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属低孔、低渗-特低渗透储层。综合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衍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实验对研究区长6段储层成岩相和微观渗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岩相不同储层的渗流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流体进入孔喉的驱替方式、波及面积、残余油类型等;利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驱替实验综合分析得出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是研究区最有利的成岩相,也是油气富集的最主要地区之一,长石溶蚀相次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观显微镜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手段对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重要的自生矿物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姬塬—堡子湾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及溶解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丰富,特征明显,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多种矿物的胶结作用是造成本区岩石孔隙体积减小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姬塬-堡子湾地区长6段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微观显微镜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手段对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重要的自生矿物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姬塬-堡子湾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及溶解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丰富,特征明显,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和多种矿物的胶结作用是造成本区岩石孔隙体积减小的重要因素,而溶解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生的溶蚀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保持了较好的储层物性。结合成岩作用和沉积特征,研究区可划分出4种主要成岩相带。长石溶蚀成岩相和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是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刘卯塬—堡子湾一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以及小涧子一带三角洲分流河道交汇处的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和扫面电镜等技术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侏罗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带,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储层物性较差,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砂体目前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B期,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度降低,钙质胶结和硅质胶结破坏原生孔的同时也减少了次生孔,绿泥石环边胶结有效的保存了原生粒间孔,后期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所改善.依据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划分出4种成岩相: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有关的绿泥石环边残余孔相,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边部和分流间湾有关的黑云母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高岭石弱溶蚀相.  相似文献   

6.
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整体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该地区的岩石学特征为基础,运用铸体薄片、X–衍射等实验手段对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合水地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成岩作用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部分进入中成岩B期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姬塬地区长4+5低渗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姬塬地区长4+5储层特征研究不足,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等多种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姬塬地区长4+5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累计增加孔隙度0.9%,对储层孔隙性改善不足;破坏性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累计减少孔隙度13.6%和19%;该区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序次整体上为:石盐、早期绿泥石-早期方解石-石盐溶解-石英加大、自生高岭石、长石溶蚀-伊利石、晚期方解石、白云石。对成岩作用特征的详细研究对深入认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而为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8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划分成岩相并预测有利成岩相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晚期含铁碳酸盐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大量减少,显著降低储层物性,而溶解作用产生了较多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结合孔隙类型,该区砂岩储集层划分为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黏土矿物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5种成岩相,其中强溶蚀剩余粒间孔+溶蚀孔相和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储层物性较好,是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X-衍射及薄片鉴定等方法定性分析了姬塬地区成岩作用对长2储层物性的影响,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表征各类成岩作用之后孔隙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7.65%,其中未固结砂岩49.17%的原生粒间孔被压实损失,25.83%的粒间孔被胶结充填,研究区长石溶蚀较发育,产生大量次生孔隙,增加了4%的孔隙。定量计算结果与定性认识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俊  李红  雷川 《岩性油气藏》2013,25(1):69-74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 6 储层物性差,成岩作用复杂,进而引起非均质性强和渗透率低等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认为:该区储集砂体由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储层以发育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交代作用等;成岩演化阶段已到达中成岩 A 期;长 6 储层成岩作用为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长 6 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为该区的油气勘探和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豹-坪庄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坪庄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是该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的岩石学特征。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X衍射以及物性等资料,对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其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等,其中前4种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最后一种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对成岩演化序列的研宄表明,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阶段已达到中成岩B期的早期阶段。综合成岩作用类型的组合方式,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重点从成岩演化过程入手,对成岩相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划分出了7种成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4,他引:10  
上三叠统延长组6 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 也是典型岩性- 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 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 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 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和白云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成岩作用方式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 认为长6 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 期。在建立成岩演化模式的基础上, 对成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划分出压实- 胶结成岩相组合、压实成岩相组合和胶结- 溶蚀成岩相组合, 分析了成岩相组合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的岩性- 地层油藏的成藏规律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因该油层组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差的岩石学特征,所以,研究对其储层物性有控制作用的成岩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合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分析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且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综合黏土矿物成分、胶结物及孔隙的发育状况,把长6油层组划分为5个成岩相:高岭石胶结相、绿泥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以及长石溶蚀相。其中,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和长石溶蚀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5.
双城油区延长组长6 油层组是横山地区主要的产油层。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和孔隙结构研究,确定导致横山双城油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原生孔隙的大量丧失和胶结物大量充填粒间残余孔是造成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复杂的低孔、低渗储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划分出5 个成岩相类型,对研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亚段储集层与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3亚段湖底扇砂质碎屑流水道沉积来自不同的物源区,可划分出北东部和南西部2个主物源沉积区和介于其间的混源沉积区。依据长63亚段砂岩储层的物质组分、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平面分布的差异性和区带性特征,提出不同物源区是控制该地区长63亚段砂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北东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成岩相以及受混源区西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膜胶结-粒间孔+长石溶蚀成岩相,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成岩相。研究结果为该区储层预测、评价和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等资料统计,通过计算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和钻遇率等量化指标,从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向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程度,最后根据平面含油饱和度讨论储层的非均质性与含油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影响,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的两个小层(长61和长62亚段)非均质性较强,且平面非均质性突出;储层的含油气性与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物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物性最好、砂体厚度最大的河道地区,储层的含油饱和度最高,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