研究了舒善河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平面分布,并建立了薄砂体的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塔北新和地区舒善河组与上覆巴西改组呈整合接触,超覆于沙雅隆起剥蚀基底之上,可划分为舒1段、舒2段和舒3段。②研究区舒善河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可识别出滨浅湖泥和滨浅湖砂坝微相。③研究区舒善河组沉积前发育“隆起、低隆起和洼地”三级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舒1段沉积期沉积范围局限于洼地区,舒2段沉积期地层由洼地区向东西两侧超覆,沉积面积扩大,舒1段-舒2段沉积期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呈滨湖-浅湖的相带展布特征;舒3段沉积期,研究区进一步湖侵为浅湖沉积。④研究区舒善河组薄砂体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其分布受控于沉积前古地貌、湖平面变化和古水深。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南斜坡白垩系地层为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相沉积,钻井显示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砂坝砂体储层发育,但规模性油气发现较少;已发现的圈闭类型主要为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其勘探难点在于对薄层砂岩尖灭线的精细刻画。利用地震沉积学90°相位转换技术解决同相轴与岩性的对应关系问题,利用Wheeler域转换技术解决同相轴的穿时问题,结合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刻画薄层砂岩尖灭线。将该技术应用于英买1三维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相较于利用原始地震数据提取属性以及沿层切片预测薄层砂体的结果具有明显优势。勘探实践揭示,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砂坝砂体的尖灭区域油气显示丰富,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因此砂体尖灭线的识别技术对推动库车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广泛发育滩坝砂体,油气测试获得高产,表明沙二段滩坝砂体勘探潜力巨大。但是,有关滩坝沉积的机制依然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类沉积的勘探评价,因此从源-汇系统理论出发进行滩坝沉积控制因素分析十分必要。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粒度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结合三维地震和区域地质资料,对辽西凹陷北部沙二段源-汇系统及其对滩坝沉积的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二段沉积时期,燕山隆起的兴城河水系和月亮河水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提供物源,辫状河三角洲进一步为滩坝沉积提供了物源。由于兴城河水系和月亮河水系汇水区面积相对较小,主河流长度较短,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小,小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为滩坝沉积提供物源的能力较弱。(2)辽西凹陷北部发育宽缓的古隆起,为滩坝沉积提供了有利的沉积古地貌条件。(3)水体较浅,物源供源能力较弱,波浪携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湖盆方向搬运,受古隆起带较高地貌的阻挡,砂体在古隆起带沉积并形成细粒砂质滩坝,岩性以细砂岩与粉砂岩为主。随着湖平面的逐渐上升,滩坝发育程度逐渐减弱。(4)燕山隆起、兴城河-月亮河水系、凹中古隆起及湖平面共...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乌夏南斜坡克上组沉积微相和演化特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探讨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乌夏南斜坡克上组岩性为砂砾岩、含砾中-细砂岩、细砂岩、泥岩,包括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块状层理、冲刷充填沉积构造;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于北部,河道为北东—南西走向。沉积微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滨浅湖、席状砂和决口扇。中三叠世早期,斜坡西北部强烈隆起,存在2~3条主河道,河口坝发育,形成2套厚砂岩、砂砾岩优势储层;中三叠世晚期,发育滨湖相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分布面积减小;克上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势沉积勘探潜力较大,面积为50~110 km2。此次研究深化了准噶尔盆地乌夏南斜坡重点层系的沉积微相,明确了有利沉积砂体的展布范围,可为下步细化油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测井解释、钻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气成果等资料分析,结合青海湖现代盐湖沉积,对柴西南地区新近系咸化湖相滩坝沉积特征、发育规律、控砂因素及油气成藏特征等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系咸化湖盆广泛发育滩坝砂体,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发育波状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透镜状-脉状层理等;滩坝砂体具有纵向上多期叠置、侧向上迁移、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广覆式连片的时空分布特征,预测新近系滩坝砂岩叠合面积达3 000 km2;水体盐度影响滩坝砂岩的沉积速率与滩坝的离岸距离,物源区碎屑输入量影响滩坝砂岩的规模与富集,古地貌控制着滩坝砂体的形态及叠加样式,西北季风驱动效应控制滩坝砂岩的长轴延伸方向;滩坝具有“一砂一藏”的成藏特征,厚层滩坝砂体控制有效储集层分布,油源断裂控制油气运聚主要方向。通过成藏要素分析,提出扎哈泉南、英东—乌南东和花土沟东等3个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滩坝砂体作为陆相滨浅湖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评价目标,增储作用愈发突出。针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分析滩坝砂体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规律,指导油田滩坝砂体勘探。基于沉积古背景分析,认为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发育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早期阶段,滨Ⅳ、滨Ⅲ油组沉积时期规模最大;在邻近物源供给充足、往复动荡的水动力及湖盆底形的影响下,水下古隆起控制厚层坝砂的沉积分布。利用地震模型正演技术,明确了厚层坝砂地震响应特征;根据频谱分析法,确定了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门槛值,采用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技术,预测了厚层坝砂的有利发育区。