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7-303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环青藏高原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克拉2、英东、中坝、白马庙等大型油气田。深入对比分析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总结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沿走向,前陆冲断带一般划分为3个大的构造段,中段位于生烃中心,油气富集;从山前到盆内,前陆冲断带划分为山前推覆带、下盘掩伏带、盆内晚期构造带3个油气富集区带,山前推覆带稳定区继承性古构造油气富集,下盘掩伏带和盆内晚期构造带油气近源、近断裂成藏,深层油气富集;前陆冲断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除此之外,山前推覆带发育基岩风化壳、不整合遮挡等地层油气藏,盆内晚期构造带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根据前陆冲断带中段和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对三大勘探领域的认识,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现状,明确下一步勘探领域为南缘中段齐古断褶带及乌奎背斜带下部组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类型、构造单元和构造带3个层次深入分析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中西部主要发育叠加型、改造型、早衰型和新生型4种前陆盆地,其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与油气聚集模式决定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差异。前陆盆地发育冲断带、前渊、斜坡带和隆起带等构造单元,不同构造单元在烃源岩发育与演化、圈闭类型及成藏过程、保存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构造单元油气分布特征的差异。前陆冲断带是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构造单元,烃源岩与储盖组合、构造特征及保存条件是其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冲断带断层、盖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分带、分段特征和富集规律,指示着不同构造段的油气富集部位及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的最有利区带,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主要的勘探类型,但未钻探的圈闭中,背斜圈闭落实程度较低,难以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对克拉苏构造带东西构造变形差异进行分析,结合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的特征,在已有的断背斜、断鼻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揉皱(断)背斜、压力不均衡2种新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①以中生代(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为主体,发育陆相沉积层序;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③普遍叠置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受中生代前陆盆地早期阶段坳陷或断陷发育及温暖潮湿气候控制,主要烃源岩是三叠系-株罗系(部分包括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格酪根为主,受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叠置的控制,具生高峰期晚、成藏期晚的特征。叠置沉积物厚的地区普遍进入高-过成熟阶段,以聚集天然气为主;叠置沉积物较薄的地区以聚油为主。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明显受盆地结构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类型不同:前陆褶皱-冲断带油气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往往形成与冲断层有关的油气藏;前陆斜坡带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形成地层、岩性和与断块有关的油气藏。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受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的控制。发育早、演化长、继承型或叠合型前陆盆地含油气前景最好,残余型前陆盆地次之。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源条件、冲断带演化、构造样式、油源断层、封盖层特征、晚期断裂活动强度等分析,提出库车、准噶尔南缘、塔里木西南缘、祁连山北缘、柴西南缘、川西、柴北缘等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8.
针对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平面分带性,研究梳理了古生界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不同构造背景下油气聚集的差异化特征,揭示了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对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在纵向上促进了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在横向上对逆冲推覆带—坳陷带烃源岩热演化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前陆盆地构造深埋作用造成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挤压运动使储层孔隙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逆冲断裂破坏了前陆冲断带地区盖层的封盖能力,降低了圈闭的有效性,前缘隐伏带和坳陷带发育断块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逆冲推覆带受不整合面—断层疏导体系影响,古生界油气藏具有“早油晚气、后期调整、保存控藏”的特征,前缘隐伏带受渗透层—断层组合的阶梯状疏导体系控制,具有“多源充注、多期运聚、通源断裂控藏”成藏特征,而坳陷带主要受层间断裂垂向疏导体系控制,气藏具有“近源充注、持续供烃、层间断裂控藏”成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前缘隐伏带是川西海相深层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前陆盆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陆盆地是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没积盆地,可以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即楔顶带、前渊带、前隆带和后隆带。根据前陆盆地带成因和位置,可以分为3种类型: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前陆分轩的演化是个动态过程,具有递进式的演变特征。前陆分地主要受到地貌载荷、俯冲载荷、动力学板块载荷等载荷的共同作用,引起岩石圈的挠曲。前陆盆地和挤压造山带是成对出现的,表现明显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在前陆盆地中,最有利于油气富集的构造部位是双冲构造带底面逆冲断层背斜与滑脱背斜,隐伏逆冲前缘的断层扩展褶皱,以及被动顶板双冲构造所夹持的“三角带”。  相似文献   

10.
