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中地区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地区东部深层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发现,但针对该层系白云岩储层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钻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产层的储层类型、特征、主控因素及展布规律开展探索性研究,认为塔中寒武系盐下白云岩主要发育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潮坪相膏云岩储层。颗粒滩相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以及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上段,岩性以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藻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为主,明显受岩相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层间岩溶作用改造优化。潮坪相膏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及沙依里克组下段,岩性以含膏云岩、泥粉晶云岩、膏云质角砾岩为主,明显受岩相及裂缝控制,形成于准同生期,并受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微孔型储层。目前而言,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台内藻砂屑滩相颗粒白云岩储层是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综合岩心、镜下、结构组分及宏观地质背景等各种特征,将塔中地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储层划分为5种类型:潮缘带白云岩储层、与蒸发潮坪/泻湖有关的潮上白云岩储层、与盆地蒸发盐有关的潮下白云岩储层、台缘高能相带白云岩储层及深部混合水成因白云岩储层。结合地球化学和岩石物性分析结果,对塔中地区白云岩储层特征、成因及分布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区深层白云岩储层发育具有以下特点:深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在有热液影响的局部构造地带尤其明显;白云岩化程度与地层深度成正比;白云岩化过程中受到了海水和淡水的共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塔东寒武系白云岩成因及储集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白云岩成因及白云石化模式,揭示白云岩储集层演化特征及有利储集层发育机制.寒武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组,主要分布在塔东西部的台地边缘带和东部的中缓坡.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和微量元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泥晶-粉晶白云岩与细晶-粗晶白云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干超盐度、埋藏和高温热液3种白云石化环境,经历了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高温热液白云石化3种白云石化模式的叠加作用.研究区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形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叠加方式主要有准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自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不利的自云石化作用有单-白云石化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高温热液白云石化.图14表3参39  相似文献   

4.
储层基本特征认识是分析和研究储层的重要基础之一,针对川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前人对储层基本特征的总结尚显不足,由此,本文通过钻井岩芯、岩屑及其薄片观察,三汇场、岩孔、范店3个野外剖面储层综合解剖,岩芯及物性综合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的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储渗空间类型与储层类型特征、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等几个方面总结认识了区内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成因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发育的白云岩主要有4种成因,分别对应萨布哈、渗透回流、埋藏、热液等4种白云石化模式,根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较好地识别出这4种白云岩。综合分析古地理、古气候等背景资料,总结了塔里木盆地不同成因白云岩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规律:萨布哈白云岩和渗透回流白云岩的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埋藏白云岩的发育受成岩相控制,物性好的台缘、台内礁滩体及有裂缝沟通构成的开放体系最容易先发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热液白云岩主要发育在具有上覆隔挡层的不整合面之下地层及大断裂发育带附近。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巴楚-塔中地区盐下白云岩有效储层空间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分布不仅受颗粒滩、生物礁等高能沉积相带影响,成岩改造作用成岩改造作用也相当显著。通过对巴楚-塔中地区井下样品的显微观测、地化分析及测井资料配套解释,详细刻画了盐下白云岩特征,进一步认识了成岩改造过程及其对白云岩储集体的制约机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盐下白云岩主要为泥粉晶白云岩、颗粒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储集体主体呈现出早期经历过大气淡水成岩改造作用,中期孔隙度保持,晚期储集物性进一步改善的演化趋势;盐下白云岩优质储层是适中白云石化作用、上覆膏盐岩层对下伏层段的遮挡作用,以及后期热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叠加的结果;构造-热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在垂向上分为5个成岩作用带,即热流体矿物发育带、热流体角砾化作用带、裂缝发育带、溶蚀作用带和热流体白云石胶结带,其中溶蚀作用带对储层建设作用最强,其次为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井寒武系地层、岩石及沉积相和重点层段白云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认为该产气层段为发育溶蚀孔洞的较好储层。经分析,该天然气为后期成藏的产物,先期形成的石油在天然气充注过程中被气洗而成为沥青,反映两期成藏,也就是具有“大‘气’晚成”的特点。这一发现为英吉苏-罗布泊地区下一步寻找下古生界大场面气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物礁(丘)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塔里木盆地关于生物礁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奥陶系,而在寒武系中却少有发现.通过柯坪地区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中的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礁)白云岩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微观结构构造分析,认为凝块石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潮下带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而叠层石白云岩则形成于潮坪-潮间水动力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叠层石白云岩中发育纳米级球形颗粒及其组成的哑铃状、链状结构,并发育管状-片状结构.上述特殊的结构在成分上均为白云石,与微生物培养实验中沉淀的白云石在形态上基本一致,说明微生物调制作用是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重要的成因模式之一.丘里塔格下亚群中未见任何蒸发岩和黄铁矿,说明叠层石白云岩形成流体盐度未达到沉淀石膏的临界点,白云石沉淀流体中含有SO42-,并且未发生明显的细菌硫还原作用.因此,前人提出的SO42-抑制白云石沉淀的作用可能被夸大,结合白云岩成因研究新进展,认为白云石成因机理研究应更多考虑Mg2+的水合作用.此外,对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特征初步研究发现,其有可能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储层,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认识巴楚北部储层的展布规律,综合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寒武系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及开阔台地相是该区寒武系发育的主要沉积相类型,3种台地类型在时间上互相演化,以局限台地相发育的云坪、灰云坪微相为较好相带。主要储集空间包括次生作用形成的孔隙及溶蚀孔洞、裂缝;上寒武统白云岩晶体间的微孔隙、晶体间的溶蚀孔隙、溶蚀孔洞以及裂缝比较发育,半充填与未充填占比大,孔隙度较低,渗透率稍高,孔渗相关性不大,受裂缝控制,总体上表现为优势储层。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沉积、成岩及构造运动,沉积相是优势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成岩及构造作用能较好改善储层物性,白云石化是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上寒武统的储层储集性好,主要为Ⅰ-Ⅱ类储层,为优势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为该区的储层评价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的选择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周边唐180×2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测试获日产260 m3工业油流,揭示了寒武系碳酸盐岩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层系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等因素,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不深入,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问题。综合研究表明,寒武系碳酸盐岩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多期岩溶及成岩作用控制的缝洞复合储集体,发育溶蚀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及裂缝型共四种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及裂缝-孔隙型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分布在寒武系中统、下统的渗流岩溶带及潜流岩溶带,为该区下步油气勘探部署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11.