通过滩坝砂体勘探实践研究,建立了构造宽缓浅水区圈定滩坝范围、水下古隆起锁定厚层坝砂、低频率—强振幅属性融合确定厚层坝砂有利发育区的勘探评价方法。优选出歧北斜坡沙二段3个坝砂有利发育区,钻探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钻井成功率达到100%。勘探实践表明,歧北斜坡滩坝砂体发育,尤其是厚层坝砂产量高、油藏富集,是老油区增储建产的重要接替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车莫古隆控制范围内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控因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利用岩心、地震、测井等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恢复了车莫古隆起的古地貌.提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车莫古隆起发育期,中侏罗世末是其发育的鼎盛时期,古隆起提供的内物源,控制着围绕车莫古隆起的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古隆起的发育和潜伏埋藏期对古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两期掀斜调整、内物源砂体展布、断裂体系和现今构造共同控制着油气调整、运移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围绕车莫古隆起的内物源砂体与现今构造匹配区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斜坡带是下一步勘探的主攻领域,据此认识部署的莫17井取得突破,围绕车莫古隆起腹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在咸化湖相滩坝砂中发现了多个“小而肥”的岩性油气藏。为了拓展岩性油气勘探规模、发现新的目标及区带,支撑油田规模增储上产,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综合分析。通过解剖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特征,明确控制因素,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四大有利条件:一是发育继承性的七个泉—红柳泉、砂西—跃进、扎哈泉—乌南三大稳定的古斜坡,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二是临近红狮和扎哈泉两个生烃中心,油源条件优越;三是咸化湖盆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广覆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及藻席—灰云坪沉积,形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互补型的储集体;四是发育多种疏导体系,纵向上可以形成多套含油层系。受古构造、沉积、成岩等多因素控制,柴西南区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物性封堵型和白云石化成岩圈闭四种类型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受古构造、优质源岩和有效储层三因素控制。古构造决定岩性圈闭的类型和油气运移方向;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有效储层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综合评价指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勘探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砂西...  相似文献   

9.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发育三角洲-陆架沉积体系,由于受到北部古珠江三角洲和东南部东沙隆起的双重物源影响,岩相组合以及沉积类型多样化,低渗储层较为发育,但目前在储层沉积和砂体地质模式方面缺乏系统认识。利用薄片鉴定、测井岩相定量识别、层序地层分析、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分析了珠海组及珠江组纵向约1 000 m三角洲-陆架沉积砂体的发育模式及特征。划分了中渗中粗砂岩相、低渗钙质砂岩相、低渗泥质砂岩相、低渗细粉砂岩相、低渗中粗砂岩相以及泥岩相六类岩相,建立了岩相定量识别图版。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层段划分为厚层中粗砂岩段、砂泥互层中粗砂岩段和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段三元沉积序列,构成了一个粒度逐渐向上变细的正旋回沉积。厚层中粗砂岩段主要目标为发育一定溶蚀孔隙,且顶部发育一定泥岩封堵的砂层;水下三角洲前缘砂泥互层沉积,组成了较好的储盖组合,利于油气藏形成。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段砂体以透镜状孤立发育于厚层陆架泥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埕海高斜坡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多个大型岩性圈闭,油气运聚条件有利,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认识上的局限,限制了该区岩性圈闭的勘探进程。近年来通过创新思维,转变思路,按照隐蔽油气藏勘探思路深入研究沙河街组岩性圈闭的控制因素及识别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认为埕海高斜坡区沙河街组岩性圈闭与埕宁隆起发育的古沟谷关系密切,并且古沟谷的类型和分布控制着岩性圈闭的发育形态和边界范围,同时沉积体系的不同相带是岩性圈闭有利发育部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结出地震属性和井约束反演技术是宏观预测砂体展布、明确砂体边界和厚度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勘探部署,目前剩余构造圈闭少、面积小,难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领域需向岩性油藏领域转移。以近200口探井的测井、录井、岩心,以及4 000多km2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了Melut盆地烃源岩、沉积相及断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①北部地区发育Jamous凹陷、Abyat凹陷、Moleeta凹陷和Ruman凹陷4个生油凹陷,油源条件优越; ②白垩系Galhak组和古近系Yabus组上段发育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沉积,其岩性组合特征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 ③断裂为Galhak组源内及Yabus组源上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Melut盆地北部地区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该认识指导了Ruman地区Galhak组上倾尖灭、Gasab地区Yabus组构造-岩性等一批岩性油藏的勘探发现,推动了Melut盆地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下白垩统舒善河组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层位。然而,该区发育的浅水三角洲与滩坝沉积常相互交织叠加、难以区分,相对湖平面变化研究有助于确定该区沉积相类型及揭示其分布规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通过结合定性层序划分与定量测井小波变换分析,对塔北隆起英买力地区白垩系舒善河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定量划分出4个长期、8个中期、13个短期及84个超短期层序。