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砂体描述技术在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合理确定新近系河流相油田探井井位部署和岩心资料录取,提高钻探成功率和储层段岩心获取准确率;定量描述已钻遇的含油砂体,准确确定含油面积和有效厚度参数;量化储量潜力,整体把握油田储量规模。通过对6个已投产河流相油田复算前后砂体描述技术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技术在储量评价中提供的面积、有效厚度参数准确度高,在研究未钻遇潜力含油砂体、合理把握储量规模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埕岛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潜山或构造油气藏常在断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不整合面作为侧向运移通道的地层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岩较远的东部斜坡带;以高渗砂层为主要运移通道的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凹陷周围距烃源岩较近的层位。埕岛地区油气藏多是油气经过两种或三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断层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3.
埕岛地区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潜山或构造油气藏常在断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不整合面作为侧向运移通道的地层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岩较远的东部斜坡带;以高渗砂层为主要运移通道的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凹陷周围距烃源岩较近的层位。埕岛地区油气藏多是油气经过两种或三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断层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体系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济阳坳陷埕岛东部地区断层特征对新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以断层类型和断层活动性分析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使用断层活动速率法,重点分析油气成藏期断层活动特征及其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埕岛东部地区发育油源Ⅰ型断层、油源Ⅱ型断层和调节断层共3种类型断层;油气主成藏期(明化镇组...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储量参数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渤海海域6个已投产的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储量复算前后的变化,开展了储量参数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面积是影响储量评价质量的最关键参数,其次为有效厚度,这2个关键参数变化引起的探明储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80%和10%;含油面积变化原因主要为流体界面变化和储层描述的精度,有效厚度变化主要取决于反演资料可靠程度及泥质夹层发育模式。在明确了关键储量参数及其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提高参数取值精度的对策,有利于提高河流相油藏储量评价质量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河流相沉积砂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测井和过井地震资料标定砂体沉积类型,岩性组合、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砂体宽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砂体度与其各种沉积特征之间地质规律,回归计算砂体宽度关系式。根据建立的关系,通过从砂体延伸方向和宽度预测砂体的形态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8.
马立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4):17-19
以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对不同砂组及其内部不同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纵向输导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油源断层和次油源断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区域性的储盖组合决定了油气纵向分布层段(砂组),断层和储盖组合是造成不同含油砂组平面和纵向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因素.河道砂体与断层、构造等的匹配关系是同一区带同一砂组内不同河道砂体油气选择性充注的主要原因.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对油气的选择性充注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一般在相同的成藏条件下大型河道的物性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河流相砂岩油田单砂体厚度薄,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上油气水间互,平面上连通性差等特点,渤海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发展完善了定量描述砂体展布的储层描述技术。该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海上探井井距大,井控程度低,取心资料较少等情况下的储层横向展布问题,并基于已钻井资料,总结出如何在探井之间寻找潜力砂体的经验。随着渤海越来越多的河流相油田投入开发,储层描述技术的可靠性也得到证实。大量实例证明,该技术是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砂岩储层预测与描述的有效技术手段,其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河流相岩性油气藏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埕岛油田河流相储层地震描述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测井等地质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对河流相的储层作出预测描述是提高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根据埕岛油田河流相(曲流河)薄互层砂岩沉积特点,开展了以综合参数转换法、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变换等方法的岩性、有利富集带和含油气面积的预测描述,应用于该油田的前景预测、勘探目标选择、探井部署、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设计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中,经实际的勘探实践证实,皆达到了预期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常对河流相河型和单一成因砂体的研究,主要依据粒度分布、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要素,但通过研究观测现代河流沉积,发现在河流层序演化的过渡阶段,不仅河道形式会呈现不同变化,而且也影响不同成因砂体交互出现。为此,在孤岛油田中一区油井井间距和水井井间距为75 m、注采井距为150 m的密井网条件下,开展了利用河型演变模式指导曲流河、辫状河单一成因砂体对比和拼接的研究。通过建立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辫状河—网状河、网状河—辫状河、网状河—曲流河和曲流河—网状河6种河型纵向叠置演变模式,确认Ng1+2砂层组为网状河沉积;通过建立标志层附近等高程对比、河道叠置砂体细分对比、河道砂体下切对比和侧向相变对比4种地层对比模式,开展单一成因砂体识别;结合矿场注采对应关系,建立了单一河道内部、河道—河道、河道—废弃河道—河道和河道—溢岸—河道4种成因砂体拼接类型,注采连通性因成因砂体拼接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连通性差异主要控制特高含水期层内剩余油差异富集,据此通过指导井网调整流场转向,从而进一步提高水驱、化学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油藏内部普遍存在阻碍或影响流体渗流的不连续界限,由于尺度小且难识别,不连续界限的等效表征是地质建模的主要技术手段。选取海上新近系河流相复合砂体,对其内部发育的接触型、切叠型、堆叠型3种不连续界限开展了等效表征方法研究。设计了机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基础方案,分别从连通网格数量、渗透率变化、传导率变化等3个方面开展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连通网格数量的等效表征方法较适合于接触型界限,基于模型渗透率的方法较适合于切叠型界限,基于网格面传导能力的方法更适合于堆叠型界限。心滩坝的等效表征实验及海上油田复合砂体表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储层不连续界限的精细表征。 相似文献
13.
压裂防砂在埕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埕岛油田馆陶组油层特点和开发后期出砂严重的实际,依据压裂防砂机理,利用新引进的撬装泵和研制的TSOP压裂充填等工具,在海上压裂防砂取得了成功;现场应用效果较好,拓宽了埕岛油田馆陶组防砂工艺。 相似文献
14.
埕岛东斜坡东营组中下段发育多期缓坡浊积扇和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砂体。应用显微薄片鉴定、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将其储集空间分为3种类型: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微孔隙,并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能的影响。根据砂岩储层划分依据,认为埕岛东斜坡东营组中下亚段浊积砂岩属中孔中低渗型的中—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16.
埕岛油田出砂严重,化学防砂有效期短,传统的单管或双管注水不能同时满足防砂、注水的需要,单井作业费用高。为了满足油田分层注水防砂的需要,研制开发了双层注水防砂滤砂管及分层注水防砂一体化工艺管柱。双层注水滤砂管结构简单,性能良好,施工安全可靠,防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埕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集岩流动单元划分研究,建立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剖面组合模式,揭示了不同流动单元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油藏油水井部署及注采井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并探讨了单一河道识别对于油田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