华北北部地区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岩石与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与受控因素复杂以及非均质性强为特征,并由此制约了该区油气和地热等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野外露头和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与物性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总结分析了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其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一套以微生物白云岩为主的储层类型,岩石结构构造复杂,其中,锥状叠层石和凝块石为其最有利的储集岩石类型。按照储集空间组合,可将储层划分为孔洞缝复合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其中,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储层以孔洞缝复合型为主,物性最好;高于庄组则以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主,物性相对较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高于庄组-雾迷山组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微生物礁滩、印支期以来的构造隆升、破裂及溶蚀作用为其形成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大,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含气层系,目前勘探程度整体较低,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洗象池组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物性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洗象池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溶洞和裂缝,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征,局部含高孔渗层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从分布特征上来看,洗象池组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续性较差,川中地区往东到GT2井开始出现厚层储层,再向川东五百梯地区储层有所减薄。盆地边缘的习水、奉节一带储层成带分布,厚度较川中地区薄。储层发育受沉积相控制作用明显,颗粒滩发育区内储层发育程度较高,此外,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也对储层发育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乎每个地质时代都有白云岩分布的国家。从华北地区的元古宇到第四系的盐湖沉积物,都能见到各种类型的白云岩(石),但白云岩在层位和区域上分布不均,类型上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最为普遍,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仅有局部地区发育白云岩。中国白云岩的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白云岩化作用主要有:微生物(生物)白云岩化、萨布哈白云岩化、回流渗透白云岩化、热液白云岩化和混合水白云岩化。由于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持续或断续的、复杂的过程,即使同一层系的白云岩也会经历多期次、多类型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白云岩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储层,其类型多、形成时间跨度大。在深层和古老海相层系之中,白云岩比灰岩更易于形成优质的油气储层,由此其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形成的湖相白云岩也具有很好的储集性能,是非常规油气的重要赋存场所。白云岩储层按照其形成主控因素可以大致分为4种基本类型:相控准同生溶蚀型、面控表生溶蚀型、断控深埋改造型和深埋生烃溶蚀型。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受构造、层序、岩相、流体和时间五因素的联合、复合作用所控制。这些因素和成储机制的差异,造就了白云岩储层发育展布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以明确华北地台中奥陶世沉积格局分布及演化特征为目的,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华北地台东部中奥陶统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以三级层序为单位进行沉积相分析和岩相古地理编图。从层序地层的等时性出发,研究了本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华北地台东部中奥陶世以持续海侵为主,层序地层的发展受海侵规模、时间及短暂海退的影响,中部地层发育最为齐全。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南北高、中间低,早期至晚期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明显的发展性。古地理环境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随着海侵扩大,云坪沉积减少,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占据绝对优势。各期沉积相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但整体而言,继承性明显,南北两侧的隆升格局造成南北分化显著,沉积相带南北对称,开阔台地常为南北两侧的局限台地所夹持,反映了构造隆升背景下沉积环境对海平面变化的敏感性。沉积过程的多旋回性和岩性组合的韵律性使得中奥陶统形成了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中新生界保存条件较好的渤海湾盆地区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高产井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属于典型的致密低渗气田。通过对大气地气田高产井储层类型的研究,将储层划分为四种类型,分析了各类储层的岩石成分、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并对高产气层的分布模式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沉积微相、岩石成分及微观孔隙结构等的有效组合是大牛地气田天然气获得高产的主控因素,对寻找天然气富集区和井位部署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田群的发现并投入开发,发现大量高含泥质的海相砂坝储层,储层特征及开发特征与常规海相砂岩差异较大。为研究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恩平凹陷A油田高泥质储层为例,对比其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和B油田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的差异,研究表明:与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相比,高泥质储层黏土矿物含量更高、孔喉更小、粒度更细、物性更差,开发过程中具有低阻产水、易出泥砂、能量不足的特点,明确了高泥质储层宏观上受控于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细粒沉积物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是储层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并对油田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典型实例的对比,基于白云石化作用与孔隙形成机制和期次的分析,梳理了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提出了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规模化发育的关键;溶蚀作用是提升白云岩储层质量的必要条件;规模优质储层发育的前提在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发生的耦合关系.提出3种有利于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