基于超短期旋回的Fischer图解分析表明,舒善河组相对湖平面整体上为一次大规模湖侵到湖退,且在沉积中期湖平面缓慢上升至最大规模。舒善河组内部划分的4个长期旋回的湖平面分别对应一次完整的湖侵到湖退的变化过程。通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可以看出,取得的相对湖平面升降曲线与前人成果的整体趋势较吻合,其内部更精细的多次小规模湖平面变化可作为该区后续地质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发育于凹陷东部,以红褐色砂砾沉积为主,粒度粗,分选磨圆均差,为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平原的泥石流沉积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的有利油气储集体。该时期的湖泊宽广而浅,其滨浅湖砂坝以薄层状夹于滨浅湖泥岩中,亦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微相。储层主要为中细粒岩屑砂岩,位于舒善河组中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储集空间是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通过对有效储层控制因素的分析后认为,沉积作用以及填隙物含量对储层储集性能影响很大,而成岩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结合波阻抗反演预测了三维工区内有利砂体分布,对储层分布预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库车坳陷北部下侏罗统阿合组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但是岩相变化快、砂体构型复杂、储层相对致密、非均质性强,制约了油气勘探。通过建立露头基干剖面、横向砂体追踪、砂体构型精细描述、针对性取样和储层实验分析,分析砂体的垂向建造、横向展布规律及不同岩相的储集性能,结果表明:阿合组纵向上有大型砂砾质辫状水道-侧积坝-纵向砂坝、中型砂砾质辫状水道-横向砂坝-滨湖复合砂体、小型砂质辫状水道-斜列砂坝等3种沉积建造。其中中型辫状水道-横向砂坝储集性能相对较优,有利储层主要是槽状交错层理砂质细砾岩、板状交错层理中砂岩和低角度平行层理细砂岩。研究区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均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大型三角洲体系,形成了两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并发育多套油层。勘探实践证明: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延长组生油凹陷的控制,三角洲储集砂体是形成大型油田的物质基础,次生浊沸石溶解在低渗透背景上形成相对高渗区,储油砂体上倾岩性变化构成隐蔽性岩性圈闭遮挡条件,形成的三角洲油藏具有规模大、工业产层多、油气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石油成藏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岩性油藏的成藏特征及勘探方法,深化和丰富了岩性油藏勘探理论,推动了陕北地区三角洲油藏的勘探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央古隆起带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中,昌德凸起LP1井和LT2井获得的勘探发现展示出中央古隆起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深层天然气的构造特征、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和成藏方式,以期重新认识中央古隆起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大、气源条件充足、供烃窗口大,天然气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型。早期强烈挤压和后期持续拉张构造背景下所发育的大型构造为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中央古隆起带遭受长期剥蚀所形成的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中央古隆起带上部覆盖的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央古隆起带发育披覆型、基岩风化壳型和基岩内幕裂缝型3种构造气藏。肇州凸起、昌德凸起、汪家屯凸起为中央古隆起带内的3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7.
中央古隆起带是松辽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中,昌德凸起LP1井和LT2井获得的勘探发现展示出中央古隆起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深层天然气的构造特征、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条件和成藏方式,以期重新认识中央古隆起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大、气源条件充足、供烃窗口大,天然气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型。早期强烈挤压和后期持续拉张构造背景下所发育的大型构造为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中央古隆起带遭受长期剥蚀所形成的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中央古隆起带上部覆盖的下白垩统登娄库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央古隆起带发育披覆型、基岩风化壳型和基岩内幕裂缝型3种构造气藏。肇州凸起、昌德凸起、汪家屯凸起为中央古隆起带内的3个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凹陷区是否发育有效砂体、岩性圈闭是否落实,基于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盆地盆1井西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以下简称三二段)古地貌、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评价了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岩性圈闭条件,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周缘三二段发育坡折带,坡折带之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在燕山期构造活动的触发下,滑塌至坡折带之下的半深湖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②砂质碎屑流砂体厚度大,垂向上具有“泥包砂”结构,侧向与前缘相砂体之间存在泥质分隔带,封堵条件较好,岩性圈闭条件优越;③砂质碎屑流砂体储层物性好,属于中等—较好的储集层,砂质碎屑流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好。结论认为:①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②基于该研究成果,通过新钻井已取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坡折带之下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下一步最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