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坑回弹时间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土基坑开挖时,坑底土体的隆起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利用三轴流变试验仪,模拟基坑开挖时坑底土体的应力路径,进行卸载流变试验,并提出一个五元件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作为淤泥质黏土在卸载条件下的流变学模型,对基坑隆起变形的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软土流变特性试验及流变模型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上海软粘土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带双屈服面的流变模型。该模型能反映土体的弹性、粘弹性、粘塑性性质,亦能体现土体的剪胀、剪缩特性,具有较为广阔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根据某灰色软黏土的室内流变试验的试验结果,在流变理论的基础上,对软黏土应力应变等时曲线进行分离和分解,分析了土体的流变特性:建立了土体流变的本构模型,并应用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等数值分析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土体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辉 《地下空间》2003,23(4):417-420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土体的流变力学特性,针对北锚区域的土体,通过模拟土体实际受力情况,进行了三轴剪切蠕变试验研究,并分别选用B—KIV—H模型及广义Kelvin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获得了土体的相关流变力学参数,为后期的综合计算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及资料。  相似文献   

5.
软土基坑开挖时,坑底土体的隆起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利用三轴流变试验仪,模拟基坑开挖时坑底土体的应力路径,进行卸载流变试验,并提出一个五元件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作为淤泥质黏土在卸载条件下的流变学模型,对基坑隆起变形的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掘进状态下盾构机-土体相互作用问题,考虑土体流变特性,基于黏弹性理论和叠加原理,建立了盾构机-土体相互作用模型,提出了考虑盾构机结构特点,掘进速度和土体流变时效性的盾构机和周围土体间接触应力的计算方法,得到盾构机-土体接触应力与地层初始应力,开挖半径和时间成正比,与土体位移成反比。将黏弹性解与弹性解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考虑流变作用推导的黏弹性解大于弹性解。对土体黏性系数、盾构机掘进速度和停机时间对盾构机-土体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盾构机-土体接触应力随着黏性系数的增大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随掘进速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并逼近于弹性接触应力分布曲线,随着停机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并逐渐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软粘土深基坑开挖的粘弹粘塑性流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洋 《工业建筑》2000,30(9):42-45
根据上海地区软粘土的流变特性提出了一种线性粘弹 粘塑性流变模型 ,运用该模型及自编的有限元程序对上海永银大厦深基坑工程实际挖土、支撑时间及工况进行了严格模拟 ,将开挖过程分成 1 4个开挖步的平面应变二维流变的计算。同时对围护结构水平变位、坑外土体沉降以及土体塑性区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土体的流变力学特性 ,针对北锚区域的土体 ,通过模拟土体实际受力情况 ,进行了三轴剪切蠕变试验研究 ,并分别选用B -K|V -H模型及广义Kelvin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 ,获得了土体的相关流变力学参数 ,为后期的综合计算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及资料  相似文献   

9.
利用土体流变试验机对温州地区水泥土进行了流变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水泥土具有较强的流变性,水泥土的流变特性随轴向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加剧;同一围压下,轴向应力水平越大,应变速率也越大;水泥土的瞬时变形非常显著;随着围压的增大,流变变形有减小的趋势,围压对水泥土的流变变形起限制作用。水泥土的流变特性可以采用经验模型和三维Burgers模型进行描述。对水泥土的电镜照片进行分析,发现水泥土内部存在着许多裂纹、孔隙等初始损伤。随着应力水平提高,水泥土体内部出现新的损伤;应力水平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损伤积累越多,因此水泥土流变特性随应力和时间增加而加剧,稳态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同时描述土体剪缩剪胀及流变特性,运用Yin-Graham等效时间法建立了双屈服面三维流变模型。首先,以Yin-Graham三维流变方程作为反映剪缩机制的第一屈服面流变方程;其次,以Matsuoka-Nakai 屈服准则作为反映剪胀机制的第二屈服面,以黏塑性功为硬化参数,采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借鉴Mesri建模思路构建应力-黏塑性功-时间关系,利用等效时间法得到应力-黏塑性功-黏塑性功速率关系式,借助Perzyna过应力理论建立第二屈服面三维流变方程;再次,按照双屈服面模型理论将以上两个流变方程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基于等效时间的双屈服面三维流变模型,并利用经典的四阶Rung-Kutta方法编制差分计算程序,获得流变模型的数值解答;最后,利用加拿大膨润土及香港重塑海相沉积土三轴固结不排水流变试验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模型在流变试验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流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排水流变试验多级加载和单级加载发展过程以及土体剪缩剪胀特性。  相似文献   

11.
线性积分模型和微分模型的普遍流变方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琛  刘浩吾 《土木工程学报》2003,36(10):102-104
给出了适合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的积分形式流变方程,并给出了普遍流变积分模型的流变方程。当该积分形式流变方程的蠕变核为负指数函数形式时,给出了相应的微分形式(K-C-M-B)的流变方程。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分析和实际研究表明,动态荷载作用会加速软弱岩土的流变,导致更多的岩土工程事故和地质灾害。采集厦门海相沉积软土,采用人工制样方法,在动态三轴仪上测试了正弦荷载不同幅值作用下试样的动应力—应变、流变应变—时间关系等流变特性曲线,分析了不同动载幅值条件下试样各个加载阶段动态流变特性、流变速率与流变加速度等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动态荷载不同幅值作用过程中都表现出从减速流变、相对稳定流变到加速流变等阶段。当动载作用幅值在10~20 kPa低应力范围内时,动应变增长缓慢,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流变过程,而动载作用幅值超过40 kPa时,动应变增长迅速,进入加速流变阶段,直到试样破坏。研究结果对揭示动载作用下软弱岩土动态流变力学特性,对探索软弱岩土加速流变规律、岩土流变失稳的动力学条件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矿物掺和料及其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有不同的影响.通过水泥浆体的扩展度和黏度2个指标来研究矿物掺和料对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掺量时,矿物掺和料对改善浆体流变性和相容性效果最好,且不同的矿物掺和料的最佳掺量区别较大.硅灰的最佳掺量为5%~10%;普通矿粉的最佳掺量为10%;2种超细矿粉和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20%~30%.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上海地铁延吉中路车站施工条件复杂、土体流变及环保要求高等特点,在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变形控制手段,并科学地运用了时空效应原理,达到了环保、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hermodynamic state of ic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particles of soil. N. A. Tsytovich's model is analyzed, and a scheme for the flow of heat and moisture, which determines the rheologic behavior of frozen soil, is proposed. The indicated scheme can be used (adopted as a basis)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flow of moisture toward the periphery, pores, and distinct inclusions of ice with subsequent freezing.  相似文献   

16.
Various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e rheologic properties of frozen soils are examined. Theoretical basis is given for relaxation methods of testing, means of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data, and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Problems involving shear creep of clayey soils as viscoplastic bodies are examined. The creep rate of the soil is represented by a binomial generalized rheologic equation; the problem of the travel speed of the soil over an inclined surface is solved using this equa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Osnovaniya, Fundamenty i Mekhanika Gruntov, No. 6, pp. 6–9, November–December, 2005.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福建建筑》2008,(8):67-68
以塑性力学、流变力学和渗流力学为理论依据,利用改进的粘弹塑性流变模型,分析岩土介质的力学特性。并通过自编的计算程序,对力学-流变-渗流进行数值计算,应用结果表明:改进的粘弹塑性流变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岩土类材料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