准南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耀华 《天然气工业》2002,22(Z1):51-55
准南前陆盆地沉积厚度大,圈闭多,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发现的资源仅占预测资源量的6%左右,油气勘探潜力还很大.同时准南又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针对准南油气勘探的难点和中心问题,从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制、资源潜力和有利区带4个方面,对准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准南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油气富集规律为①含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区域分布;②各期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③断层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的发育;④山前断褶带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带.含油气有利区带为四带一凹陷,即一、二、三排背斜带、隐伏背斜带和四棵树凹陷,在含油气有利区带和圈闭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红石沟、昌吉、东湾和吐谷鲁背斜4个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准南前陆盆地的烃源岩演化和油气成藏期次为依据,划分出中二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等4套含油气系统.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和油藏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压扭背斜油气藏和背斜—岩性油气藏,其次为断层遮挡背斜油气藏.综合准南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建立了该区中、东、西段3个油气聚集区带的成藏模式:西段油气成藏多为逆冲断裂带—不整合面单向充注型;中部地区多为断层封闭—多向充注型;东段地区多为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断层遮挡单向充注型.   相似文献   

12.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是俄罗斯陆台向乌拉尔褶皱带过渡的前陆盆地。盆地内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广泛发育的优质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叠纪,随着乌拉尔山隆起,前陆盆地形成,烃源岩成熟并达到生烃高峰,大量油气运移至附近的构造高点,形成多个大规模油气田。盆地东部和南部的小构造、非构造圈闭以及深层,资源潜力很大,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压扭性含油气盆地勘探中,早期主要集中在断褶构造带的构造高部位,并已找到了许多断背斜、断鼻型油气藏;但随着勘探的深入。不得不考虑这些断褶构造下盘由逆断层和聚敛型扭断层封闭所形成的断层圈闭。虽然断层下盘圈闭在数量上和总的油气储量上一般都要比断层上盘背斜圈闭的低。但有时断层下盘的圈闭可以形成储量很大的油气藏,目前国内外均找到了这类油气藏。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圈闭条件的实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由逆断层和聚敛性扭断裂封闭的断层下盘圈闭是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是一个位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漫谈前陆逆掩断层带油气勘探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前陆盆地是在克拉通之上由被动边缘地台型沉积区转变为造山前渊的陆源碎屑沉积区。伴随挤压变形,在造山带及其前渊产生由厚皮到薄皮的复杂变形构造。因受原始和后期从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到运动条件的控制而具有多样性。虽然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最重要和高产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但油气田只保存于盆地有同造山期沉积盖层的范围内。由于邻造山带一侧,冲断褶皱构造明显,加以地面油气显示,是早期油气勘探的目标。1975年开始的逆掩断层带找油热只是因为三维地震和钻井技术的进步,能识别冲断层下伏的构造面貌和圈闭条件,但当把逆掩断层带的构造现象当作主要因素去找油气聚集时就受到了挫折。实践证明,只有在保持同造山期沉积的现存盆地内,而且下伏有前造山期沉积层序的条件下,才具有找到油气储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剖面构造解释发现,川西前陆盆地南段二叠纪之前发育伸展裂谷盆地,其中可能充填沉积了数千米厚的志留系-石炭系的古生代地层;晚期经历了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最终在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层构造,即浅层逆冲褶皱构造和深部裂谷构造。浅层构造表现为一些断坪-断坡式逆冲断层以及与其伴生的褶皱变形,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断层转折褶皱,局部褶皱发育突破断层;而深部裂谷构造则发育地堑盆地和半地堑盆地,遭受挤压变形后发育局部正反转变形,并使得上覆的二叠系、中生界和新生界发生同步褶皱变形。深部裂谷构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浅层冲断构造的发育形成。川西前陆盆地南段深部的古生界以及由于构造反转形成的古生界和中生界背斜中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是川西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陈景阳  王涛  张洋  龙旭 《海洋石油》2015,35(2):50-55
巴布亚褶皱带为巴布亚弧后前陆盆地重要油气发现带,常规物探因地形起伏大、地表灰岩喀什特化以及高陡地层和断层的存在,不能有效识别构造。为解决该区构造描述方面的难题,此文结合区域应力场分析成果,综合运用地形、地表地质、锶同位素以及钻井等资料,相互补充,减小了构造认识的多解性,达到了构造建模和圈闭描述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油气勘探和油气藏早期评价阶段,该方法对构造样式、形态和圈闭规模的研究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8.
前陆盆地构造位置重要、油气资源丰富,是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为此,利用构造、沉积及钻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已经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的川西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地层充填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发展始于印支运动的卡尼期而终于喜山期;盆地的发展在各个时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构造格局的变化。上述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藏的生、运、聚、保条件。该区油气藏主要受前陆盆地形成过程中的坳陷和隆起带控制,燕山期形成的绵竹-盐亭隆起带、邛崃-新津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也是川西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渤西地区的断裂体系 ,以及由断裂体系控制的局部构造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规律。渤西地区的圈闭有沿断层和凸起区分布的特点。凸起或低凸起区构造带以潜山、披覆背斜、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边界断层下降盘常发育滚动背斜、断鼻圈闭 ,低凸起区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凹陷内的大断层两侧发育断块、滚动背斜、断鼻构造及凹中隆 ,已发现的中、小型油气田呈串珠状分布于大断层两侧。本区断层的发育对油气运移与聚集起重要作用 ,两组断层的交汇处 ,钻探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20.
渤西地区断裂体系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渤西地区的断裂体系,以及由断裂体系控制的局部构造带的分布和油气运聚规律,渤西地区的圈闭有沿断层和凸起区分布的特点,凸起或低凸起区构造带以潜山,披覆背斜,地层超覆圈闭为主,边界断层下降盘常发育滚动背斜,断鼻圈闭,低凸起区是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凹陷内的大断层两侧发育断块,滚动背斜,断鼻构造及凹中陷,已发现的中、小型油气田呈串珠状分布于大断层两侧,本区断层的发育对油气运移与聚集起重要作用,两组断层的交汇处,钻探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